查看原文
其他

現場直擊!香港強檢區首次禁足,周末檢完去上班

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1-02-20

【1·23 維港專線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方學明、蕭霖、凱楊、賀仁 報道:油尖旺區爆疫危機升級,強檢區首次圍封禁足。本港確診人數直逼一萬,昨日新增55宗本地確診個案,其中24人住在爆疫重災區油尖旺區。據悉,政府最快今日圍封區內指定區域,只讓持有陰性證明人士出入,直至該範圍內所有人完成檢測。據了解,圍封涉及約100幢大廈,將有千名紀律部隊參與行動。


部分居民趁圍封前執拾大批衣物及傢具,搬上貨車逃離。(大公報記者蕭霖攝)


消息傳出後,有居於附近一帶居民帶同家當「漏夜搬竇」。有區內商販表明支持實施「禁足令」,冀盡快找出隱形患者,令區內「清零」。有市民批評走漏風聲,擔心有人漏夜逃離,將病毒帶出社區。政府專家重申,愈早圍封愈好,並建議當局記錄好圍封區內居民資料,安排第二次檢測,預防潛伏期有假陰性情況。


▲穿保護衣人員進受限區域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今日表示,今次行動圍封行動影響約1萬人,強調是有序安排強制檢測。他指,政府有足夠檢測資源,將盡力於48小時內完成。


黃錦星、陳肇始和徐英偉見記者。(大公報記者賀仁攝)


徐英偉指,區內人員於早上6時起安排市民陸續前往檢測站,會上樓帶市民檢測,亦會分時段作檢測,同時有人手在大廈樓下。於有結果前,市民若未有許可,不得離開。


大量物資深夜運抵疫區


疫情未受控,政府上周五起在佐敦、油麻地劃出強制檢測小區,其後在小區內再劃出核心區,小區昨新增八宗確診,新增四幢大廈要強檢。



大批物資送抵吳松街臨時熟食街市。(大公報記者蕭霖攝)


消息稱,政府有意為檢測「加辣」,在區內實施禁足配合強制檢測。大公報記者今日凌晨在現場所見,載有物資的貨車自晚上11時起陸續抵達,停在廟街熟食市場門外,似乎準備圍封行動。油尖旺多元文化中心有物資陸續送抵,據了解,該處是用作封區後的物資儲存中心。有工人將罐頭、杯麵及搓手液等物資運送到吳松街臨時熟食街市。


千名紀律部隊參與行動


據悉,多個紀律部門包括警方、消防處、懲教署、海關、入境處等合共約1000人,將參與圍封行動。警員會駐守圍封區出入口,居民須持陰性檢測結果才能離開大廈,但可在圍封範圍內走動,如購買日用品等;入境、消防、懲教及海關人員則會「洗樓」,逐家逐戶拍門,確保居民已按要求接受檢測。


多個紀律部門合共約1000人參與圍封行動。(大公報記者賀仁攝)


據了解,圍封範圍未必是整個強檢小區,圍封期間,政府會向區內有需要人士提供基本物資。政府消息稱,居民周末大多毋須上班,是封區的最佳時間,料在兩三日內完成,讓居民於後日(周一)如常工作,但須視乎檢測進度決定何時解封。




多個紀律部門合共約1000人參與圍封行動。(大公報記者賀仁攝)


有參與封區的紀律部隊人員透露,約周四早上已內部招募同袍參與,以周末放例假的同袍,獲得優先成為首批封城部隊。據悉,原定昨日下午有就封區工作的簡介會,但最後取消,只獲通知今早凌晨五時集合。


區內商戶及居民對「圍封」有不同意見。廟街商會主席陸興發支持禁足強檢,他認為長痛不如短痛,「與其今日做啲,聽日做啲,不如一次斷尾。」他又提到,地區現時形如災區,只有約30%商戶營業,亦有街坊「漏夜」遷離。有當區居民稱 ,將預先購買糧食留在家中,亦有在當區上班職員指安排會帶來不便,但相信有助控制疫情。



清晨,居民在接受核酸檢測。(大公報記者賀仁攝)


專家:圍封太遲 應擴範圍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隨着區內確診個案愈來愈多,有需要採取更嚴厲措施,愈早做愈有效。他以佐敦白加士街的金威廣場為例,指雖然當局早已將大廈納入強制檢測,但政府掌握不到有多少人做檢測了,容易有走漏個案,所以措施必須愈嚴謹愈好。他又建議,當局應記錄圍封區域內所有居民資料,當他們完成首次檢測後一段時間,要求他們再進行第二次檢測,以預防有潛伏期出現假陰性的情況。






政府封鎖佐敦四街,全區48小時內強制檢測。(大公報記者賀仁攝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則認為,現時才圍封已經太遲,形容疫情擴散如「整個森林有好多棵樹已起火」,政府應盡快處理油尖旺整體疫情,例如擴大指定區域範圍。他又說,為達到「清零」目標,必須動員社區力量,例如市民檢測後一旦出現病徵,要自覺再次檢測。


社評|擊敗新冠疫情 唯有作戰模式


美國改朝換代,在很多方面作出重大調整。拜登上任首日就將抗疫當成第一要務,推出多項抗疫政策,包括全民戴口罩、強制檢疫、決心上任百日實現一億人接種疫苗等,他向美國人承諾以「全面戰爭」模式應對疫情。美國覺今是而昨非,對病毒「宣戰」,對香港特區政府及市民可有一些觸動?


美國是全球第一強國,科技實力超班,然而自詡「打遍全球無敵手」的美國竟淪為小小新冠病毒的手下敗將。美國殁於疫情者已達到42萬人,超過二戰陣亡人數,足見新冠病毒猛於法西斯及國際恐怖主義並非誇張。特朗普競選連任失敗,黯然捲鋪蓋走人,已為抗疫無能付出代價。如今,美國政府換人也換了腦袋,以「戰爭」模式抗疫,其實是學習了中國一年前的「戰疫」思維。


美國調整抗疫策略堪稱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的成功、西方的失敗,也讓香港人百般滋味在心頭。今日是香港抗疫一周年,如果說有什麼經驗教訓,那就是特區政府未能做到料敵機先,而總是追着疫情的尾巴跑,加上攬炒派的百般掣肘,一再錯過「清零」良機。


香港抗疫失利源於兩種心態,一種是抹黑及抗拒內地抗疫模式;另一種是雖然承認內地抗疫成功,但又認為香港沒有內地的制度優勢,無法採取強制措施,甚至認為「清零」目標「不科學」。在這種情況下,抗疫來來去去就是「限聚令」一道板斧,香港為此付出沉重的社會、經濟及人命代價。最新失業率創十六年新高,且高處未算高,也意味着三千多億元抗疫基金幾乎打水漂。


香港仍在第四波疫情中煎熬。昨日新增確診個案61宗,雖較之前的「破百」有所回落,但仍然是一個可怕的數字。鑒於疫情沒完沒了,民間不滿情緒上升,特區政府近日加強抗疫措施,只要有一宗確診個案就要求大廈全體居民強檢,下一步很可能是實施強制「小區封鎖」及「禁足令」。然而,面對疫情四面開花、病毒無處不在的現實,令人擔心封鎖個別小區強檢也已是無濟於事。


為今之計,香港必須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將抗疫當作頭等大事」,不能將抗疫希望完全寄託於疫苗,更不能有「等運到」心態。疫情是人類的公敵,抗疫沒有制度之分,歐洲也好,美國也罷,還不是要回歸大規模強制檢測的基本點嗎?全球抗疫殊途同歸,香港沒有理由繼續故步自封,必須拿出決心、展示魄力,調動一切資源,以「戰時」思維及手段實現「清零」目標。


一言以蔽之,香港經濟再也經不起無休無止的折騰了,盼清零、盼通關已是人心所向,這為特區政府調整抗疫策略提供了契機。有識之士建議參考內地禁足措施,春節期間做大型禁足強檢,並以健康碼取代效果不彰的「安心出行」,值得特區政府認真考慮。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曾敏捷、方學明、蕭霖、凱楊、賀仁 報道


往期推

大公報特刊|疫戰一年

中央是香港抗疫的堅強後盾

心驚驚!強檢不禁足 病毒全港遍地開花

相關版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