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區小勝,開啟戰疫新篇;防不勝防,病毒恐已擴散
【1·24 維港專線】大公報記者高仁(文)、伍軒沛(文)、賀仁、凱楊、馬丁、李清、陳詠韶、突發組(圖) 報道:2020年1月23日,香港出現首名新冠肺炎患者;2021年的這一天,香港確診突破10000宗!
同日,特區政府清晨四時圍封佐敦指定區域,要在48小時內完成區內百幢大廈約10000人的強制檢測。
特區政府昨日清晨四時圍封佐敦指定區域,計劃在48小時內完成區內百幢大廈約一萬人的強制檢測。(大公報突發組圖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封區抗疫」是為了切斷病毒傳播鏈,政府會在適當時候再次採取同類行動。本港各界認為,今次封區是一次好的演練機會,可為將來更大規模、乃至全港範圍的強檢清零打下基礎,又認為春節長假是一個強檢的好時機。
特區政府昨日清晨四時宣布,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第599J章,圍封佐敦指定區域,指明「受限區域」內的人士須留在處所並按特區政府安排接受強制檢測。市民若未有許可,不得離開。
今次行動跨部門動員3000人,估計涉及一萬名居民須做檢測,區內51個流動檢測站開放至今日(24日)凌晨零時。截至昨日下午一時,約3000名市民到區內臨時採樣站檢測,工作人員亦已到訪區內逾50幢大廈,涉及約1000個住戶,期望周一(25日)上午六時前完成行動,隨後社署亦會安排為區內進行深入清潔,目標是徹底斷絕區內傳播鏈。
政府派發生活物資,保障市民生活(大公報記者 賀仁 攝)
特區政府工作人員昨日早上展開檢測的同時為區內市民發放生活及防疫物資,包括麵包、罐頭、水果、杯麵、搓手液、口罩等,保障區內市民可以正常生活。
特首強調切斷傳播鏈
林鄭月娥視察佐敦「受限區域」。(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麥鈞傑攝)
林鄭月娥昨日下午四時視察該區域後會見傳媒,她表示,今次「封區抗疫」,首先是盡早找到確診個案,切斷傳播鏈;第二是消除居民焦慮;第三,「封區抗疫」不止做一次,特區政府會總結經驗並完善,在適當時候經過評估後採取行動。
特首表示,是次行動其中一個可完善的地方是公布的時機。行動有幾千人在籌備,外界難免得知風聲,故將認真研究下次是否需稍早公布行動時間及細節。她說,如果區內居民知道只封48小時,政府亦會提供配套支援,就不會擔心並離開。她又稱,希望行動做到愈人性化愈好,包括以中、英文及少數族裔語言協助居民、前往安老院上門採樣等。
在油麻地擺檔的占卜師Mary姐,居住在封鎖區內,她昨晨才得知須禁足,被安排在上午檢測,過程大致流暢。她贊成封區檢測,她說,政府派發的物資十分足夠。講到對封區及全民檢測的看法,她認為,「如果其他區大爆發,都可以考慮咁做,起碼冇咁擔心,全部人都測晒嘛。」
農曆年長假是禁足好時機
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是次行動是好的培訓及演練機會,期能收集到包括污水監察系統的檢測能力、社區中進行檢測與重複檢測對疫情的影響,以及各部門取得相關經驗,為下一次檢測打好基礎。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認為,政府未來應對全民強制檢測及實施禁足令要有預案。他表示,「若政府痛下決心推全民強檢,市民有了希望,才會配合政府;上下一心,才能抗疫成功。」他認為,農曆新年長假是一個強檢的好時機。
1月23日封區時序
特寫:市民盼下一步全港清零
周末的油尖旺,看不見摩肩接踵的景象;平時車水馬龍的鬧市小區,如今遍布着白袍人影;廟街牌匾下的攤檔,已化身成一個個流動檢測點……這裏,封了。
「白袍」工作人員準備協助居民前往檢測站接受檢測。
在48小時完成封鎖區內強檢的目標下,大清早,上千名政府各部門工作人員已經進駐佐敦小區,拉起藍白相間的封鎖線,搭建起一個個檢測篷,他們穿梭一座座樓宇中,逐層通知居民。雖然風聲早已傳出,有人甚至已漏夜離去,但小區內許多不諳中文的居民,有的還是懵然不知。他們帶着茫然與躊躇,陸續開始下樓檢測。直至中午,檢測人數達3000人。
傍晚時分,封區行動已持續進行了超過12個小時,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廣告牌逐漸亮起,區內街面上只見得紀律部隊成員和一個個白色身影,便裝打扮像是居民的人明顯減少了,許多工作人員已疲態盡顯,他們還將爭分奪秒地應檢盡檢,以期有效完成預設目標。市民盼望,下一步,會是全港抗疫清零!
小區清零|防不勝防 病毒恐已擴散
政府昨日在佐敦進行本港首次圍封強制檢測行動,希望加快小區清零,但在凌晨四時封鎖行動前,大批居民已經聞風搬走。
政府如何追蹤有關人士,確保做到「須檢必檢」,頓成疑問。而且封鎖區域雖然拉起封鎖線,不准人出入,但有短暫時間見不到有警員看守,有人趁機潛逃;全日更不時有市民在封鎖線內外手遞手交換物資,互相傾談,增加交叉感染風險。
政府將於佐敦封區的消息,在封鎖前夕已經走漏風聲,不少居住在區內劏房、無證件的人士相繼在凌晨時分逃離。網上瘋傳,不少人逃往新界西及新界北。
封鎖線不准人出入,但無禁止市民交換物資。大公報記者在現場所見,不時有區外的市民拿着食物、水及其他物資,站在封鎖線外傳遞給在封鎖線內的居民,部分人更在封鎖線交談甚久才離去。也有不少封鎖區內的人把物品裝在膠袋內,在封鎖線遞交給在封鎖區外的人。
封鎖線短暫時間無人看守
有在封鎖區內的市民說,對這些交換物品的行為大惑不解,「政府有派食物,有咩物品咁重要,要冒住病毒擴散風險交換?」
在封鎖區域內,每一條街的出口都圍上封鎖線,並有警員看守。不過,在新填地街與南京街交界、炮台街兩個街口,記者昨午發現,曾有短暫時間見不到有人看守,若有人想趁機逃離或偷入封鎖區,並不困難。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下午會見傳媒時,被問到如何確保已離開的人接受檢測,她稱香港沒有戶口制度,不會為私人樓宇登記居住人口,而公共屋邨相對容易處理,因為房屋署有住戶紀錄。她強調,要有效控制疫情,需要所有市民配合和支持。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在疫情記者會上,被問到封區前有居民出逃,會否造成播毒風險,她稱的確有機會將病毒傳到另一區,但同時說即使無封區,市民平日都會到其他區上班,因此風險一直存在。
張竹君:在抗疫中學習
本港抗疫一年來,幾乎出席每次疫情記者會的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被問到抗疫感受,她表示,一年抗疫不容易,本港採取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措施,大家從來未想過會停飛機、封關,並一直在抗疫中學習。她又稱,香港人很難得,在戴口罩等方面非常自律。
區內搭起多個帳篷,工作人員即場為居民做檢測。
從上年年初爆疫開始,張竹君連續多月每日出席疫情記者會,向公眾交代有關情況,在市民心目中樹立親和、敬業的形象。上月她缺席記者會期間,傳出其丈夫病逝的消息,市民紛紛在網上留言關心,送上鼓勵和安慰。
張竹君早在2003年沙士疫症期間,就作為本港疾控專家之一參與抗疫。她亦處理過2005年四川豬鏈球菌、2008年腸道病毒、2013年中東呼吸症候群疫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等傳染病。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高仁(文)、伍軒沛(文)、賀仁
凱楊、馬丁、李清、陳詠韶、突發組(圖) 報道
往期推薦
相關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