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7000人強檢驗出13患者 以此推算…

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1-02-20

【1·25 維港專線】大公報記者 馮錫雄 報道:政府首次封區檢測結束,超過7000人的檢測樣本中,找出13宗陽性個案,截斷多條傳播鏈。佐敦「受限區域」今晨解封。


多名專家建議政府汲取今次經驗,繼續加大力度檢測,調整配套措施,找出社區更多隱形患者,包括安排人員到疫廈上門抽檢、全民抗原測試,甚至春節假期前全民強檢。專家認為,以清零為目標,香港才可以走出疫境,經濟才可以復甦反彈。


昨日傍晚六時起,檢測獲陰性結果的市民可於指定出入口進出「受限區域」。大公報圖


推算全港逾萬人帶病毒


政府前日(23日)凌晨四時起,圍封吳松街、南京街、炮台街至甘肅街為「受限區域」,最終有超過7000人完成檢測,確診比率達0.17%,較去年的普及社區檢測比率0.004%高出很多。若按全港750萬人口推算,帶病毒者高達逾萬人。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形容,現在是社區爆發期,陽性比率較高是預期之中。13宗陽性個案之中,有六人來自兩個家庭,另外七人屬於獨立個案,已安排送往隔離。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表示,感謝「受限區域」內市民合作,持陰性結果人士在昨晚六時起,已可以憑陰性檢測證明於指定出入口進出。


隨着檢測完成,「受限區域」在今日凌晨時分解封。食環署今日清晨,派員在區內街道清潔消毒。


文匯報記者 萬霜靈 攝


對於部分住戶提早離開逃避強檢,徐英偉強調,政府相關部門會繼續跟進,任何人違反限制及檢測宣告,即屬犯罪,可處罰款25000元及監禁六個月。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按統計數據估計,「受限區域」有約8000名居民,認為有7000人接受檢測,已經差不多達標,今次行動顯示,政府夠果斷,「當我們認為有需要時,我們是不會猶豫的,採取今次這個行動,封閉一區去做『小區清零』。」


前食物及衞生局政治助理陳凱欣認為,政府今次圍封,成功截斷13條傳播鏈,形容非常值得,「部分居民或許會覺得,圍封帶來不便,但這40多小時,他們其實失去什麼?」


她認為,汲取今次經驗,政府可以趕在農曆新年前,實施全港全民強檢,目標四至五日內完成。至於是否禁足,要視乎不同地區的確診數字,未必需要一刀切,執行上不只限於社區中心才可以接受檢測,可以安排流動檢測車、籃球場內搭建臨時帳篷,甚至職員上門為長者抽取樣本,方便不同人。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建議,政府下一步可以擴大強檢範圍,實施「小區強檢」,並在已完成的區域持續覆檢,避免走漏仍在潛伏期的隱形患者。至於全港強檢,則要在解決配套細節,市民有心理準備後,才因應情況和民情實施。


必要時可採突擊檢測


「現時是跟病毒競賽,若果持續下去,經濟民生也永遠無法恢復正常!」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政府應該針對感染群,繼續維持「應檢盡檢」,配合強檢令,必要時甚至採取突擊檢測,慎防有人聞風逃離。


「醫護誠信同行」發言人林哲玄也支持全民強檢,但認為未必需要全面禁足。他建議實行雙軌制檢測,即在發現多宗確診個案的疫廈,才實施強檢;其他地區只需安排市民接受抗原快速測試,以達至動態清零為目標。

  

社評|從「封區」強檢走向全港「清零」之路


佐敦封區強檢今日凌晨結束,過程大致順利,開啟了香港戰疫的新篇章。特區政府在抗疫思維、手段上出現重大調整,展現「清零」的決心,市民有理由相信,香港戰勝疫情已有了正確方向。


油尖旺一帶近日淪為疫情重災區,不少確診個案源頭不明,而佐敦劃定區域圍封檢測的結果,讓公眾了解到隱形傳播鏈的破壞力。在完成檢測的7000人中,檢出至少13個隱形患者,比例約為0.17%,若以全港750萬人口推算,隱形患者可能超過1萬人,這比過去一年來累積確診個案還要多,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真實地反映疫情擴散蔓延的嚴重程度。


大家應該記得,去年9月份特區政府在中央支持下實施普及社區檢測,共有約180萬市民參與,才找出30多個隱形患者。4個月之間,香港疫情已惡化多倍。設想當初不是社區自願檢測,而是全民強制檢測,一舉切斷了傳播鏈,香港何至於落到今日田地?


封區強檢姍姍來遲,但亡羊補牢永遠不晚。通過這次實踐,首先是證明封區強檢有效,攬炒派所謂「勞民傷財」根本是睜眼說瞎話;其次是強檢得到居民配合,主流輿論一致支持,解除了特區政府的顧慮;最後亦最重要的是,封區強檢是系統工程,需要跨部門配合,特區政府得以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形成一套高效抗疫模式。今後其他地區出現爆發時,就可以照此辦理。而當全港市民親眼看到封區禁足沒有想像中的「可怕」,費時不長且效率很高,積極配合的意欲就會上升,為將來擴大檢測規模直至全民檢測鋪路。


今次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小紕漏,但不足為奇。包括計劃曝光得太早,少數居民聞風先遁,影響了強檢的效果;有的封鎖線短時間內無人看守,留下漏洞;封鎖線內外,有人交換物品及長時間對話,容易造成傳播;也有人投訴政府提供的食品不夠美味……其實,沒有人指望首次封區強檢就盡善盡美,正如日日向市民匯報疫情的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出:「在抗疫中學習。」


抗疫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對香港來說,既有內地抗疫的正面經驗,也有西方抗疫的反面教訓。內地一開始就高度重視疫情,以壯士斷臂的勇氣,歷史性地實施武漢封城、全面禁足,犧牲一時的經濟發展,換來早日走出疫情傷害。西方社會曾對中國抗疫進行冷嘲熱諷,到頭來仍然要借鑒中國的做法。在本港,也有不少人不認同內地抗疫模式,或認為香港沒有內地的制度優勢,不能強制,一切循「自願」原則,結果是追着疫情尾巴走,一再錯過清零時機。


兜兜轉轉了一年時間,香港終於走上封區強檢之路,闖過那道心理關口。小區強檢是在早前大廈強檢上的推進,從「大廈清零」到「小區清零」,再到「全港清零」,這就是香港戰疫的清晰「路線圖」。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馮錫雄  報道



往期推

封區小勝,開啟戰疫新篇;防不勝防,病毒恐已擴散

五大紀律部隊千人馬不停蹄「洗樓」:找出隱形患者!

再來認識下這個大狀公會


相關版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