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港守歲 又是一年春

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1-02-20

【2·18 維港專線大公報記者 譚笑 彭晨暉 錢舒文 郭奕怡 報道:辛丑牛年如期而至,過往眾多會在除夕前趕回家中團圓、與家人共享年夜飯的港漂們,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都選擇留守香港「就地過年」。他們有的與同在香港的朋友共度除夕之夜,有的通過網絡向遠方的親人互訴思念,有的在宅家獨居的歲月中靜靜療養身心,但共同的心願都是:疫情盡快過去,兩地早日通關,新的一年香港平安喜樂春暖花開。


來自五湖四海的港漂在洋洋(左)家吃年夜飯,舉杯歡慶,共度新春(大公報記者譚笑攝)

  

每逢佳節倍思親 一別春秋

  

包餃子、打遊戲、看春晚,留港過年似乎和平時在老家過年也沒什麼兩樣。然而酒過三巡,聚在洋洋家裏的港漂們都紛紛抑制不住對家人的思念,分別與各自的親人視頻連線。

  

視頻連線拜年 鄉音此起彼伏

  

小夏撥通了遠在甘肅的爺爺的微信電話,「給爺爺奶奶拜年啦!等香港一開關我就回去看你們!」視頻另一頭,小夏的爺爺奶奶拿起放大鏡仔細端詳着自己的孫子。來自四川的小靜用方言向自己的父親問好:「吃的撒子嘛?要保重身體!」一時,在洋洋家過年的港漂們開啟了視頻拜年模式,洋洋自己也還通過視頻電話與東北的朋友碰起了酒杯,家鄉話此起彼伏,熱鬧中透出幾分心酸。

  

雲上三代同堂 欣喜心酸交加

  

大年三十,獨自在港打拚的小駱叫好了外賣,還破天荒地喝了點酒。今年他也只能選擇「雲過年」的方式與內地的家人團聚。不同的是,今年要牽掛的人又多了一位:他8個月大的兒子。


  


去年春節時,小駱還在廣州老家陪伴有孕的妻子,一聽到香港要控關的消息,不得不連夜獨自趕回,沒想到這一走就是漫長的兩地分居。眼看妻子預產期臨近,卻毫無通關跡象。當時回一趟內地還是雙向隔離28天,小駱硬着頭皮找到公司領導,沒想到領導想都沒想就直接批給他40多天的假,讓他安心陪產。去年6月,小駱的兒子出生了,可還沒親熱幾天,又只能匆匆告別妻兒返港。

  

在小駱的家庭群裏,一家人搶紅包玩得不亦樂乎,小駱給群裏的爸媽和岳丈岳母拜年,長輩們都再三叮囑他在香港要注意身體健康,加強防護。視頻中,眼看着兒子一天天長大,已經會叫「爸爸」了,小駱心裏既欣喜又心酸。

  

感念同僚互助 初一主動值班

  

「太想念家人了,甚至考慮過辭職。但公司對員工真的很照顧,之前我隔離陪產請了那麼久的假,領導通情達理,同事也都毫無怨言地替我分擔工作。」為此,小駱主動申請了大年初一去公司值班,至少那些可以和親人團聚的同事能有更多團圓時光。「我在香港公司這邊的發展前景也很好,只有留下來好好工作,才能獲得更大的晉升空間,才能給愛人和孩子更好的保障。」

  

談到妻子和兒子,小駱心裏充滿歉意,缺席了陪伴妻兒的溫馨時光,至今都只是在視頻上見見兒子。新的一年,小駱希望兩地能早日雙向通關,一家人團聚。

  

拜神求籤 許牛年順風順水

  

「聽說去車公廟求籤祈福很靈,不少本地人都會去拜一拜。」今年大年初二,小楊和男友也一起去尋找香港的年味。

  

乘港鐵15分鐘左右就到達目的地,只見廟門人流如織,自疫情以來已是許久不見這般熱鬧的場景。小楊與男友順人流「打蛇餅」入廟,雖不能盡數廟裏都是何方神仙,但也學着樣子虔誠地拜了拜。

  

沿路可以領平安符寫下心願。從財神廟出來,圍着一些小攤鋪賣開過光的福袋、掛飾等。走出廟門,旁邊有攤位賣轉運風車等小玩意兒,價格幾十到幾百不等,琳琅滿目。不少遊人手持風車,向車公祈求新一年順風順水。「雖然周圍還是以中年人為主,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並不多。但第一次在香港過年可以體驗這種非常本土的年俗,也是很難忘的經歷了。」小楊說。

 小楊與男友順人流「打蛇餅」入廟(受訪者供圖) 


小楊2017年來港讀書,幾年來多是以遊客心態打卡這裏的網紅勝地,反而是在疫情倒逼下才開始融入香港生活:她開始說不太流利的粵語,自行為出租屋小家查缺補漏,還在這裏收穫了愛情。偶爾和男友一起逛街市和老闆砍價買菜,看見有貨物打折還會有些小激動,儼然活出一位「師奶」的模樣。今年,小楊申請了留校讀博士。對於未來,她希望可以在香港完成學業的同時繼續探索這座城市無窮的魅力。

  

享受獨處 逗貓煲劇樂無窮

  

在港讀書工作六年的大福眼看年底回家無望,開始準備留港過年。因為擔心疫情,整個新年假期她都計劃宅在家裏看電視打遊戲。淒涼之中讓她感到欣慰的是,今年大福正式成為「貓奴」,讓生活有了樂趣。

  

因為獨居,朋友寄養了一隻三歲的貓在她家,這讓第一次獨自養寵物的她找到了寄託,每天給貓洗澡餵食,不亦樂乎。疫情期間,大福身邊不少朋友或多或少都有了抑鬱的情緒,但自己的心境卻還算平和,隨着她的照顧,小動物對自己越來越依賴,「每天回家都看見貓坐在門口等我,很溫馨」。點點滴滴,讓一個人在香港的這一年不再難熬。

  

對於港漂小陳來說,留港的第一個春節少了傳統年味,卻多了些愜意舒適。來港兩年半的她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可以遠程辦公,但她仍然選擇獨自留港過節,給自己安排的主要活動就是看書煲劇。除夕夜,她沒有選擇自己動手煮飯,而是叫了平時難得一吃的炸雞和披薩外賣,在看劇中度過了整晚。

 

 

比起孤獨,她對這樣「形單影隻」的春節更多是珍惜和享受。「自己過節休息得更好一點,也有了獨處的時間。」她還笑言,很喜歡自己一個人,明年春節也不想回家了。

  

抱團過節 舉杯幸會有緣人

  

貼春聯、包餃子、做年夜飯……大年三十這一天,許多港漂都在廚房忙得不亦樂乎。今年是港漂小雨第二次留港過年,與兩年前相比,今年的春節消失的不止是煙花匯演、花車巡遊、熱鬧的氣氛,最遺憾的是沒有了父母在身邊。雖然春節回鄉計劃按下「暫停鍵」,但小雨和同樣留守香港的室友商量後,決定尋找異鄉的「年味兒」。


大掃除辭舊歲 貼揮春迎新年

  

「無論在哪兒,過年都要有儀式感!」對她們而言,這種異地過年的儀式感在除夕前幾日就已經開始了。幾天前,小雨和室友就利用下班時間,動手清理出租屋,把大小角落打掃乾淨,準備迎接新年。除夕那天,小雨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春聯和福字,鄭重地貼在出租屋的門上。「今年是第一次真正意義地自己在外過年,想隆重一些。」

  

「想來想去還是選火鍋當年夜飯,方便又好吃。」晚飯前,小雨和室友去家附近的超市和街市購買食材:螃蟹、龍蝦、和牛……兩人回家時手上拎滿了袋子,「過年了想吃點好的,就把想買的都買了」。除夕晚,小雨和室友邊吃火鍋年夜飯,邊看春晚直播。「有在家過年的感覺了。」

  

聚五湖四海友 吃天南海北菜

  

二○一四年便定居香港的洋洋是東北人,和許多港漂一樣,今年春節洋洋只能帶着兒子留港過年。「一是隔離時間長,怕耽誤孩子開學。二是來回折騰也不安全。」洋洋說,她也想回家看看一年沒見的父母,但一月東北疫情出現反覆,本來還在猶豫的她便徹底打消了回老家的打算。「好在現在控制住了,但時間來不及,就響應政策就地過年吧。」


  

洋洋性格豪爽,朋友也多,還燒得一手好菜。平時就喜歡招呼大家聚在一起的她,得知還有港漂夥伴因為疫情滯留在港,就熱心地喊他們一起來家裏「熱鬧熱鬧」。三個小孩四個大人,七人圍一桌,無論年齡大小都會尊稱洋洋一聲「洋姐」。有了洋姐做東,讓這些同樣在異鄉獨自過年的港漂們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覺,雖然過節不能回內地,但能像現在這樣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內心覺得很溫暖。

  

包餃子看春晚 齊倒數盼團圓

  

「年夜飯一定要有雞,新年大吉大利;魚不許一次吃完,代表了年年有餘。」洋洋一邊說着,一邊將做好的飯菜擺上桌。前來參加聚會的港漂朋友也帶上了自己家鄉的特產,福建的滷豬腳、四川的臘腸、廣東的白切雞……「從未想到人在異鄉還能吃上這樣的年夜飯,天南海北的菜,都齊了!」

  

飯桌上,觥籌交錯盡是歡聲笑語;屋子裏,齊聚滿堂一起看春晚直播。按照北方的習俗,年初一要吃餃子。十二點一過,餃子下鍋,在洋洋家過年的港漂們一起倒數:「五、四、三、二、一……」願望都是同一個:「願香港疫情過去,早日與家人團聚。」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記者  譚笑 彭晨暉 錢舒文 郭奕怡  報道


往期推

港青北京樂享傳統中國年:溫暖都是一樣的

哇哇哇~大文君發新年紅包了!

中國,讓「我」瑟瑟發抖


相關版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