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1-03-25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浪漫不是西方的專利,今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被譽為中國的情人節,而新年節慶一般到這一天就完結。是夜萬家燈火,大街小巷皆是結伴夜遊的民眾,歌樂的喧鬧聲徹夜迴盪。港人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元宵習俗,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正月十五,祝願市民一團和氣,團團圓圓!

  

佳偶良源

  

元宵節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也稱「元夕節」。按照中國古代的習慣,「元」指月亮正圓,一年之中有所謂「三元」──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七月十五稱為「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故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的意思。圓月代表圓滿,所以亦有說過了正月十五,才算過完年。



起源一:燈火祭祀通宵達旦

  

元宵節的來源,有說與祭祀「泰一神」有關。泰一神亦稱「太乙神」,主宰人間的風雨、饑饉和瘟疫。據說,漢武帝曾久病不愈,求助太乙神後竟奇跡治愈,乃於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開始建太乙祠壇祭祀,每逢正月十五通宵達旦以盛大的燈火祭祀,從此便形成元宵節張燈結綵的習俗了。



起源二:明朝元宵連放十日


另一說是東漢明帝篤信佛教,於上元夜在宮廷、寺院,燃燈表佛,命令士族、庶民一律掛燈,遂相沿成俗。隋唐諸朝之後,上元之夜放燈的習俗亦已流傳甚廣,並演變成民間盛大的元宵佳節。張燈時間也從一夜增至三夜。到北宋時,放燈增至五夜,南宋更增至六夜,明朝官府發布節假日十天的規定,為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燈節。


話你知|節日三「元」


有「上元節」之稱的元宵節,與被稱為「中元節」的盂蘭節及農曆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合稱「三元節」,三個節日的傳統風俗都和道教有關。在上元節人們會以放燈、鬧元宵來慶賀;中元節是祭祖的節日;而「下元節」又名「消災日」,是「水官大帝」下凡為民解厄之日,當日人們會準備香燭祭品,拜祀三界公之一的水官大帝,以求平安。


傳頌良「圓」


吃湯圓的習俗可為元宵節添上美好之意,取其團圓、甜蜜之意。大家對湯圓應該不陌生,但大家吃過「元宵」沒有?兩者的外形極度相似,原料相同,卻有五大不同。


尋覓良「玄」


元宵節的花燈貼有謎語,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據說從南宋開始流行。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雲:「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這「藏頭隱語」,即謎語。古代男子為給佳人留好印象,證明自己的才學,會透過猜燈謎表現自己。燈謎的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玄妙有趣。元宵佳節,亦是文人鍾情的題材,自古多有文學作品描繪這夜風光。



古時大街小巷火樹銀花,燈光璀璨,遊人如潮。時至今日,香港各區的公園均有舉行元宵綵燈會,規模最大的是尖沙咀文化中心露天廣場。公園內,賞燈賞月嘗猜謎,古時雅趣,傳承至今。


天燈(孔明燈),俗稱許願燈、祈天燈,在中國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是一種古老的手工藝品。民間關於放天燈的習俗有很多,特別是重大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是表達美好的願望。


文昌口音「天燈」與「添丁」發音相近。而客家人會在元宵節前後飄飛天燈祈福,祈求上天保佑來年的日子幸福美滿。



廣結良「緣」


元宵和情人節一向都是港人結婚的熱門日子,兩個節日每十年會相遇一次。


2014年,湯圓「邂逅」朱古力,五百多對情侶選擇在這個特別日子共諧連理。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報道


往期推

大年初二話春聯

哇哇哇~大文君發新年紅包了!

2021 中國電影真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