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日大男嬰染疫 全港家長心驚驚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1-07-12

【4·7 維港專線】大公報記者 解雪薇、馬丁 報道:一名僅得12日大的男嬰確診,成為本港最年幼的新冠患者。前日確診的旺角豐澤電器男售貨員,其12日大的兒子、七歲女兒和31歲妻子昨日亦確診,並正在聯合醫院隔離治療,情況穩定。事件引起全城家長熱議,不少新手爸媽在網上留言,擔心若自己染疫會連累BB;有新手媽媽更詢問若中招能否餵哺母乳等。


聯合醫院回覆《大公報》查詢稱,評估風險後,若有需要時會安排母親及子女於同一病格隔離,並會支援母親在符合控疫措施下,繼續餵哺母乳。


父多次到鯉魚門市場


疫情至今,本港共錄得110宗一歲及以下嬰幼兒確診個案。昨日確診的12日大男嬰(第11531宗),比早前「機場三跑地盤群組」的14日大男嬰(第10253宗)更細兩日,是本港最年幼確診者。該名12日大男嬰與其七歲姐姐(第11530宗),分別於本月4日及5日發病,他們的31歲媽媽(第11529宗)則無病徵。三母子昨日確診,是前日無源頭個案的32歲豐澤電器男售貨員(第11512宗)的密切接觸者,一家人住在油塘邨華塘樓。男患者曾於傳染期,多次到訪油塘鯉魚門市場買菜。



英國曾有BB出生即染疫


聯合醫院發言人昨日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31歲女患者及其子女正於該院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醫院會根據患者病情及感染風險評估等,有需要時安排母親及其子女於同一病格進行隔離治療,亦會全力支援母親在符合感染控制措施下,繼續餵哺母乳。


翻查資料,英國曾有媒體報道,倫敦一名出生僅「數分鐘」的嬰兒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反應,相信是全球最年幼的新冠病毒感染者。


至於先後有三名染疫者到訪的油塘鯉魚門市場,前日被納入強制檢測後,昨日亦有營業,入場市民須量度體溫後方可進入。有安裝「安心出行」記錄行蹤的街坊的表示,前日收到七次提醒通知,其後立即前往檢測。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染疫嬰幼兒主要經由成年人傳播,若家中有嬰幼兒,成年人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高風險聚會,如有病徵,應盡早求診及接受病毒檢測,以免給居住環境及社區帶來風險。他強調,接種新冠疫苗對成年人除可以保護自己外,也可以降低將病毒帶回家的風險,避免嬰幼兒被傳染。


另外,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昨日表示,本港現時處於第四波疫情的「水尾」,只要無異常群組引起大型爆發,本港有望達至「清零」,長遠亦一定要「清零」後,才放寬防疫措施。


社評|「外防輸入」勿放鬆 「疫苗護照」優先推‍


香港疫情整體上緩和,本地個案減少,同時外地輸入個案增加,不少是變異病毒,抗疫重點轉為切斷外來輸入鏈。從國際抗疫形勢看,不同國家的疫苗接種率差別很大,有的國家確診個案大幅下跌,而有的國家則相反。鑒於不同國家的輸入風險有不同,特區政府需要區別對待,建立動態管制入境名單,並以積極推動「疫苗護照」為核心,為未來恢復通關及重啟經濟作準備。


昨日本港錄得7宗確診個案,其中3宗本地,4宗輸入,外來輸入個案較多的主調不變。從輸入來源地觀之,菲律賓最多,其次為印度、巴基斯坦。印度近日疫情再次大爆發,每日確診達10萬宗,全球最嚴重;菲律賓的疫情也未能受控,每日仍有近萬宗確診。而且,由於檢疫條件的限制,不少人在當地通過了檢疫,抵港後卻檢出陽性。雖然說,入境後21天的檢疫隔離發揮了作用,阻斷其在本港的傳播,但畢竟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威脅。有政府防疫專家及學者建議對來自高風險地區旅客採取一段時間的限入措施,或取消其航班,值得政府重視。


香港抗疫一年多了,好不容易迎來第四波疫情的「水尾」,實在承擔不起再次爆發的代價。


當然,誰都知道香港傭工緊缺,若凍結菲傭入境,會對不少家庭造成困擾。其中一個折衷的解決方法,就是要求已接種疫苗、取得「疫苗護照」的傭工才能入境,同時繼續入境後檢疫措施,雙管齊下,可望將輸入風險減至最低。在菲律賓,疫苗供應不足是客觀事實,但為出境者優先接種則是道德責任,中介公司亦可在這方面發揮一些作用。


印度、菲律賓等國疫情反彈,折射全球在疫苗接種率方面的不均衡。發達國家有錢有技術,囤集了幾倍於人口的疫苗,加上政府大規模推廣疫苗,接種率快速提升,早日走出疫情陰霾的希望看高一線。這些國家正為重啟經濟而密切商討通用「疫苗護照」,在可見的未來,「疫苗護照」將大行其道。對特區政府來說,需要因應大勢,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嚴防輸入,緊盯國際疫情形勢,及時調整高中風險國家名單。二是積極與不同國家商討「旅遊氣泡」安排。


特區政府既要眼光向外,更要眼光向內。「疫苗護照」應該先從內部實施起來,對於打過兩針的市民,可逐步放寬其檢疫安排,讓其嘗到「甜頭」,這是鼓勵其他人接種的不二法門,也可以促進經濟內部循環。另一方面,特區政府須盡快回應民意訴求,將「回港易」措施由廣東省擴展至外省市,也要考慮允許開放打了兩針的內地居民入境消費。實際上,單是一個深圳就有二千萬人口,近水樓台,這比同其他國家商討旅遊氣泡安排要強得多。


疫情在變化,抗疫策略要跟着變化,對不同風險地區的檢疫處理更要與時俱進,如此才能做得抗疫與振興經濟兩不誤。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解雪薇、馬丁  報道



往期推

終於,香港中學課本不再「洗白」英國

緊迫!緊迫!緊迫!

「祖國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相關版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