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熱潮 | 國家航天團走進大文集團
國家航天科學家團隊昨日到訪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時表示,期望香港青年為科技強國貢獻一分力量。(大公報記者凱楊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北斗導航工程副總設計師、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以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企業文化部部長王亞軍等出席了媒體見面會。
航天員分「司機」與「乘客」
戚發軔就香港科技應該如何緊跟國家發展,發揮本地科技優勢的問題表示,第一,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第二,要服務國家主戰場,不能游離;第三,要滿足國家的重大需求,第四,要關注人們的健康,健康就是指人們的生活環境要好,自然生態也要好。
戚院士說到航天員時,表示他們很不容易,但也不是高不可攀。航天員現在分兩種,一種是駕駛飛船的「司機」,比如楊利偉航天員;另一種是有效載荷專家,即到太空去進行各項科學實驗和探測工作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是乘客。這兩者的要求不一樣,年輕人對什麼感興趣,就專注哪方面。他透露,目前團隊中,有一位北航博士生及兩位科學院的科技人員是備選航天員,正在接受培訓,相信在將來空間站建成之後,他們會跟隨神舟飛船一同升空。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年輕人應該特別關注航天夢。」戚院士說,航天夢的實現靠有夢想、有理想、有信念的年輕人。
開放與國際化是香港優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亦以親身經歷勉勵年輕人。他表示,自己是從牛背上走過來的火箭總設計師,1949年國家解放,才有機會走進學堂,改變人生。他鼓勵香港年輕人應該志存高遠,往更高的目標發展。
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指出,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等香港院校都擁有很好的科研實力和技術儲備,而開放與國際化是香港發展創新科技的一大優勢,相信通過香港科研人才的努力鑽研,可以在科技發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認為,香港背靠內地,擁有很多與內地科研人員交流的機會,相信隨着交流深度與廣度的增加,香港自身的創新科技也將實現更好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副董事長兼總編輯李大宏,副總編輯吳德祖等在媒體見面後,陪同航天科學家們參觀了大文集團報史館,了解大公報、香港文匯報創刊以來的輝煌歷史。
航天專家今到中學 燃點學生太空夢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工程師孫澤州表示,今日會走入香港的中學,向師生介紹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講述自己在工作中的體會,希望他們對祖國科技發展成果有更清晰的認識,對航天精神也有更深刻的理解。他說,「如果我的介紹,能激發起香港中學生對於科學精神的崇尚,加深他們對科學的熱愛,我會感到非常欣慰。」
談及航天領域的職業要求,孫澤州說這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任何一點閃失都可能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最終使整個大工程失敗。因此敬業精神、指標意識以及對科學的嚴謹態度,比起其他行業,要求必然更為嚴格。他見過一些年輕人做了兩三年,無法適應,便退出了,但更多的年輕人在這個環境中得到了鍛煉,感受到這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職業,對能在這裏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出來,為自己對國家重大項目做出的貢獻而感到自豪。每次衛星成功發射,總有第一次參與項目,首次目睹成功的年輕人表現得十分激動,以至於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孫澤州表示,航天事業確實有更為嚴格的從業要求,他希望年輕人能夠正確看待並熱愛這個行業,投入到這個有挑戰的、高要求的行業中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彰顯自己的能力。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