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們就是東奧港隊的幕後功臣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1-09-07

本文精彩

東京奧運剛剛完結,香港運動員在今屆賽事創下歷屆最好的成績,威風八面。與此同時,很多來自香港的幕後功臣,同樣在東奧以不同的方式為香港創造歷史。


功臣黃寶基:助港團做好配套工作


曾在多個大型國際運動會隨團支援香港健兒的港協暨奧委會義務副秘書長黃寶基,在東京奧運會擔任香港代表團代義務秘書長,繼續為團隊做好事前部署工作。黃寶基日前接受大公報記者獨家專訪,談到本屆奧運香港健兒有突破性佳績時表示,作為團隊的一分子,他與健兒們都同樣感到非常高興,他同時感謝香港市民一直以來對運動員的支持。黃寶基表示,他與團隊人員早於奧運開幕前一年便前赴東京考察場地設施等,務求幫助香港健兒能在舒適的條件下盡展所能,為港爭光。




大公報記者 梁潤森、張銳


黃寶基曾於2018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第三屆夏季青年奧運會,擔任中國香港代表團團長,也曾在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會及其他運動會作出支援工作。對比擔任團長的青奧會,黃寶基指出,由於參與奧運的健兒水準更高,大家對取得佳績有更大的憧憬,所以大家對團隊支援的工作,是會有更嚴格的要求。


以這次東京奧運為例,基於疫情和賽事曾經延期關係,事前的準備和比賽時的工作同樣繁複而精細,如幕後團隊要先了解各項目的健兒資料和比賽場地,在比賽前一年便到東京等地的各個比賽場地設施實地視察,檢視運動員和團隊的交通安排,並且率先了解選手村的配套設施等,作好賽前準備。


7月17日,中國香港奧運代表團部分成員飛赴東京備戰參賽。(北京日報)


讓健兒舒適出賽


在進行視察工作後,團隊在正式比賽前已做好綵排,回港後依照不同項目,給予相關資料予相關體育總會,讓各項目的團隊和選手做好準備。


黃寶基指出,例如這次場地單車賽在伊豆舉行,他們就要到伊豆實地視察當地的場地和配套設施,團隊也有到田徑等比賽場地視察,藉此了解情況,事先向大家通報到達當地後需要注意的地方。


就在奧運開幕前,代表團的先頭部隊在7月10日已經出發到東京,事先安排團隊人員的房間編配,並及早了解奧運每日流程,再為運動員計劃安排作息時間,並且要為如何將選手由機場送到奧運選手村等等的細節作出仔細的安排,讓健兒們甫抵埗便能好好休整再作最後備戰。


黃寶基認為,香港運動員具備在奧運會衝擊獎牌的實力,而且有些項目的實力,其實與世界頂尖選手非常接近,而張家朗一舉奪金,最令他感到高興之餘,確是有點意料之外的佳績,雖然具衝金實力的單車項目未能奪金,但比賽固然會有贏有輸,但相信市民已經對這次港隊締造歷來最佳成績感到欣喜和驕傲。


黃寶基認為,這次港隊取得歷史性佳績,能夠令市民更關心精英體育,更認同政府加大對精英體育的投入和支持。他希望在精英體育得到更大力度支持的同時,政府能更深入探討長遠體育政策的配套,使運動員和在他們身邊支持的人士獲得更大支持,讓運動員更能全心爭取佳績。


乒乓球女團頒獎儀式後,中國隊和中國香港隊拍下「全家福」。(資料圖片)


展望在9月中開幕的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黃寶基認為,全運會是全國水平最高的運動會,也是各省市非常重視的體育競技綜合大賽,由於賽事的水平極高,而且內地也有非常嚴格的檢疫規定,故他認為香港運動員提前到內地檢疫隔離,做好防疫的工作,有助他們盡快適應爭取佳績。


功臣何明達:勉勵青少年敢於追夢


三人籃球項目裁判何明達成為奧運史上首場三人籃球比賽的執法裁判,在這項新增入奧的項目為港爭光。何明達日前接受大公報記者獨家專訪,以自身經歷勉勵青少年,大家要敢於追夢,才會有夢想成真的一天。


何明達(左)寄語年輕人要敢於追求夢想。(大公報)


奧運史上首場三人籃球比賽是日本隊對俄羅斯奧委會隊,何明達以裁判身份執法比賽,將自己寫在歷史史冊,何明達對此感到興奮,同時還感到緊張:「始終是第一次以香港籃球裁判的身份參與奧運,其次是第一次奧運有三人籃球的比賽,自己可以出席、可以執法真的很興奮。第一場的心情很緊張,不是因為執法奧運比賽,而是因為那場是奧運歷史上第一場三人籃球賽,那種無形的壓力讓自己的心情有些緊張。」值得一提的是,何明達最終執法了18場奧運三人籃球比賽(包括整項賽事的開鑼戰,和女子組金牌賽),是全部裁判裏面最多的。



主哨開鑼戰很緊張


與現實大部分香港的籃球從業員一樣,何明達並不是全職裁判,他的正職是從事營銷,他會盡量平衡正職與裁判工作的時間:「三人籃球比賽通常在周末兩天,過往不需要隔離,可能星期五放工坐飛機,星期一再請假回來,變相不需要請太多假,需要的時間比較少。但現在疫情關係,無論去哪裏執法都要多預日子,回來隔離時辦公。」


正職與裁判工作已經佔據了何明達大部分時間,其餘的空餘時間很少,但何明達認為值得:「在我整個的人生階段,我將大部分時間都投放在籃球這項運動上,但我回看自己的經歷,或者執法過的比賽來說,都是值得的。自己辛苦過有些經歷之後,希望能夠幫助到年輕裁判,他們更加容易找到自己的路去行。若果他們有和我相同目標,他們會知道將來會面對怎樣的情況,我能夠幫助他們如何為將來去作出計劃。」


兼顧工作無怨無悔


23年的籃球裁判生涯,何明達無怨無悔,他以自身的經歷勉勵「追夢人」,有夢想便努力去追,無論成功與否,過程中的得着才是最重要的:「人一定要有夢想,當有夢想時,不能夠期望夢想會跌落自己手上,必定要自己找方法去努力爭取。過程中可能會有很多高低起伏,但我覺得這才是追夢最大的享受。這段時間你會學習到、了解到更加多的事情,到最後無論成功與否,你的經歷可能幫助到有相同夢想的人走的道路會更加短。我們做裁判不止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是為了整個裁判團隊,有這個夢想便去努力。無論是幫自己還是幫助別人都好,你有夢想便努力去做好自己準備自己,當機會出現時便能把握住。」


功臣張維:欣賞港健兒拚搏進取


香港運動員在本屆東京奧運會獲得歷來最好的成績,除了離不開他們自身的努力外,同樣離不開背後醫療團隊的輔助。大公報記者獨家專訪東京奧運香港代表團首席醫生張維,他對香港隊在本屆奧運取得佳績感到難忘,認為香港運動員態度很積極,亦是好的榜樣,並且期望盡快有熱心運動醫療的人士能夠接班,為港隊服務。


今次東奧香港代表團共有一名醫生和8名物理治療師隨隊,東奧對於隨隊職員和醫療人員的數目限制很緊,通常5名運動員才可以有一名物理治療師或醫療人員。張維認為本屆奧運經歷和以往不同,香港運動員水平提高了,對醫療團隊的專業性要求更高,他說:「我第一次去奧運是1988年,當時很多運動員都是業餘的,對於體能上的需求低很多。現在的香港運動員水平很高,比得上世界一級運動員,體能和健康方面壓力都很大,因此我們要求團隊的專業性都要提高很多,不能只是一般普通家庭醫生,需要有運動創傷方面的專長才能去。」


香港劍擊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麥鈞傑 攝)


冀每支運動隊有隊醫


張家朗、何詩蓓、劉慕裳等在東奧創出佳績,連續9屆奧運隨港隊出征奧運的張維,形容本屆是最難忘的一屆奧運,帶出很多正能量,他說:「第一是在疫情之下參與,第二是我們的成績那麼好,很為香港隊開心。通過奧運我覺得讓香港有很好的凝聚力,我覺得政府這次做得很好的是免費直播給全港市民,而且幾乎沒有時差,市民開心看奧運,大家都談論奧運,帶出很正面和很正氣的訊息出來。」


張維又認為香港運動員是很好的榜樣,他非常欣賞運動員的積極態度,他說:「運動員和其他的病人不一樣,受傷了之後想盡快康復,不像一些工傷意外,不能上班就想拿很長的病假,盡量拖一下。運動員是迫不及待明天就能康復落場比賽,我覺得他們的態度很積極,見到每一次去奧運都有新的運動員比賽,我會感到很開心。」


如無意外,下屆的巴黎奧運,張維亦會以醫學顧問身份隨港隊征戰,他坦言自己無可能一輩子做這份工作,希望能盡快找到接班人,他說:「現在的國際運動會比以前多很多,培養接班人是正常安排。現在已經有很多熱心的人參與進來,他們要爭取經驗,在每項運動上慢慢做上來。現在很多項目都有自己的隊醫,但不是每一個隊都有,我希望發展到每一個隊都有一名隊醫,然後再加以培訓,幫助他們達到能夠參與奧運的水平。」


功臣楊世模︰疫下服務更具挑戰


運動員是高強度身體勞動的一項職業,需不斷進行訓練和比賽來保持競技狀態,他們的身體健康是最為重要的一環。東奧幕後功臣系列第四期,今次大公報獨家專訪東京奧運中國香港代表團首席物理治療師楊世模,談談整個物理治療師團隊如何保障運動員的健康,讓運動員能無後顧之憂地為港爭光。


楊世模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開始以物理治療師身份隨港隊出征奧運,2012年倫敦奧運開始擔任首席物理治療師。對比今次東京奧運和以往幾屆的不同,楊世模認為在純粹保障運動員方面和以往一樣,不過多了在疫情之下需注意運動員健康的防控工作,以防他們受到感染。譬如運動員每天需做檢測,一定要戴口罩等。


香港空手道銅牌獲得者劉慕裳在東京奧運會閉幕式上擔任香港隊持旗手。(資料圖片)


對運動有熱情克盡所能


東京奧運香港代表團首席醫生張維在大公報前天的專訪中認為,香港運動員的水平提高,導致對醫生和物理治療師團隊的需求增加,楊世模認為這很視乎運動員的狀態,同時需為運動員做好充足的準備和應對:「在物理治療層面有幾個方面,一些運動員練習比賽完後要做恢復,我們會做物理治療幫助他們。亦有個別運動員在比賽期間需要物理治療的支援,若果運動員在比賽中受傷我們可以即時處理,受傷之後馬上跟進,再報告給醫生,必要時可能需要去選手村的綜合診所做一些診斷。當然運動員在如此高水平的比賽和訓練之下,一般練習和比賽完之後都要處理恢復或者輕微的傷患。」


楊世模又透露今屆東奧有個別幾名運動員需要較多的物理治療,包括「跳馬王子」石偉雄曾經在比賽落地的時候扭傷了腳踝,醫療團隊也為「石仔」研究了傷情,再去綜合診所做診斷。不過基於醫生職業守則,楊世模不願透露「石仔」傷情更多的情況。


五屆奧運隨港隊出征,中間跨度長達十七年,參與過的大大小小的運動會更多不勝數,楊世模不敢稱之為使命感,而是盡職責所能,最大程度保障運動員的健康:「因為我們做這個位置是服務和保障運動員,我以前也是運動員,我對運動亦很有熱情。在亞運、奧運我都是用物理治療師的身份去幫助運動員,務求幫助他們發揮到最好。」


功臣何劍暉:洪詠甄有潛質再進步


何劍暉是前香港賽艇運動員,曾經兩次代表香港參加奧運會,現時在國際賽艇聯會擔任亞洲區代表,主要負責了解亞洲地區運動員的成長和難處,然後將相關內容報給國際賽艇聯會,再為相關運動員提供相應的支援。大公報記者獨家專訪何劍暉,談談在剛結束的東京奧運上,她與現役香港賽艇運動員洪詠甄分享的感受和經驗,在背後作出支援。何劍暉認為洪詠甄是頗具潛質的運動員,看好她改善存在的問題後可以繼續提升實力。


何劍暉(後排右四)在東京奧運賽艇場地,與包括裁判等工作人員合照。(受訪者供圖)


洪詠甄是本屆奧運香港代表團第一個出賽的運動員,成為焦點的她於初登賽場時有點緊張,何劍暉曾與洪詠甄分享經驗,認為緊張是正常的,她說:「她(洪詠甄)每次來到賽場,我都知道她什麼時間來,我們有她的行程表。我和她(小師妹)分享了一下經驗,第一場她很緊張,我和她說緊張很正常,甚至做熱身時都會緊張,但到開始比賽的時候已經沒得去想,收到號令就要衝。」何劍暉亦在戰術方面向洪詠甄提供了一些建議,她建議小師妹開始時衝得快些,因為一早畀人甩開之後,後面沒有其他選手比較就沒有刺激,很難追上其他人,如果緊貼住對手便仍有機會。


港隊划艇手洪詠甄。(資料圖片)


練好肌力便成功


洪詠甄在本屆東奧最終以總排名第23完成女子單人雙槳比賽。經過首屆奧運的磨練後,亦是中國香港賽艇協會海岸賽艇委員會成員的何劍暉認為,洪詠甄非常有潛質成長,但現在需要改善的是耐力,需要耐力和速度皆兼顧,她說:「洪詠甄才22歲,她這5年間很有系統地訓練,雖然22歲參加奧運不算是特別年輕,但我覺得她的準備比我當年更好,我覺得她已經在很好的系統下嘗試到奧運賽場的滋味。她有一副很好的『引擎』,但現在要改善的是耐力,我要她速度及耐力都兼顧,這些是要練的。力量是從肌肉來,所以要慢慢鍛煉她的肌力,肌力能夠維持到長的距離,她便是一個很成功的選手。」


洪詠甄首次參與奧運賽事。(美聯社)


何劍暉透露自己雖然沒有看着洪詠甄成長,但後者在幾年前嶄露頭角時,何劍暉已經很關注她。何劍暉認為洪詠甄不經意間便全拿了本地賽事的冠軍,可能不會很快追趕到另一本港賽艇名將李嘉文,但認為洪詠甄一出來便貼着李嘉文,證明了她有一定的潛力。何劍暉又透露,不少外國教練都覺得洪詠甄技術方面做得很好,只是要更多地針對性訓練肌力。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香港進入「愛國者治港」新時代


一首首我們耳熟能詳的愛國歌曲,正在香港唱響


整裝待發!期待運動員的風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