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關邁出關鍵一步 兩地將研究細節
本港已連續40天本地零確診,市民極度盼望盡快通關。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昨日率領代表團,在深圳出席內地與香港疫情防控工作對接會議,雙方探討逐步有序恢復通關,初步已建立良好基礎,將會進一步研究細節,爭取盡快舉行第二次會議。
多名專家及議員表示,坊間提出不同建議,包括推行港版健康碼、過關前21日接受多次定期檢測等,期望創造有利條件,加強內地相關部門的信心,讓港人可以免檢疫返回內地。
內地與香港疫情防控工作對接會議昨日在深圳舉行,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柳權主持。黃柳權表示,中央政府重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的通關要求,所以由國務院港澳辦聯同有關單位組織今次會議。李家超感謝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防疫抗疫工作的支持和關心,並多次提供重要幫助,強調通關和經濟、民生也有密切關聯,香港市民對通關抱有熱切期望。
會議上,各代表介紹兩地疫情形勢、抗疫工作的策略和政策措施。內地專家認同香港在抗疫方面的努力,並肯定目前疫情清零的形勢;雙方同時詳細探討,逐步有序恢復通關所涉的考慮和事宜,包括通關以後可能面臨的風險作研究。
出席會議的港區代表由李家超率領,成員包括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香港中文大學何鴻燊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等。內地專家則由國家衞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吳良有率領,成員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及深圳市人民政府等代表。
盡快開第二次對接會議
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在會後表示,雙方在通關議題上提供有關材料,並建立良好基礎,就推進通關事宜創造有利條件,將會進一步研究細節,並爭取盡快舉行第二次對接會議。
香港社會對通關期盼已久,不少市民出謀獻策,有人建議推行港版健康碼,過境時供有關部門查核,重點是達致信息互通,一旦出現確診者也可以方便追蹤;對於現時往返內地要接受14+7日隔離,有建議將21日的檢測期推前至過境前,即如果港人有意進入內地,過關日前21日,平均每星期接受一至兩次檢測,以確保過去21日健康。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葛珮帆表示,支持建立港版健康碼,加入疫苗接種和檢測報告的電子紀錄,以便過關時查閱,「港版健康碼不用全民使用,想過關才使用就可以,港人關注的私隱,建立系統目的是搵人,不一定加設定位追蹤功能。」她認為,通關不能無了期苦等,只要雙方商討出合理條件,通關才有望。
過關前21日定期檢測可行
「任何建議也可以研究,建立一個制度(電子系統)跟內地接軌,有助內地部門建立信心,有利恢復通關!」前食物及衞生局政治助理陳凱欣認為,推前21日檢測的方案可行,但必須同時有一個電子平台提供紀錄證明,她建議可在現有的「安心出行」以外,建立另一個專為過關人士的港版健康碼,登記人要上載姓名和聯絡方法,一旦有人確診,也有方法追查。
另外,本港昨日維持本地零確診,新增八宗輸入個案,當中七人已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四人是菲傭,也是由馬尼拉抵港,其中一人驗出L452R變種病毒。
井水集|市民渴望盡快通關
文/龍眠山
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率團到深圳,與國家衞健委、廣東省及深圳的官員就抗疫策略及恢復通關事宜交換意見。會議由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主持,結果非常正面。內地專家認同香港在抗疫方面的努力,肯定香港「清零」形勢,雙方會進一步討論細節,並爭取盡快展開第二輪對接會議。
香港市民盼望恢復與內地通關之殷切,可用「望穿秋水」來形容,中央對此完全了解,原則上也大力支持。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向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提出有關請求,韓正即場要求相關部門盡快安排專家對接,於是有了今次的會見。
當然,抗疫是以科學為基礎,通關也不能感情用事,要符合一定的客觀條件。一方面,去年底至今已有二十多萬居內地的港人返港,沒有一例確診,但進入內地的港人已有多個確診個案,內地社會對恢復通關有一定擔心是可以理解的。因此,香港必須向內地展示清晰有效的抗疫機制,例如有辦法保障進入內地港人的健康,以及一旦有人確診時能及時追蹤其行蹤,盡快切斷傳播鏈。
另一方面,香港需要盡快提高疫苗接種率,以及為有需要進入內地的港人設立一個技術平台,例如可證明其打齊兩針疫苗、即時核酸檢測為陰性,並能追蹤其行蹤。這套追蹤系統可以是「港康碼」,也可以是升級版的「安心出行」,叫什麼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發揮與內地對接的作用。
恢復通關是一件大事,為慎重起見,必然是有序進行,逐步推進。事實上,「來港易」政策也是如此,一開始每日開放2000人來港,到一定時間再檢討是否擴大到其他省份。相信將來香港人免檢疫進入內地,也會循此安排,積累經驗後再擴大名額。
恢復通關還有不少工作要做,但兩地展開專家對接,已經走出了關鍵的一步。香港要再接再厲,全力做好配合工作。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