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免檢通關 柳暗花明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4-05

本文精彩

通關柳暗花明,足以證明能否通關並非取決於內地。


香港與內地免檢通關見曙光,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表示,香港與內地就通關安排的溝通進展良好,特區政府希望於明年二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三周年時,能實現有規模的免檢疫通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表示,會在技術上全力配合通關的防疫抗疫工作。


據了解,政府目標是爭取下月內先試行「小規模通關」,會設有名額,暫時只供緊急、商務及公務用途。有專家認為,兩地最遲應在下月內制定具體細節安排,在明年二月前先作試行,強調政府須做好「外防輸入」措施,守得穩才有望通關。


林鄭月娥希望明年二月,香港與內地能實現較具規模通關,讓香港可舉辦大型活動。



大公報記者 鄭文迪(文) 文澔(圖)

  

本港何時能與內地免檢疫通關,近期傳出不同消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在大文集團「領航『9+2』·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暨頒獎典禮」上發言時,透露特區政府的通關時間目標。她說,雙方討論、專家對接已經得到良好的進展,希望很快能真正為港人帶來好消息,「對特區政府來說,我們更希望到明年二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三周年的時候,能有比較具規模的通關,讓我們可舉辦一些大型活動。」



或下月試行 供緊急商務公務


林鄭月娥透露,政府正籌備一個大型論壇,紀念大灣區規劃綱要頒布三周年,而明年也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創造通關的有利條件。


至於何謂「有規模通關」、何時可通關等,林鄭月娥未有提及。據了解,政府目標是爭取下個月內先試行「小規模通關」,會設定名額,暫時只供緊急、商務及公務用途;至於探親及家庭團聚,由於涉及人數太多,暫時不會做。兩地亦正商討通關初期是否只限到廣東省。至於內地專家會否來港視察防疫措施,以及什麼情況下會實行熔斷機制,要中斷通關,仍未確定。


技術上全力配合專家防疫意見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昨日在另一場合會見傳媒時強調,局方將在技術上全力配合專家的防疫意見。薛永恒重申,追蹤確診者行蹤,有效截斷傳播鏈,是防疫抗疫工作的重要一環。「安心出行」已有逾640萬下載量,是非常有用的資訊工具,有助截斷傳播鏈,如果有其他方法可以協助到追蹤工作,亦不排除任何可能性。至於何時召開專家對接會,薛永恒指,特區政府希望盡快開會,以盡快落實通關安排,但暫未有確實時間表。



因應通關安排,香港與內地於9月26日在深圳舉行了首次對接會議,其後特區政府陸續加強防疫措施,包括要求多個高風險群組加密病毒檢測次數、收緊確診者出院標準、擴大強制使用「安心出行」,以及取消大部分豁免檢疫群組等。政府本周二與內地部門專家舉行視像會議,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及特區政府於周四分別宣布,兩地恢復通關工作正有序推進。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近日香港及內地商討通關的進展不錯,希望愈早通關愈好。他相信免檢疫通關起初會實行配額制,暫未清楚具體名額,希望優先給予商界及有家庭團聚需要的市民申請。他又促請政府在安排方面做得細緻、謹慎一些,以免「出亂子」,再次發生網上申請系統故障等問題。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兩地若希望在明年二月前通關,最遲應在下個月定下具體細節安排,包括不同群組的配額、具體的通關口岸等,先小規模試行,確定沒有問題,兩地才有信心應付明年二月春節前後的較大規模通關。他又提醒,新冠疫苗效力會隨時間減弱,加上踏入冬季,病毒會較活躍,政府必須做好「外防輸入」措施,強調守得穩才有望通關。


商界盼每日獲300至500名額


廠商會希望通關初期每日至少有三百至五百個商界名額。圖為有很多港資企業進駐發展的深圳。


就香港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指日可待,商界人士喜出望外。廠商會會長史立德表示,八成會員在廣東省設廠,即使港人於通關初期只限在廣東省內活動,已有很大幫助,但希望商界初期可享通關名額增至每日300至500個,應付需求。


史立德說,大部分廠商已接近兩年未回內地廠房,很多業務需派人往內地處理。他舉例,若內地廠房需要購置一台幾十萬元的機器,但港商無法親自查看,做決策會有風險。若恢復免檢通關,對商界部署發展內銷市場或開展其他新業務都有很大幫助。


史立德說,若通關初期只覆蓋廣東省,做法合理,而廠商會超過八成會員在廣東設廠,相信大灣區率先通關已很有幫助,廣東「先行先試」可為日後恢復全面通關奠下基礎。但他說,若商界每周只有1000個名額,是供不應求,因為在廣東的港資企業已有20000多家,希望初期每日至少有300至500個商界名額。


史立德表示,希望當局能公布較清晰的通關條件,譬如在內地設廠的商界優先?抑或打完疫苗有抗體的人優先?點對點來往業務的優先?讓社會各界人士可循。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說,業界希望能在農曆新年前恢復通關,料初期通關會設配額,希望有足夠的每日配額優先給予商務人士,例如在內地設有公司或營運業務,以及與本港有密切聯繫的內地公司人員。


社評 | 以更嚴格的防疫措施迎接通關


  

香港封城抗疫接近兩年,這絕對不是一個短時間,尤其是無法與內地正常來往,導致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及社會成本,更有很多人出現心理焦灼等情緒問題。通關成為全民最關心的話題,是特區政府的頭等大事,如今通關在望,而且是可以舉行大型活動的「具規模」通關,意味着不是針對少數人的「恩恤」性質,而是可以惠及普羅大眾,市民沒有理由不感到興奮。


香港由通關無望到出現曙光,轉折點是九月底香港與內地專家就抗疫措施舉行的第一次對接會議。其後,特區政府在抗疫思路、機制方面主動與內地對接,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得到社會肯定及中央的認可。香港長時間實現動態「清零」,這是抗疫措施有效的另一個證據。


通關柳暗花明,足以證明能否通關並非取決於內地,而是取決於香港本身,只要香港抗疫做得好,能切實回應內地社會的關切,釋除對方對通關可能帶來播疫風險的擔憂,通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當然,即使通關也不會一下子放開,而是將有序進行,通關規模、開放快慢,同樣取決於香港抗疫表現,特區政府及全社會在未來的日子必須加倍努力抗疫。


身兼港區人大代表的立法會議員田北辰預計,最遲月底前會強制要求所有食肆食客使用「安心出行」。


無可否認的是,儘管特區政府付出很大努力,香港在抗疫方面並非無可挑剔。每日錄得多宗外地輸入個案,顯示機場播疫的風險高,這是通關前必須消除的一大隱患,特區政府計劃在機場分隔內地客及國際客,防止交叉感染,完全有必要。特區政府需要認真檢視抗疫的每一個環節,防範任何一個可能的風險。畢竟,過去曾多次傳出通關「好事近」,事到臨頭又出意外,前功盡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未來的日子,將有更多更嚴格的抗疫措施推出,這早在意料之中。為了通關,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相信會得到社會配合。通關之前我們必須對全港防疫全面檢視,築牢防疫屏障,包括盡快提高疫苗接種率。


曾幾何時,有人建議香港先同國際通關,走西方抗疫之路。其實西方國家的「與疫共存」並非什麼好東西,而是出現抗疫疲勞、做不到「清零」的無奈之舉,堪稱抗疫無能、失敗的代名詞。於情於理,香港都應該優先與內地通關,唯其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市民生命健康,最大程度地恢復經濟發展,最大程度地滿足市民情感需要。如今特區政府抗疫方向明確,通關在即,我們更需再接再勵,不能鬆懈。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香港「通關」只剩最後一里路!


現實羅生門!美軍「偷油」還是伊朗「撒謊」?


「基建狂魔」在香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