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關在即,傳來這個壞消息
本港昨日新增五宗新冠病毒輸入確診個案,其中兩人是本地的外籍國泰航空貨機機師,屬於可豁免檢疫群組,可以回家接受醫學監察,但兩人回到社區後,接受定期覆檢才發現確診,並帶有L452R變種病毒。最令人憂慮是兩人潛伏期間,到過最少30個地點,須納入強制檢測名單。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正聯同警方展開大規模追蹤,翻看閉路電視及檢查兩人八達通紀錄,了解兩人是否隱瞞其他行蹤。政府正研究是否收緊免檢群組人士在社區活動範圍,進一步外防輸入。
五宗確診個案中,兩人是國泰貨機的男機師,分別57歲及29歲,10月31日由香港前往德國法蘭克福,其間大部分時間留在當地酒店,並各自在房間進食,但曾經在當地接觸沒有戴口罩的地勤人員,懷疑在當地受感染。兩人上周六(6日)由德國乘坐國泰航空CX2066回港,抵港時在機場檢測呈陰性,由於屬豁免檢疫群組,兩人只須回家接受醫學監測,甚至毋須家居隔離,可以回到社區。
患者妻任教學校 120人隔離
57歲男機師在本周一(8日)再次接受檢測,結果呈陽性,當時CT值31至34,病毒量甚低,但其後覆檢時,CT值下降至17,代表病毒量增加,但無病徵。
衞生防護中心展開追查,患者與太太、兩名兒子和外傭住在大嶼山愉景灣蔚陽海蜂徑一間獨立屋,本周一曾經到運輸署金鐘辦事處,太太在愉景灣國際學校任職小學教師,兩名兒子亦就讀該校,同校約120名學生列為密切接觸者,全部要送到檢疫中心隔離至少三天。
尖沙咀棉登徑8號凱譽完成 「圍封」,約300名居民接受強制檢測,並沒有發現確診病例。(大公報)
同一班航機上的29歲男機師,亦於本周一發病,CT值13至16,病毒量高,他居住的尖沙咀棉登徑凱譽昨日早上完成突擊圍封強檢,無發現其他確診者。該男機師報稱回港後到過尖沙咀區內多間食肆,包括棉登徑的Maison Eric Kayser,也曾經到黃竹坑遊樂場,合共八個地方,全部納強檢。
至於其餘三名患者,包括一名34歲外地到港機組人員,在機場檢測結果呈不確定,及後覆檢呈陽性,他未有走出社區;其餘兩人分別是30歲女菲傭和15歲女患者,界定為復陽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兩名曾經走入社區的男機師,共涉30個地點需強制檢測,衞生防護中心個案追蹤辦公室正聯同警方,翻看閉路電視及檢查八達通紀錄,了解確診者是否仍有行蹤未透露,由於病毒有潛伏期,需密切留意社區會否出現源頭不明個案。
新規定明實施 不包機組人員
政府明日(12日)起取消部分豁免檢疫群組,但貨機機組人員仍然可獲豁免,回港後可毋須隔離。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昨日向大公報表示,豁免機組人員檢疫成為防疫漏洞,認為政府應該取消貨機機組人員豁免檢疫的措施,「變種病毒的傳染力更高,必須外防輸入採取『零容忍』態度」,否則香港隨時爆發第五波疫情,更難言恢復與內地通關。
倘撤銷機師檢疫豁免 航空公司要加人
對於專家建議,機組人員檢疫後才准返回社區,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李永富認為,執行上必須更改編更表,要求機組人員需於數周內,執勤不同航班,待完成隔離檢疫和醫學監察才休假,執行上有困難,未必人人願意,但若屬硬性規定,機組人員也只能接受。國泰航空則指,若收緊貨機機組人員的檢疫限制,將嚴重影響公司運作重要貨運航班的能力。
李永富表示,去年疫情最嚴重時,機組人員要「閉環」模式值勤,持續一個月無法跟家人見面,部分編更長途線,甚至只能夠在飛機上睡覺,形容情況「不太好受」。相關措施隨着疫情稍緩,至今年初才逐漸取消或減少,「因機組人員有得選擇,也不太願意返這種(編)更,但如果真的不再獲得豁免,都冇辦法。」
他認為,若貨機機組人員不獲豁免,航空公司必須增聘人手。他同時關注薪酬方面,機組人員現時以飛行時間計算人工,在指定隔離地點檢疫,也應該提供薪酬補助。
國泰航空回應表示,雖然貨機機組人員獲豁免檢疫安排,但回港後仍進行醫學監察及新冠肺炎病毒檢測。由9月1日起,所有國泰航班均由已完全接種疫苗的機組人員執勤。倘收緊貨機機組人員的檢疫限制,需要求機組人員自願參與以「閉環」模式執勤,將顯著減少可調配的人手,嚴重影響供應鏈及香港出入口的貨流。
井水集 |「外防輸入」需加強
文/龍眠山
就在全港盼望早日通關之際,傳來壞消息。昨日本港新增5宗確診病例,雖說都是外地輸入個案,但其中兩名機師曾走入社區,涉及的30個處所需要強檢。一名機師的家人在國際學校任教師,該校也有不少人須強檢,暫時未有發現新的確診個案。
特區政府早前大幅削減豁免群組,新安排於本周五生效,但機組人員繼續在豁免之列。機組人員目前只需要居家隔離,定期檢測,但難以限制其活動範圍,一旦確診,家人有可能被感染並存在社區播疫之風險,這正是「外防輸入」的一個漏洞。
堵塞機組人員這類豁免人士的防疫漏洞迫在眉睫。其實,跨境司機也屬豁免群組,但如果進入內地,須居於指定的酒店隔離,盡可能減少與外界的接觸,這就形成了一個閉環。全面取消機師豁免,似乎存在一定困難,但收緊安排已無可避免。特區政府可以考慮效法有關做法,限制豁免人士的行動或指定隔離地點。
香港與內地未能通關的最大障礙,就是香港在「外防輸入」方面不夠嚴謹,無法令內地專家放心。在通關成為香港頭等大事的情況下,特區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加強抗疫的措施,如擴大「安心出行」覆蓋範圍、收緊病人出院條件、增加高風險人士檢測密度、研究實名制「通關碼」、減少豁免群組等,要而言之就是在抗疫機制及抗疫思路方面與內地對接。
如今發生多宗機組人員確診無疑是一針清醒劑,讓大家看到香港與內地在抗疫方面仍存在的較大差距。最令港人憂慮的是,兩地專家正密鑼緊鼓地籌備第二次對接會議,在此節骨眼上發生這宗確診事件,或將影響通關的有序推進。
特區政府應該引以為戒,嚴格對照內地的做法,檢視香港可能存在的其他抗疫漏洞並採取堅決措施,讓各界看到香港堅決「清零」的決心,力爭將壞事變好事。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