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學生上了一堂真正的天地對話課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4-05

本文精彩

當鏡頭切換到培僑書院分課點時,同學們興奮地揮舞着五星紅旗和香港區旗。


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以及中國科協主辦的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活動昨日順利進行,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下午3時40分準時開講第一課。


培僑書院師生連線收看「天宮課堂」,現場氣氛高漲,同學們更興奮得揮舞着手中的國旗和香港區旗。(大公報)



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葉心弦(文) 、蕭 霖(圖)


與此同時,香港培僑書院分會場共有300名師生現場連線聽課,其中還有100名學子有幸與航天員一起完成天地對照實驗。有現場做實驗的同學直言,見到太空中的乒乓球能停留在水中以及泡騰片在水球中獨特反應,簡直大開眼界。


培僑書院校長吳育智表示,天宮課堂大大增加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亦會嘗試將這些航天實驗知識點加入日常教學當中。有份向王亞平提問的門睿涵同學對大公報記者興奮地說:「這堂課太難得!」



「天宮課堂」開課前,全國四個分會場的師生依次和全國觀眾打招呼。當鏡頭切換到培僑書院分課點時,只見同學們興奮的揮舞着手中的五星紅旗和香港區旗,向北京主會場以及全國觀眾熱情的打招呼。雖然戴着口罩,但依然不能遮蓋住他們激動的心,以及對祖國偉大航天事業的自豪感。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王亞平率先帶領大家參觀核心艙,介紹他們的工作區、睡眠區、衞生區等地方。王亞平還詳細介紹解決航天員一日三餐的「太空廚房」,裏面包括櫥櫃、微波加熱裝置、飲水分配器等。她說,飲水分配器是日常用水的地方。


「天上的用水可循環使用嗎?」


同學們對太空用水格外好奇,來自培僑書院中四的門睿涵向王亞平提問:「天上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環使用嗎?」王亞平耐心解答道,目前空間站內的飲用水都已處理過,空間站有一整套的水再生處理系統,能夠滿足艙內生活用水的循環使用。她還向同學們展示飲用袋裝的再生水,並表示「再生水和普通水喝起來沒有什麼區別」。



簡單介紹完工作和生活環境後,三位太空講師帶領同學們一起,分別在天地完成相同的實驗,包括轉身、浮力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等。培僑書院中三的王妍在天宮課堂分課堂現場,根據航天員的指示,與現場同學們一起完成地面實驗。她在課後表示,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泡騰片實驗,「我們也有在地面上做泡騰片,沒想到的是在太空裏的泡騰片沒有離開水球」。王妍還表示,之前見到王亞平作為中國史上第一個女性航天員出艙的視頻,覺得十分驕傲,希望自己日後亦成為一名航天員,為祖國做貢獻。


同樣來自培僑書院的中六生羅家燁則表示,透過今次課堂才恍然大悟,原來在太空中的乒乓球不會浮在水面上而是停留在水中,因太空的浮力幾乎消失。羅家燁向記者透露,自己前幾日剛報完大學志願,填報排第一的是港大的環球科研專業,他希望日後能向航天員和科學家們學習。


今次課堂上展示出的水膜亦受到同學們關注,培僑書院六年班的邱熙婷對水膜變成水球和水球染色非常感興趣,我第一次參與如此有趣的課堂!」同樣是六年班的吳軒宇說,在太空做水膜好似吹泡泡一樣,又十分像一個放大鏡。


校長:將在課堂分享實驗知識


培僑書院校長吳育智在課後表示,航天員所講授的每一句話都是知識點,對於本港師生的觸動很大,感受到祖國航天科技的蓬勃發展,大大增加學生的自豪感和國民身份認同。今次的實驗和很多課本上的知識有聯繫,故會探索如何將今次所展示的科學知識和實驗,結合課本知識點在課堂上分享給學生。


提問學生 門睿涵曾獲《大公報》徵文賽冠軍


在本周二的發布會上,培僑書院曾透露,「天宮課堂」四個分課堂分別只有一次向航天員提問的機會,機會難得。在昨日的天宮課堂上,培僑書院中四生門睿涵同學代表香港分課堂向航天員王亞平提問,希望能對航天員在太空上的生活用水有更多的了解。



在直播中,門同學自信、大方的提問引來不少觀眾的讚賞,亦有不少同學投來羨慕的目光。門同學在課後對大公報記者表示,「太興奮了,這堂課太難得了,像做夢一樣!」他說能有機會向航天員提問好開心,這是最難忘的一堂課!

門同學說,自己來港讀書已經四年,一直有密切關注中國航天科技,對祖國航天的蓬勃發展感到無比的自豪,「身處一線的科研人員付出了很多努力,同學們應該學習更多知識,未來對香港和祖國作貢獻」。


原來,門睿涵同學與《大公報》很有緣。今天直播時記者突然發現,這位引人注目代表港生提問的同學,正是去年《大公報》徵文比賽的冠軍!他在這個名為「漫長的疫假」 全港中小學徵文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初中組冠軍。


培僑模擬太空採礦 向全國直播


在「天宮課堂」開課前,全國有五個分課堂分別透過視頻直播的方式,展示獨特的科學實驗課。其中,在培僑書院分課堂,32名四到六年級的學生在學校STEM老師的帶領下,向全國的觀眾展示本港獨特的STEM課堂。


學校為今次的STEM課堂設立獨特目標,通過編程和動手操作,模擬探索星球的場景,利用AI識別技術尋找有用的礦石原料,模擬太空採礦活動,具體流程為採樣、編程、地面搜索和樣本收集。


有同學在直播中向央視記者積極介紹道,他正在控制探測車去識別礦物並將礦物帶回月球基地,「我們先要組裝這個探測車,然後用電腦去編程」。同學介紹,他們需要拍攝很多礦石和普通石頭的照片,訓練機器去識別正確的礦石。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一個通緝犯,哪來的資格代表港人?


2.7萬深港跨境生,求學何去何從?


拿着BNO移民 不香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