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新增確診稍回落 原因是…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6-06

本文要點

原擬本周內推出供自行快測陽性患者申報確診的網上平台,因為涉及核對身份等技術問題,而且預期一推出便會有逾10萬人呈報,可能導致伺服器出問題,目前仍在努力研發,推出無期。


本港昨日新增確診數字稍為回落至37529宗,第五波疫情累計已超過42萬人確診,即是平均每18人就有1人確診。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有關感染數字並未反映快速測試陽性數字,而原擬本周內推出供自行快測陽性患者申報確診的網上平台,因為涉及核對身份等技術問題,而且預期一推出便會有逾10萬人呈報,可能導致伺服器出問題,目前仍在努力研發,推出無期。




大公報記者  解雪薇、王亞毛

  

有立法會議員表示,快速測試平台「面世」只聞樓梯響,社區內大批染疫市民的檢測結果滯後呈報,埋下「播毒」隱患,也難反映疫情實況。

  

衞生署於2月26日公布,計劃容許快速測試呈陽性的患者,透過網上系統直接登記陽性結果,毋須經過核酸檢測確認,便可直接視為陽性個案作後續跟進。連日來的疫情記者會,政府都未能公布登記平台的推出日期,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周五(4日)在立法會一個會議上承認,有關網上平台是「遲咗少少」,強調會盡快推出。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昨日在疫情記者會上,再被追問網上平台推出日期,他說平台仍在籌建,暫時未有確實啟用日期。


  

技術及私隱問題待解決

  

歐家榮解釋,衞生署資訊科技部、創新科技署轄下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正在努力研發網上平台,由於涉及複雜的技術,包括核對呈報人士是否屬早前確診個案,以決定需否發出新的隔離令;同時要有身份認證,確保不會盜用他人身份。他早前曾稱,平台涉及技術問題及私隱細節有待解決。

  

歐家榮昨日說,預料平台一推出,會有10萬人呈報,可能導致伺服器出現問題。當局不希望推出平台時引起混亂或不尋常情況,因此希望完善平台,先做多重測試才推出。

  

他提醒快速測試呈陽性的市民,毋須作任何網上呈報。現時已有約數千名快測陽性的人士,把資料上載至現有的傳染病公眾平台,他們會收到當局的短訊,待新平台推出後才再登記。

  

據衞生署早前公布,該平台將設追溯期,在2月26日或以後快測陽性的患者,透過提交身份證、上載陽性檢測盒的相片登記,待當局審核通過,便可透過短訊,獲補發病假及確診證明等。

  

打工仔僱主協商有難度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表示,對快測呈報平台啟用無期感到不可接受,顯示政府在抗疫整體策略上,沒有未雨綢繆的周密計劃及配套準備。政府已公布認可快速測試陽性直接視為確診,但只能憑檢測盒的「兩條線」自證,令申報和受法例責罰及保障,與核酸檢測呈陽的標準不一致,在未有法例約束下,令人擔憂快測陽性患者遊走社區,而打工仔申請病假、與僱主協商也面臨困難。

  

「無統計快測陽性數字,疫情形勢只能靠估。」陳凱欣指出,不及時的滯後呈報機制,會令防控指標失靈,「由圍封強檢約15%的陽性比例推斷,個案不可能跌落到三萬幾宗,無客觀的數目下,難以準確研判及反映疫情走勢。」


再多220人死 包括32歲患癌女子


再多220名新冠患者離世,當中150人在昨日離世,年齡由32歲至105歲,65歲或以上長者佔137位。六位較年輕的死亡個案中,包括一名32歲女子,她曾接種三針新冠疫苗,包括兩針科興及一針復必泰。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表示,患者入院時頸腫,相信與新冠病毒關係不大,應與急性癌症有關,她本身健康,亦沒有病患紀錄。

  

李立業表示,六名較年輕的病人年齡介乎41歲至59歲,其中這名32歲女子在上月28日的快速檢測呈陽性,本月2日因氣促及頸部腫脹,到瑪嘉烈醫院急症室求診,血液報告有異常,延至前日下午不治,估計因急性癌症離世,基於病人私隱不能透露太多細節。另有一名51歲男病人,本身有高血壓,本月2日昏迷,送到瑪嘉烈醫院急症室,腦掃描顯示有腦出血,至前日下午不治。

  

其餘四個死亡個案均有長期病患,包括一名行動不便的41歲殘疾院舍男院友、一名患有心臟病及癌症的54歲男病人、一名58歲女長期病患者,以及一名59歲腎病男病人。目前有61名患者危殆,109人情況嚴重,當中七成都無接種疫苗。

  

另外,在上月24日到本月3日期間,有70宗滯後呈報的死亡個案,年齡介乎40至104歲。李立業指出,第五波疫情至今已有1561人離世。


新增定點醫院仍商討 落實未有期


醫院管理局在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下,將北大嶼山醫院、天水圍醫院劃為集中接收新冠確診患者,但病床使用量已近九成。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昨日表示,正籌備將律敦治醫院改作定點醫院,其他醫院就仍在商討,未有落實日期。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表示,定點醫院有助加速確診者流轉,但醫管局反映遲鈍,定點醫院病床幾近用盡,仍未就新增名單「落錘」,是「遲上加遲」。

  

昨日的疫情記者會上,李立業回應大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北大嶼山醫院、天水圍醫院合共提供460張病床,接收新冠患者,至今已近400多名病人入住,大多數是中症及重症患者。兩院仍有提供個別服務,包括專科門診、急症室維持服務予緊急及求診者。

  

被問到會否增加專門接收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李立業表示,正研究其他公院,希望可有不同指定醫院分布不同地區,包括律敦治醫院亦正在籌劃,時間表在商討中。至於供輕症確診患者求診的指定診所,下周將增至17間。


香港明愛醫院醫護人員將部分病患從急症室轉移到懷明樓康復病房。(中新社)  

醫護疲於奔命照料病人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表示,本港於2003年沙士疫症期間,曾設立定點醫院收治感染患者,將普通科門診轉由私家接手。內地的武漢在疫情期間,設立定點醫院,分流染疫患者與其他病人,有效抗疫。她認為本港應集中資源治療重症染疫者,將部分醫院整間改為定點醫院,避免院內交叉感染。

  

「睇到個案以幾何式上升,就應該一早做出預判。」陳凱欣表示,當局安排新冠患者治療嚴重滯後,醫護疲於奔命照料病人,管理層應加快效率把控全局,加快協調增加定點醫院。


長者最高危 無專門熱線支援


政府仍未開設為長者提供支援的熱線。


第五波疫情失控,體弱長者首當其衝,1561名離世的確診患者,95%是60歲以上長者。整體年齡中位數為85歲。極度嚴峻的疫情下,長者憂慮隨時中招,大量已中招長者則往往求助無門,面對政府熱線電話總是打不通、自己不懂上網的困局,政府卻至今未為長者專門開設熱線電話,提供防疫支援。

  

政府現時有就疫情設立多個熱線電話,但並無為長者設立專線。大公報記者上網搜尋,在衞生署的長者健康服務網站,發現一個「長者健康資訊專線」(2121 8080),但網頁內並無註明熱線的服務時間,只標註:按「1」字接收長者健康中心服務、按「2」字接收健康資訊庫等信息。

  

中招亦不懂上網登記

  

記者嘗試打該熱線電話,接通後,長達4分鐘,都只是機器錄音,無人接聽。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表示,長者不幸中招後,也不懂上網登記,甚至不知道自己可否出街買東西。「民政處的電話,基本打唔通,想預約指定診所,又打唔通。其實除了老人家,包括小童等弱勢群體,都需要特別支援,提供全面的防疫資訊。」


社評|盡快建立高效抗疫指揮體系



  

香港疫情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感染率和死亡率仍在飆升,各種亂象仍未得到及時遏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特區政府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建立一套戰時抗疫指揮體系,打通各司局工作,形成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的作戰機制,注重策劃力,強化動員力,提升執行力,否則,即便投入再多資源、再多人員,也於事無補。


抗疫至今已逾兩年,有些人還在沉溺於過去的成功經驗,沒有因應形勢的惡化而及時調整抗疫體系。當確診患者呈「幾何級」增加時,應對遲鈍,進退失據,一再錯失機會;當長者院舍大面積感染時,救治能力跟不上,醫療部門還在頭痛醫頭、各自為政……事實說明,缺乏統一的指揮,就不可能真正形成全政府、全社會的抗疫合力。


當前抗疫資源分散、不集中的問題非常突出。舉例而言,一方面香港每日新增數萬確診個案,大量人員等待入住隔離設施,但另一方面,青衣的方艙醫院竣工至今已近一周,3900個單位只入住了不足一成,大量隔離設施空置。又比如,中央派出38名屠宰生產線專家來港,但至今多日仍在空等,而另一方面香港豬肉供應仍然十分緊張。如此按部就班、浪費資源,在爭分奪秒的戰疫時期,豈能容忍?


當前救治能力不足的問題十分嚴峻,原因也與缺乏統一指揮和調度密切相關。一方面是公立醫院人滿為患,另一方面是私家醫院袖手旁觀;一方面急需集中資源救治確診長者,另一方面卻是各醫院在崩潰邊緣自行其政;長者接種率遲遲無法提高,院舍有如「定時炸彈」,但上門接種服務仍然啟動緩慢。在救人如救火的當下,如此混亂局面,豈能縱容?


事實說明,唯有做到統一指揮,才能打破部門各自為政的局面,才能真正整合醫療設施資源,全力救治病患。當前抗疫的重中之重,就是要集中資源,做到分類救治、分級管理。對重症患者,調集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救治,以大幅度降低病亡率;對輕症患者及早干預,盡可能在初期得以治癒,大幅度降低轉重率。若然還是食衞局「管自己的」、醫管局「顧自己的」、私家醫院「不理不顧」的情況,病人豈能得到有效救冶?


再以信息發放為例,每日下午四時半的記者會層次不高、信息模糊、行禮如儀,效果極其有限。必須在統一的指揮與協調下,準確發放疫情資訊、權威解讀政策措施、具體介紹抗疫進展,才能穩定人心,澄清謠言傳言。另一方面,還要大力開展全民抗疫宣教工作,通過多策並舉向公眾普及科學防治知識,組織權威專家介紹日常防控常識,引導公眾理性認識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個人防護,消除恐慌恐懼。


內地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日前指出,香港疫情防控應集中優勢醫療資源,聚焦重點人群,精準識別風險,強化部門協同,加速整合信息,盡最大努力挽救生命減少死亡。這些都是抗疫的迫切問題,但如果不盡快理清抗疫工作機制,建立一套高效的戰時抗疫指揮體系,上述工作如何能有效展開?虛心接受建議,切實落實抗疫舉措,全力以赴防控疫情,讓民眾看到、感受到官員在踐行就職誓言。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世衞通過大公報,對港抗疫提了這五點建議


公院俨如炼狱 私院袖手旁观


痛!殮房爆滿,疫下現長者死亡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