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此仗應該怎樣打?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4-05

本文要點

往哪裏衝?怎樣衝?敵人在哪裏?敵軍有多少?……


新華社昨日發表《抗擊疫情是我們的頭等大事——訪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文章,內容聚焦當前嚴峻疫情下,特區政府如何更好地落實抗疫主體責任,科學精準施策實現防控目標。特首在訪問中介紹了當前抗疫形勢,並回應了公眾關切的一些問題。專訪引發市民廣泛關注及熱議,許多讀者通過電郵、來電及Facebook私訊等方式,提出各自的觀點、思考與建言,表達官民同心同行,齊心打疫戰的決心。


林鄭月娥在專訪中承認,特區政府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比如在信息發布上就要完善和提升能力。



大公報記者龔學鳴 綜合新華社報道

 

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新增病例居高不下,目前陽性檢測個案已超過50萬宗,防疫抗疫形勢十分嚴峻。


就如何更好落實特區政府抗疫主體責任,科學精準施策實現防控目標,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3月9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分析疫情形勢和介紹抗疫政策的同時,對大眾關切的問題也予以回應。


抗擊疫情是特區政府壓倒一切的任務


連日來,林鄭月娥多次強調將帶領特區政府切實負起主體責任,盡快穩控第五波疫情。


9日下午,林鄭月娥在接受專訪時說:「特區政府有60多個部門和18萬公務員,要全部調動起來。一是必須要有鬥爭的精神,把病毒當成敵人;二是在打仗時要不斷調整策略;三是要上下齊心。」


林鄭月娥說,現在所有同事都知道抗擊疫情是我們的頭等大事,是壓倒一切的任務。「無論是參與支援病患,還是在社區隔離設施服務,都把公務員送上前線打仗。」


林鄭月娥也承認,特區政府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比如在信息發布上。她說,這次抗疫戰裏,給老百姓提供準確資訊非常重要。要完善和提升這方面的能力,更加公開和透明,定期為社會帶來準確權威的信息。


9日上午,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宣布將啟動加強版新聞發布工作,除每周二舉行行政會議前見記者外,她每日將聯同一些相關局長交代工作進展,並澄清謠傳和誤會,提供權威信息。


過去兩年的疫情新聞發布主要是醫療機構,談的是有關疫情的數字等情況。但現在已經在打仗,社會還需要了解食物供應和疫苗接種率等其他事。」林鄭月娥說。


「尤其這一次疫情和以往不同,有中央的支持。」林鄭月娥強調,中央的支持每天都要講,讓香港老百姓知道國家真的是香港最堅強的後盾。


把有限的資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當前香港疫情防控的重點是「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最大限度降低重症,最大限度降低死亡」。林鄭月娥表示,政府吸納了內地專家的意見,當感染程度已經比較廣泛時,應該更集中把有限的資源用到一些更需要的地方,確保香港市民特別是長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據介紹,截至9日,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計死亡達2656人,死者絕大部分是年邁的長者,年齡中位數超過80歲,大部分都有長期病患。


截至9日,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計死亡達2656人,死者絕大部分是年邁的長者。(中新社資料圖)


「老人家無論在家裏、安老院裏或已經進入醫院,我們都要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個人照顧。」林鄭月娥說,未來的重點還是圍繞老人進行。


9日上午,林鄭月娥公布了特別針對長者的分流和分層治療多項措施。她指出,死亡的長者病患很多住在安老院舍中,政府已找到一些酒店,對在安老院服務的工作人員進行閉環管理,並在社區或託管中心安排護士查看長者病患身體狀況,同時安排指定診所和專門車隊為居家隔離的長者病患服務。


集中調動醫療資源也是重要舉措。林鄭月娥說,要把一些相關個案集中在一些定點醫院,在很短時間內擴大公營醫療系統裏的相關病床。


「現在我們只有幾千個病床是隔離治療,在很短的時間要把這個數字增加到16000個,而醫院管理局所有醫院裏的總病床才3萬多個,相當於把一半病床都收治新冠病人。」她說,現在治療是首要工作,讓輕症盡量不要變為重症。


除了減少重症、減少死亡,林鄭月娥說,希望能看到疫情較為平穩向下的時候,進行全民強制檢測。全民檢測要是一次不夠就做兩次,兩次不夠就做三次。但對具體執行的時機,她認為還要做綜合考慮,並聽取專家意見。


盡力把得來不易的設施用好


9日,第二個由中央援建的社區隔離設施新田方艙醫院交付特區政府。此前,中央援建的青衣方艙醫院已於1日正式交由香港特區政府營運,並接收首批無症狀或輕症新冠肺炎確診者。


據了解,目前元朗潭尾、洪水橋、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粉嶺等臨時性社區隔離治療設施(方艙醫院)的建設,整體進展順利。位於竹篙灣和啟德的2個永久性社區隔離治療設施項目也正在持續推進中。


林鄭月娥特別感謝中央援建的社區隔離設施,大大提升了隔離能力。「香港可能有高達7萬個社區隔離的單位或床位。」


林鄭月娥認為,青衣方艙醫院目前已利用得較好。


她認為,青衣方艙醫院目前已利用得較好。對一些質疑入住率不高的聲音,她解釋說,方艙醫院不是空間比較大的醫院模式,而是小的個別的單位──1300個單位,每個單位裏有3張床。


「現在的分配方法是,如果感染的人來自同一個家庭,就放到一個單位裏。我們曾經安排過不同家庭的人進入一個單位,但發生了一些摩擦,所以很難3900個床完全都使用。」她說,「到目前為止能用的單位和床位都用得不錯,以單一單位計算,今天能用起來的已經超過80%。」


對於方艙醫院治療和生活條件的疑問,林鄭月娥解釋說,這是一些臨時的隔離設施,現在平均隔離時間大約5天,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希望香港市民能夠配合。「當然在有能力時我們都會不斷改善,像吃的飯菜多一些種類等。」


她說,最關鍵的是讓這些設施更好地發揮其應有作用。


「第一個交付使用的青衣方艙醫院在一塊約6萬平方米的土地上,用7天時間建了1300個單位,憑香港自己的能力肯定做不到。」林鄭月娥說。


「我們肯定會盡力把這些得來不易的設施用好。」她說。


風浪過後,香港會變得更好更強


過去兩年,香港成功抗擊了4波疫情,但未能抵擋住奧密克戎毒株的超強傳播性。


林鄭月娥說,這次抗疫戰得到中央全力支持。「因為這次疫情的嚴峻性,真的是在檢測、隔離和治療的每一個環節都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應對能力,只能請中央出手幫忙。」


林鄭月娥說,中央真的是有求必應,對香港提出的要求照單全收。


「本來我們請的專家主要是流行病學調查方面的,但中央看到我們的老人家比較多,死亡個案也不斷上升,所以就派了一些治療重症的專家,我們高度重視內地專家的意見。」她說。


「希望是一個社會前進的動力,希望的基礎就是信心。」林鄭月娥表示,過去幾年香港經歷了這麼多風浪,都能在中央的支持下安然度過,「而且每次經過了大的風浪,香港都會變得更好更強。這次也不會例外。」


她說:「我相信香港的未來肯定會更美好,我也相信經過這次中央大力援港,香港人對國家的向心力肯定會更強。」


高拔陞指出,公立醫院現時已有逾11000員工感染。


陳生希望政府在抗疫工作上有整體、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不要再發生父親的不幸事件。


九旬父染疫亡 子嘆抗疫無謀略


疫魔無情,拆散了許多家庭。讀者陳先生透過報料熱線,向《大公報》講述傷痛經歷,89歲的陳父近日感染新冠肺炎,短短三日父子倆便陰陽相隔。


陳生希望政府在抗疫工作上有整體、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不要再發生父親的不幸事件。(大公報)


陳老先生患有眼疾,有糖尿病,但狀況一直良好,陳家堅持在家照顧,沒有送他到安老院。疫情爆發後,陳老先生一直小心防疫,但上月26日晚上,他突然嘔吐和失禁,家人報警召喚救護車不果,寒夜中奔波到多間醫院,最終自行乘搭的士到瑪麗醫院急症室求診,證實病徵由變種病毒Omicron引起,肺部已花,需送入病房留醫,三日後陳老先生便病逝。


陳先生憶述,曾經被私家醫院拒收,輾轉到達公立醫院時,院內等候的患者非常多。他認為,父親當日情況危急,但有大量重症患者,不能立即收治入院,成為救治環節的重大堵點。


政府抗疫不能「頭痛醫頭」


陳先生認為,抗疫必須有整體戰略謀劃,不可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希望特區政府抗疫工作上有整體、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長者患者面對新冠病持續,屬高風險的一群,政府應該提供更好的治療,建立以老年人為核心的分層分級治療體系。


他表示,送院後無法再與老父相見,未幾已經天人相隔;希望藉親身經歷,促請特區盡快穩控疫情,不要再有更多的不幸事件發生。


香港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接受新華社專訪

「每人多走一步,情況就會改善」


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依然持續,醫護人員處於抗擊疫情最前線,其情況備受外界關注。香港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回應外界關注的醫療系統抗疫問題。


圖為香港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大公報)


問:香港第五波疫情目前有何新情況?


答:第五波疫情跟之前幾波的主要不同,是奧密克戎毒株感染。海外以及內地的疫情經歷顯示,奧密克戎毒株感染一般來說致死率相對比較低,可是它的傳播力非常強。


而且,香港第五波疫情不單是確診病例多,還出現了一個比較特別的情況,很多老人個案出現在安老院。他們年紀大、本身身體比較弱,交互傳染導致很多老人病情非常嚴重。


問:隨着疫情快速發展,香港醫療系統面臨怎樣的挑戰?比如香港公立醫院醫護力量情況如何,有多少人染疫?當前醫管局ICU、普通病床和隔離病床使用情況如何?


答:這波疫情讓香港醫療系統壓力非常大。首先是當前公立醫院醫護人員人手非常緊張。因為一方面病人突然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也有醫護人員已感染病毒,需要隔離,造成減員。醫管局有8萬多員工,目前已經有超過11000員工感染了新冠病毒。還有不少同事因為家人確診變成「密接」,也需要離開工作崗位,進行隔離。


另外,還有一些確診老人原本住在安老院,他們來到醫院治癒之後,卻不能再回到安老院,因為安老院人手也不夠,或者還在爆發疫情。他們滯留醫院,也需醫護人員照顧,這進一步加劇了醫療系統壓力。


其次是隔離病床方面,第五波疫情開始時,病人入院、轉院問題不大。不過,春節之後,病人突然大量增多,醫院普通病床不能及時轉化為隔離病床,所以隔離病床非常緊張,不夠安排病人進入醫院,導致很多病人在急診室等待了很長時間。這確實是很不好的情況。


問:目前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的抗疫士氣如何,有沒有人因為擔心感染而離職?


答:他們工作量很大、非常辛苦,但沒有人因此離開工作崗位,我們也沒有看到醫護人員因為擔心感染而離職的現象。醫管局98%以上的人員已經接種了新冠疫苗,他們每天上班之前也會按要求做快速抗原測試。同時我們過去兩年都有國家支持,保護裝備方面比較充足,所以大家比較放心。


問:特區政府已經採取哪些措施優化全社會醫療資源配置,包括以更有力的手段,統籌不同區域、公立和私立醫院之間的資源,如有沒有充分挖掘退休醫護人員、私家醫生的潛力共同抗疫,擴大醫院的收治能力?成效如何?有沒有借鑒內地成功經驗,如選擇若干條件好、實力強的公立醫院作為收治新冠病人的定點醫院,以集中優勢資源降低死亡率,以及有沒有設立分層分級診療機制?


答:醫管局做了大量工作,希望能夠盡一切努力做到減少死亡病例、減少重症病例、減少病毒傳播。首先是招聘已經退休的同事,同時邀請私家醫生幫忙,解決部分人手不足問題。同時,我們加大公立醫院普通病床轉為隔離病床的數目,開始時候比例是20%-30%,現在我們希望這個星期能達到50%,讓病人入院更順利一些。我們也借鑒內地成功經驗,採用分層分級診療的辦法,按照病人病情程度把他們分到社區隔離設施、中央援建的方艙醫院、本地醫院等不同地方救護。在那裏,不同病情的病例也會分在不同的樓層或區域進行救護。


另外,特區政府9日已宣布將伊利沙伯醫院用作收治新冠病例的定點醫院。這個安排非常重要,因為伊利沙伯醫院可以說是香港最大的一家綜合醫院,而且它還處在香港正中心,病床數量又多,能夠達到抗疫專家建議的「四個集中」(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模式」)。我們也已經開始安排那些非新冠病人轉往醫管局其他聯網醫院以及私家醫院等。我們希望這樣安排,能夠集中伊利沙伯醫院的力量,盡全力救護新冠病人。


問:當前,患者入院、轉院、出院等環節運作如何,與其他部門溝通是否存在障礙,如何解決?


答:現在疫情依然非常嚴重,單靠醫管局是不夠的。過去一段時間,社會福利局、安老院舍等香港特區的政府部門和機構也在努力,讓治癒老人可以順利離開醫院。消防局救護車人員現在人手也非常緊張,人員也非常勞累。但是,大家都合作得很好。過去一個星期,我們的工作流程已經改善了不少。每個人多走一步,就會做得更好。


讀者建言


打疫戰 要整體戰略謀劃


Facebook私訊,David Chan:

可惜的是,從新華社對特首的採訪中,沒有看到特區政府對接下來的抗疫工作有整體、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與病毒賽跑,慢了就輸了。特區政府必須要在吸納內地專家組意見,制定整體的戰略謀劃,不能把迎擊疫情的主動戰變成被動還擊的遭遇戰,不能再因整體抗疫思路不清晰,把小問題拖成突出問題才去解決。


資源錯配 分流不善


電郵,「呢鋪大鑊啦」:

閱讀《大公報》的獨家報道,指亞博館目前有隔離治療設施閒置,甚至有使用中的區域被突然清空,轉走病人進行大清潔,後續用途不明。現在的香港像是「平行時空」,一邊是急診室有大量患者不能收治入院,一邊是一些醫療設施病床閒置,這究竟是醫療資源錯配,還是管理分流不善?政府應該盡快解決堵塞之處。


疫患評估篩查 體系很重要


電郵,簡先生:

新華社專訪特首文章透露,當前香港疫情防控的重點是「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最大限度降低重症,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特首說吸納了內地專家的意見,集中把有限的資源用到一些更需要的地方,確保香港市民特別是長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不過,根據資料顯示,有19.4%的死亡病例為入院前死亡,入院時為危重症或重症者佔58.5%。內地專家曾建議建立評估指標體系,特區政府應該盡快建立一套早期篩查機制,識別重症高風險人群,加速收治與轉診管道。

未發揮方艙作用 需優化資源配置


WhatsApp,讀者Amy Wong:

現在幾個方艙醫院入住率有所提高,但與內地相比,香港的方艙醫院的作用似乎還未發揮好,配備的治療條件不足,因此僅起到了社區隔離的作用,除了在降低家居交叉感染家人方面,與居家隔離差異不大。政府應該更加合理地規劃這些隔離設施的功能定位,優化資源配置,更好地發揮各個不同隔離措施及方艙醫院的作用。


內地專家組意見 應好好消化執行


報料熱線,讀者美琪:

新華社專訪中,特首多次提到「聽取專家意見」、「中央有求必應」、「高度重視內地專家意見」,這些流行病學專家、治療重症專家,都是國寶,我們感謝他們的到來,也看到特區政府吸納不少專家意見,抗疫工作有改進。我們希望專家組走後,特區政府仍能繼續消化、執行專家組的意見和建議。


以長者為核心 分層分級治療


電郵,讀者「慢條斯理」:

特首在新華社訪問時提到的「老人家無論在家裏、安老院裏或已經進入醫院,我們都要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個人照顧」,特首也公布了特別針對長者的分流和分層治療多項措施。但是,梁萬年教授建議特區政府應該建立以老年人為核心的分層分級治療體系,不單單是「針對長者」,而是「以長者為核心」,覆蓋各不同年齡層及不同需求者,政府應該統籌考慮。

 

妍之有理|專家離開之後……



  

文/屈穎妍


特首林鄭近期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現在是打仗時候……」


老友朱大狀在臉書上連發幾篇鴻文評論疫情,其中幾句回應特首的「打仗論」非常精警:「開戰在即,很可惜市民仍懵然不知這場仗是怎樣打。哪一天開戰?未知;有多少隔離設施到位?未知;預計有多少隱性患者確診?未知。」


當領軍者天天在叫喊「打仗喇!」「衝呀!」但卻無人告訴士兵:往哪裏衝?怎樣衝?敵人在哪裏?敵軍有多少?……


日前,特首林鄭月娥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再次強調這種打仗論:「抗擊疫情是我們的頭等大事,是壓倒一切的任務……特區政府有60多個部門和18萬公務員,要全部調動起來。一是必須要有鬥爭的精神,把病毒當成敵人;二是在打仗時要不斷調整策略;三是要上下齊心。」


口號有了,鬥心有了,但如何落實呢?有謀劃嗎?有具體方法嗎?有路線圖嗎?有時間表嗎?下一步要做什麼?能告訴市民嗎?


老實說,我們已聽太多口號和虛言了,特首要把政府60個部門、18萬公務員全部調動起來,請問,如何調動?或者應該問:動了嗎?昨天又有10間郵局要關閉消毒了,郵差都回家了嗎?好想知道,到底今時今日,18萬公務員中,仍有幾多人在家工作?動不動就躲回家,如何調動?怎樣打仗?

早前有報道說,紀律部隊已有逾萬人中招,當中警隊佔最多,確診者超過4000,但大家可曾聽過,有哪間警署關門了?


眾志成城,在於一個「眾」字,齊心抗疫,不是說說就算,市民希望看到,政府真的有上下一心的戰意和藍圖,不是說兩句口號來虛應中央。


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看到自從中央派專家全力援港,香港官員的步伐確實有了寸進,特首的口氣也終於有所改變,政府也有了打仗思維和鬥爭意識,一些過去一直死抱的規條終被打破。


譬如把伊利沙伯醫院設為新冠病者的定點收容醫院,這種改變,對固化的官僚腦袋來說,是一大突破。又譬如7日便建成了方艙醫院,這種速度對香港公務員來說絕對是大開眼界。還有國家衞健委新冠疫情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親自來港把脈,在政府倒瀉籮蟹之際,燃起指路明燈:減低死亡率,減低重症率,先救人。


這些,都是市民看到的曙光。然而,專家不能在港留一世,他們總有一天會回去,專家走了之後,沒了倚仗,沒了盲公竹,沒人壯膽,官員將如何自處?還會作戰嗎?還有鬥心嗎?還是一切又打回原形?


別人扶持,只能攙你走一段路,自己的未來,還是要自己規劃、自己爬起、自己奮進,希望官員別再打嘴炮叫口號,請打開行軍圖,告訴市民,此仗到底怎樣打?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這一點香港市民毋須有任何顧慮,更加不必要有任何猜想」


特首親自出席記者會 回應了這些關切


「疫情似乎有少少回穩跡象」這個判斷準確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