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帑救急:月薪不足3萬者,可領8000元補貼,這些人除外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4-05

本文要點

公帑資助計劃其實是「吊鹽水」,暫時保命而已。


第五波疫情持續三個月,不少食肆、健身中心已相繼結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宣布,推出兩項支援就業措施,包括動用約310億元,下月推出新一輪「保就業」計劃,為僱主提供5至7月份工資補貼,月薪3萬元以下僱員劃一補貼8000元,預計最多130萬名僱員受惠。在疫下無受影響的連鎖超市、藥房、物業管理等行業剔出資助範圍,大企業受惠僱員人數或設上限。政府並會於下周三(23日)推出「臨時失業支援」,短期失業市民可申領一筆過一萬元援助,估計30萬人受惠。


疫下不少中小企結業,失業率上升,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宣布,推出兩項支援就業措施,包括下月推出新一輪「保就業」計劃,並會於下周三推出「臨時失業支援」。


立法會議員普遍歡迎支援計劃,但認為可優化,包括資助期延長至6個月、放寬讓月薪3萬元以上僱員也納入資助。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認為,最關鍵還是盡早控制疫情,因為「僱主想賺錢,唔係資助」。



大公報記者 梁淑貞

    

臨時失業支援下周三起申請


林鄭月娥昨日在抗疫記者會表示,1月初大幅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時,已預期失業率會掉頭上升,前日公布最新失業率飆升至4.5%,15.79萬人失業,令人擔心,她預期今年第一季失業情況更惡劣。政府建議「2022保就業」計劃框架,將諮詢商會及工會意見,盡快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額外撥款以注資「防疫抗疫基金」,期望4月接受申請。而政府將會於下周三(23日)推出「臨時失業支援」,短期失業市民可申領一筆過一萬元援助,估計30萬人受惠。



望能遏止失業率升幅


2020年保就業計劃提供6個月工資補貼期,除政府、法定及資助機構等,各行業均可申請,共發放900億元補貼,保住185萬個飯碗。今次改良版剔除更多行業,資助總額「大縮水」。林鄭月娥解釋,吸納社會意見後,今次聚焦支援受疫情影響行業,尤其是中小企;受惠僱員設工資上限3萬元,涵蓋全港75%僱員。



林鄭月娥表示,上次計劃資助僱員一半工資,上限9000元,每名僱員平均每月補額7800元,今次劃一補貼8000元,更簡單易明。僱主可提出獲資助僱員人數,但會以上次申請人數為上限,亦考慮對大型公司設僱員人數上限,令資源平均運用。為令工資補貼真正用於僱員身上,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總監何珮玲表示,政府或抽查僱主強積金供款是否不少於400元。


「希望能夠遏止失業率升幅,是有少許(與失業率)鬥力。」林鄭月娥表示,希望新一輪保就業計劃可提振僱主信心,保留員工,到經濟出現復甦苗頭後,有能力復業及多請人。


倡放寬員工月薪限制


健身中心在第五波疫情下被下令暫時關閉停業,在本港有兩間健身會所的凌速體運管理有限公司會所經理江健恒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停業期間,150名員工仍然出糧,加上租金等,每月營運成本近400萬元,35%員工月薪逾3萬元,他認為這些員工也應計入補貼名額,「保就業計劃推出遲,唔通佢哋唔使出糧?勒令停業,應有6個月工資補貼,8000元應一視同仁,不應差過上次。」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表示,政府太遲推出保就業計劃,估計10%中小企已結業或瀕臨結業。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形容保就業是「及時雨」,可有效遏止倒閉潮和失業率惡化,對穩定社會起正面作用,只資助3萬元以下是合適做法。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認為應採實名制,確保僱員可得到補貼,以免僱主報人頭挪用資助。


立法會議員陳曼琪建議,不要剔走月薪逾3萬元的僱員,限制每公司可申請受資助僱員人數,例如不超過50人至100人,更精準協助中小微企。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表示,政府應延長補貼期,補貼金額不應低於上一輪計劃,甚至要高於9000元,規管補貼的用法,確保打工仔真正受惠。

  


社評|公帑救急可止痛 穩控疫情是根本


特區政府推出改良版「保就業」措施,同時推出臨時失業津貼計劃,涉資約300億元,有助紓緩疫情下大批企業及打工仔的燃眉之急,因此受到各界歡迎。但也要看到,有關措施只能起「止痛劑」的效果,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再說政府庫房也並非無限,禁不起長期「流血」不止。唯有全力以赴抗疫,早日穩控疫情,才是救經濟、保就業的根本之道。


香港最新失業率為4.5%,較上一次的3.9%急增0.6個百分點。這還是滯後的數字,不足以反映第五波疫情下經濟嚴重受創的嚴峻現實。走到鬧市轉一圈,滿目是關閉的商舖、稀疏的人流,一片蕭條景象。仍在營業的大都也是在勉強維持,艱難支撐。有報道指出,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已有超過一成中小企被迫關門。疫情持續的時間越長,關門執笠的企業就越多,加入失業大軍的打工仔也就越多,影響社會大局穩定。可見新一輪保就業及臨時失業津貼措施即使談不上是「及時雨」,但肯定可以起到臨危救急之用。


2020年特區政府曾推出「保就業」措施,發揮了作用,但也引起一些爭議。首先是有關資助計劃由企業提出申請,並非直接用於打工仔,難保有無良商家得到資助後繼續裁員或安排打工仔停薪留職;其次是有關資助一刀切,受惠於疫下經濟的企業也得到不菲的資助,精準度不足。這次政府「學精」了,將超市、銀行等大企業排除在受惠範圍之外,但同時規定僱員少於50人的中小企業仍可以提出申請;另一方面,政府規定有關資助必須用於僱員,不得另作他用,因此被稱為改良版保就業計劃,有明顯的進步。


當然,新計劃並非完美,不排除有進一步細化的空間。譬如有人指出,上一輪保就業計劃是不分打工仔月入多少,人均每月資助9000元,第五波疫情遠較以前幾波嚴峻,但資助減至8000元;月薪超過3萬元者被剔出資助之列,也被指不公平。特區政府需要傾聽民意,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計劃,力求做到更精準、更公平,確保公帑用得其所。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強調特區政府依靠「三支柱」支援疫下經濟及疫後經濟復甦,一是防疫抗疫基金,二是保就業計劃,三是財政預算案推出的一系列紓困措施。說到底,這「三支柱」都是公帑築成,特區政府也一再強調香港抗疫「不缺錢」。問題是,抗疫兩年多來,一系列紓困措施已耗費數千億元,財政儲備在不停縮水,如果疫情沒完沒了持續惡化,不停「輸血」,再豐厚的家底也有耗盡之日,到那時靠什麼保就業、救經濟呢?


可見抗疫「不缺錢」也只是暫時的,帑資助計劃其實是「吊鹽水」,暫時保命而已。香港必須更加果斷有力抗疫,早日穩控疫情,才能從根本上救經濟、保就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有關講話對指導香港疫情防控戰也十分及時和有針對性,撥清了迷霧,指明了方向。特區要深刻領會,抗疫一定不能鬆勁、懈怠,要繼續按照「三減三重一優先」的工作重點,有序鋪排下一階段的工作,將每一項抗疫措施落到實處,直至取得疫戰的最後勝利。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大文快報(2022.03.18)周五


中央四路救兵援港 特區抗疫出現可喜變化


他們援助過的城市,最後都清零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