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這次,香港重罰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5-16

本文要點

業界冀執法相對「人性化」。


食肆堂食今日起放寬至八人一枱,餐飲業界喜迎母親節黃金檔期,不過有酒樓因為有一名顧客無掃描「安心出行」,被巡查人員「捉到正」。


「煌府1號」分店門外早前張貼告示,稱因一位顧客漏掃「安心出行」,酒樓即被罰停晚市14日。右圖:九龍灣「煌府1號」昨日停開晚市。(大公報)



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文) 林少權(圖)

相關人士表示,酒樓不僅損失晚市生意,還可能要退還婚宴酒席預訂,損失隨時超過一百萬元。業界強調防疫不能鬆懈,並不反對巡查,呼籲顧客為己為人,謹記掃「安心」。另一方面也希望執法可相對「人性化」,「走漏一人」宜先作警告。


星期日便是母親節,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昨日表示,隨着食肆放寬至八人一枱,過去兩日市民查詢訂枱人數大增,預計母親節訂枱提早爆滿,食肆即時要加食材和人手準備,估計母親節晚市可做到兩輪生意。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近日網上流傳一張照片顯示,一間酒樓門外張貼告示提及,五一勞動節全場爆滿,但因為一位顧客漏掃「安心出行」,遇上部門巡查,即令酒樓停晚市14日。該酒樓形容,因停業「痛失為顧客慶祝母親節的機會,酒樓員工也痛失14天工作機會,經濟收入雪上加霜,顧客也重罰」。



員工戴口罩露鼻 有食肆罰停晚市3日


據悉涉事的是連鎖酒樓集團「煌府1號」九龍灣分店,位於九龍灣MegaBox商場13樓。大公報記者昨日實地了解,見到門外改為貼出一張食環署告示,表明由2022年5月2日起至5月15日暫停晚市,而且其餘時段每枱食客最多兩人。該樓層共有三間酒樓,昨晚全部沒有營業,沒有員工上班。


據了解,事發當日一名顧客疑因嫌麻煩,沒有掃描「安心出行」進入酒樓;該商場內另有食肆由於廚師戴口罩露出鼻子,也被勒令暫停晚市三日。


食環署昨日表示,不評論個別個案。而因應「疫苗通行證」規定已進入第二階段,在剛過去的長周末(4月30日至5月2日),合共巡查1578間餐飲處所及341間其他處所,向49間餐飲處所負責人展開檢控程序,包括要求相關食肆由違規後翌日起傍晚6時至翌日上午4時59分停業,為期3、7或14天不等,並向6名涉嫌違反掃描「安心出行」場所二維碼規定的顧客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



議員:不宜太嚴厲 籲執法前先發警告


稻苗學會榮譽會長黃傑龍表示,其他酒樓、快餐店也有遇過這種情況,執法人員未有先警告,「絕大部分食肆是支持執法,但酒樓一晚過百人,走漏一位顧客(沒掃描安心出行),就要停業14日,真的非常嚴苛。」他形容就像學生默書99分,若因答錯一題,就要停學14日,認為可以人性化一些,調整執法尺度。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表示,酒樓晚市牽涉婚宴和酒席,若停晚市14日,需賠償客人,賠償金隨時過百萬元,可謂損失慘重,而且員工失去14日工作機會,「如果只是一人沒有掃(安心出行),可不可以先發出警告?還有比例上,一晚幾百人,走漏一個是否可以酌情處理?停晚市14日,現時疫情不同以前,隔離也不用14日,是否可以減少日數?」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凱欣認為,減少停晚市日數涉及修例,無法短期內更改,停晚市14日的規定必須維持,但前線人員執法時也不宜過分嚴厲。她以航班熔斷機制為例,若發現確診者暫停航班往來,相關標準也不是一個人,若巡查發現走漏只是一個人,情況並非嚴重,宜先作出警告較為合理。



話你知|安心出行 恢復風險通知


「安心出行」應用程式推出約一年半,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安心出行」協助市民記錄自己進出不同場所的日期與時間,以及透過向用戶發出感染風險通知,讓有需要的用戶自行進行病毒檢測。衞生防護中心會根據風險評估和個案提交的流行病學資料,並考慮香港整體疫情最新發展,適時透過「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向用戶發出通知,包括政府就強制檢測公告的安排。


翻查資料,在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安心出行」於二月底暫停發出感染風險通知,衞生防護中心於三月初解釋,差不多所有場所每日都有確診個案,再發風險通知是「不切實際,現階段作用不大」。直至三月底,疫情緩和,食物及衞生局宣布重新發出強制檢測公告,「安心出行」也重新發出強制檢測公告通知。


井水集|「谷針」有待加強

  



文/龍眠山


一家酒樓日前貼出告示,指因為一名食客「漏」掃安心出行,連累酒樓暫停晚市,中午減為2人一枱,酒樓痛失為顧客慶祝母親節的機會。


「漏」掃有可能是疏忽,也有可能是未接種者「博懵」,不論如何,市民接種疫苗不僅保護個人安全,也關乎公眾福祉。打針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每位市民的應盡義務。


目前全港第一針的接種率超過九成,第二針超過八成四,第三針覆蓋近半人口,初步建成免疫屏障。但這個屏障並不牢靠,原因是「一老一幼」接種率未如人意。由於打針者數量減少,政府將陸續關閉5個社區接種中心,其餘21個中心繼續運作。


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調節人手和資源無可厚非。再說,接種中心多為社區體育館、教育服務中心、圖書館等臨時改建而成,隨着政府不斷放寬社交距離,生活逐漸恢復常態,政府也不能長期佔用這些公共設施。釋出其中一部分還給市民使用,符合各界的期待。


但另一方面,社區接種中心減少了,市民打針的困難就增加了,不符合進一步推高接種率的目標,特區政府「谷針」須要另想方法。事實上,至今仍未打針的人分三種情況,要麼身體狀態不適合打針,要麼是頑固的疫苗懷疑論者,要麼行動不方便。對於第一部分人,應有醫生證明;對於第二部分人,應嚴格落實疫苗通行證政策,通過限制行動自由催促其履行公民責任;政府最應該努力爭取的是第三部分人,通過加強外展服務,派人上門打針,幫助有需要的人士。


第五波疫情為香港帶來的最大教訓,就是在去年長期清零的情況下,未有竭盡全力推動打針。痛定思痛,香港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特區政府需要落實「針找人」,多一個人接種,社會就多一分免疫力,香港就多一分安全。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大文快報(2022.05.04)周三


競選政綱裏的這條,或開創香港創科新未來!


競選政綱 | 公務員變革或將強化問責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