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屋冇人住,好浪費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6-08

本文要點

本港房屋供不應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最新升至6.1年,創23年來新高,但同時竟然有874個空置公屋單位。


本港房屋供不應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最新升至6.1年,創23年來新高,超過24萬戶家庭輪候公屋,但同時竟然有874個空置公屋單位,分布在全港45個樓齡40年或以上的公共屋邨。有關單位雖已納入房屋署的「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當中49%單位仍已空置一年甚至兩年或以上,觀塘區佔最多,有超過300間空置公屋。


大公報記者到和樂邨視察,發現有不少單位裝修新淨,卻無人居住。(大公報)



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梁淑貞(文) 林少權(圖)

有邨民慨嘆,公屋資源珍貴,任由「有屋冇人住」很浪費。有立法會議員與房屋委員會委員認為,應對空置公屋制定「關鍵績效指標」(KPI),提高編配效率。如果機制變得靈活,就可以有人更快「替補」入住。


有團體早前透過公開資料守則,獲房屋署回覆全港入伙年期達40年或以上的公共屋邨的「特快公屋編配」單位資料,昨日公布有關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全港有847個空置公屋單位,近16%的空置單位已空置兩年或以上,33%單位已空置12至23個月。


觀塘劏房多 丟空公屋亦最多


劏房林立的觀塘區、葵青區佔數量最多,分別有317個(36.3%)及154個(17.6%)空置單位。連線成員何家安表示,觀塘區以順利邨的空置單位最多,有110個,其餘空置單位分布在順安邨、順天邨、和樂邨、坪石邨、啟業邨。葵青區以葵盛西邨的空置單位最多,有44個。


坊間以為「長期空置即是凶宅」,但該團體研究發現,只有23%單位涉及「凶宅」原因而空置,84%是涉及「先天原因」,例如單位設計對殘障人士造成活動障礙、未設有電梯、單位靠近排煙道、冷氣機房或垃圾房等。



大公報記者昨日到和樂邨實地觀察,多幢大廈都有空置單位。居住和樂邨30多年的曾女士告訴記者,她居住的居安樓,電梯只到14樓,再向上就要走樓梯,相信是令人選樓時猶豫的原因,「現在這麼多人上不到樓,卻有單位空置在這一兩年,實在浪費資源。」


「關注安置政策連線」表示,不少基層家庭受清拆或其他執法行動影響,暫無住處,只能選擇入住屯門寶田臨時收容中心。團體希望房屋署善用空置公屋,改作中轉房屋用途,供這些受影響居民暫住,並全面檢討安置政策。


立法會議員、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梁子穎表示,「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於每年二、三月期間推出,申請者需每年提交申請表,浪費時間做重複的事。面對「單位長期無人要,但有人好想要但得不到」的錯配情況,房屋署應有新思維,增加靈活性,改善編配流程。


議員倡引入KPI 優化流程


梁子穎認為可引入KPI,例如每月要編配一定數目的特快公屋,減少空置。對極不受歡迎、長時間無人選擇的公屋,可降低編配門檻,讓分數低的申請者合資格申請。同時簡化程序,由每年限時申請,改為持續可申請,當有新的特快單位便推出讓輪候者申請。


房委會委員柯創盛表示,應對空置公屋編配設定KPI,並建議半年公布一次指標成效,有助於高效、高透明度處理,避免公眾認為浪費資源。房署並應檢討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檢視導致空置的具體問題,適時增加誘因,如提供租金優惠、增長免租期等。


立法會議員、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梁文廣亦認為,最重要是不要浪費房屋資源、任由公屋繼續空置。房署需跳出固限思維,例如主動將編配資格擴展,容許一人住戶挑選順序提前等。



特快編配 提早上公屋捷徑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是讓符合資格的申請者,獲得提早入住公屋的機會。房屋署開放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部分單位曾涉不愉快事件,包括兇殺案、自殺、意外身亡、自然身故、追討欠債等,或是層數、座向,以至單位的設計等較為遜色。申請者在揀選單位時,沒有地區限制,惟須依據其公屋申請的認可家庭人數,並按個別單位的編配標準,在可供揀選單位名單中自行揀選單位。


去年的「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有約2000個公屋單位供揀選,房署接獲約6.08萬宗申請,包括約3.19萬宗單身申請,其餘是二人或以上家庭申請。新一期「特快公屋編配計劃」預計於今年中舉行。


若因政府的清拆違例構築物等行動、天災或緊急事故而導致無家可歸的人,可在相關部門轉介下,向房屋署申請短暫入住臨時收容中心,為期三個月,如被核實為「無家可歸」,並且符合其他相關資格,可申請入住新界中轉房屋,並申請輪候公屋。現有的葵涌石籬中轉房屋,將於今年拆卸改建公屋;屯門寶田中轉房屋則有部分單位改為租住公屋。


倡改作中轉屋 清拆戶可原區安置


有租住荃灣天台屋的住戶受到清拆影響,一家人生活拮据,沒有能力重新租屋,無奈只能入住屯門臨時收容中心,最終獲安排入住屯門一間中轉屋,但一家人在交通等方面的經濟負擔,實在難以應付。


屯門的臨時收容中心,居住環境惡劣。(大公報)


一度暫住臨時收容中心


凌女士回憶兩年前在朋友介紹下,在荃灣租住了一間價錢較劏房更便宜的天台屋,她靠一份清潔散工工作的微薄收入支撐全家,與兩個正就讀中學的子女同住,但去年1月時突然收到業主的收樓通知,要求3月立即搬走。


荃灣一個100呎單位都要至少5000元以上的租金,對於凌女士一家三口來說,實在難以負擔同區劏房的租金,只得在收樓後暫住在屯門臨時收容中心。因為新住址遠離上班地點及子女學校,一家人每日至少要花一小時時間用在跨區交通上,交通費更加重了家庭支出負擔,她說屯門寶田邨中轉屋遠離原本的生活圈子,希望可獲分配到鄰近原區的地點。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中央正式任命 李家超肩負重任


想打第四針 睇清有冇份


大文快報(2022.05.22)周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