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故宮館亮點搶先看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6-30

本文要點

由於受疫情影響,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正分批運送到港,但一切準備工作都在密鑼緊鼓進行中。


備受矚目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在即,屆時九個展廳同時開放,總共呈現九百一十四件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昨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其中三個展廳——「凝土為器: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古今無界:故宮文化再詮釋」的傳媒預展,重點介紹只在香港北京博物館展出三個月的白釉孩兒枕等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歷代陶瓷、香港藏家及展品故事,以及本地多媒體藝術家回應故宮館藏品而創作的裝置藝術展等。




大公報記者 劉毅(文)、蔡文豪(圖)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介紹,由於受疫情影響,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正分批運送到港,但一切準備工作都在密鑼緊鼓進行中,她有信心可以在七月二日如期開幕。


  

白釉孩兒枕  

出產地:河北定窰  

年 份:北宋

  

此枕可謂故宮藏品中的名品,是次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僅展出三個月。瓷枕由宋代「五大名窰」之一的定窰燒製,同類例子傳世品極為罕見。瓷器以俯卧於榻上的孩兒為造型,孩童身穿長袍,兩臂交叉環抱,頭枕臂上,雙足交叉上翹,右手持一繡球。孩兒背作枕面,榻呈長圓形,兩側印如意雲頭紋。通體施牙白色釉,底素胎無釉,有兩個通氣孔。清代乾隆皇帝尤愛此枕,並為其賦詩多首,其一為「伏猶曲四體,醒自瞪雙睛。憐爾供人寐,已恆寐不成。」


  

各色釉菊花式盤  

出產地:江西景德鎮御窰  

年 份:清雍正年間

  

這十二件各色菊花式盤造型優美,胎質純度高,集合多種傳統和新創釉色。須先高溫燒成白瓷盤,再施釉經低溫焙燒,方能達到光潔勻淨的色釉效果。據清宮檔案記載,雍正皇帝曾命江西景德鎮御窰依樣製作菊花式瓷盤四十套,目前大部分已散失,故這次展出的其中一套瓷盤顯得更加珍貴。


  

青花龍穿花紋扁壺  

出產地:江西景德鎮御窰

年 份:明永樂年間

  

此扁壺外形仿中東地區器皿,瓶身以該地區進口的鈷料「蘇麻離青」繪就,發色濃艷。龍的形象矯健生動,穿梭於纏枝花之間。此器皿反映出明朝與伊斯蘭世界的交往。



淡天青釉筆洗

出產地:河南汝窰

年 份:北宋


北宋汝窰以其供宮廷使用天青色瓷而聞名,但由於只燒製了約二十年,故而傳世汝窰瓷至南宋時已非常罕有。現存世僅一百餘件,可謂鳳毛麟角。其燒製特點如雨過天青色,以釉色取勝,將特別的青掩映在一片溫潤之間,充滿宋代美學特色。但伴隨金滅南宋後,汝窰隨之消亡。歷朝歷代都嘗試復燒,但煉釉不易,燒製更難,十窰九廢,都沒辦法成功復刻。為了說明這一點,今次展廳亦在此器旁擺放一個明宣德年間仿燒北宋汝窰瓷,高下立現。



折胭脂紫地琺瑯彩

折枝蓮紋瓶

出產地:江西景德鎮御窰及清宮造辦處

年 份:清康熙年間


琺瑯彩瓷於康熙晚期創燒成功,其所用琺瑯由歐洲進口,以混色和暈染等西方油畫技法描繪紋瓶。此折枝蓮紋瓶獨一無二,為清琺瑯彩瓷之精品。



明德化窰白釉

達摩立像

出產地:福建德化縣

年 份:明代嘉靖年間

  

達摩身披袈裟,前額寬大,鬢髮鬈曲,雙眉緊鎖,二目俯視,雙手合抱於袖中,赤足立於洶湧的波濤之上,衣袂飄盪。此像雕刻精湛細膩,線條流暢,更兼以潔白如玉的瓷質,表現出達摩飄洋過海傳播佛法的高僧形象,是德化窰之佳作。人像背後刻「何朝宗製」四字陰紋印。

  

明代德化窰燒造的瓷雕久負盛名,尤以「何朝宗」款最為著名。


展廳3 凝土為器: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

  

陶瓷除了廣泛作為民間日常用器外,亦用以展示統治者和貴族階層的地位和品味。展廳三所展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一百六十九件歷代陶瓷,其中一級文物有六十六件,佔比百分之四十,主要展出明、清兩朝的宮廷典藏。整個展覽為香港首個大型故宮博物院陶瓷藝術藏品展。



展廳6 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


本展廳通過回顧香港本地收藏史,細述香港超過一個世紀的收藏活動,勾勒本地博物館發展軌跡,並向一直為香港及海外觀眾推廣中華文化精髓的收藏家、學者、博物館工作者及其他各界人士致意。

  

第一部分

  

帶領觀眾回到一九九○年前後,感受香港藝術館藏「外銷畫」魅力。當時,一眾外國商人來到中國開展貿易,一眾藝術家根據這些購買者喜好創作了「外銷畫」,當中油畫糅合中西繪畫美學,流行一時。

  

第二部分

  

展出香港收藏家贈與香港本地博物館的清宮相關文物,既反映當年收藏風氣,亦印證了一百多年來香港與紫禁城的關聯。

  

第三部分

  

主要展示二戰前後香港公眾博物館收藏情形,包括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現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大會堂美術博物館(香港藝術館前身)及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的早期藏品。

  

第四部分

  

展示一些較為冷門的收藏門類,如明清傢具及宜興紫砂壺等。重點向公眾展示由本地收藏家帶起的收藏風潮。


展廳7 古今無界:故宮文化再詮釋


梁基爵《慶》

  

《慶》的靈感來自展出宮廷樂器「金鐘」和「玉磬」,是藝術家融合清代音樂與當代節慶匯演的大膽嘗試。作品結構源於香港節慶煙花匯演,通過三十一條聲道的音響設備和十二種音效進行呈現。藝術家希望通過觀眾在體驗中,感受不同背景下聲音的意義。


  

張瀚謙《浪書》

  

《浪書》為致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覽「國之瑰寶——故宮藏晉唐宋元書畫」之展品而作「動態書法裝置」。裝置由人工智能引擎驅動,分析書法名作的藝術特質後,繼而「學習」名帖的特點,同時以機械設備模擬書法家手部動作,重現書法家運筆過程,讓觀眾感受書寫節奏和力量。


  

吳子昆《物化》

  

《物化》從中國文物多層意義中獲得啟迪。藝術家為觀眾創造了一個滿布白色「文物」的暗色空間,但它們並非真實文物,只是有文物之外形,在光影效果下,引領觀眾從現實藏品中抽離,重新審視觀展感受。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北京故宮借港914件文物 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北京故宮國寶最大規模外借香港!


香港故宮暑假開放,內部搶先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