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完全港寮屋需380年
寮屋問題由港英政府年代遺留至今,現時本港仍有近38萬間,分布於港九新界多處,部分住戶的居住環境比劏房更惡劣。《大公報》昨日報道居民過着夏天住「熔爐」、冬天住「雪櫃」、雨天「落湯雞」的艱苦生活,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有立法會議員表示,各區仍有不少環境惡劣的寮屋,希望新一屆政府能正視,落區了解民情,多做實事。
茶果嶺寮屋村出入通道狹窄,居民十分不便。(大公報)
2019年施政報告提出重建九龍東的茶果嶺村、竹園聯合村及牛池灣村三條市區寮屋村,最先清拆的茶果嶺村,3年後將迎來大變身。特區政府正推展有關三條市區寮屋的發展,改劃土地用途的法定規劃程序,分別於去年12月為茶果嶺村及於今年6月為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展開,預計完成各項詳細設計及研究後,約於2025年分階段展開工程,並由2029年起分階段提供8700個公營房屋單位。
盼部門落村聆聽居民聲音
此外,當地政總署展開有關寮屋區法定規劃程序時,同步於村內進行凍結登記,以收集發展範圍內現有構築物和佔用人的資料。根據凍結登記的資料,茶果嶺村內約有750戶共1500名居民,惟在等待清拆前,部分住戶仍居於惡劣的環境中,對前景更是迷惘。
有長者居於如危樓般的廢置工廠鐵皮屋內度過晚年;有住戶屋頂曾被吹起,更受水浸家園之苦;亦有人在板間房內過着多年「無電視與世隔絕」的生活,還要經常應付蛇蟲鼠蟻突襲。現時正值風季,這些寮屋住戶的問題值得各界關注。
有寮屋村居民住在廢置工廠鐵皮屋內,環境惡劣。(大公報)
茶果嶺居民關注組主席羅燕生表示,非常感謝《大公報》為民發聲,並關注寮屋住戶的苦況,希望地政總署等相關部門能繼續跟進寮屋居民的情況,而他亦會繼續致函相關政府部門,反映茶果嶺村內的實況及要求得到部門跟進。
《大公報》昨日報道寮屋居民生活。
羅燕生又說,現時暫未接獲相關部門的進一步通知,部門於去年5月曾往上址進行簡介會,並解釋收地程序,惟他認為相關職員解答有欠詳細。羅坦言至今仍有不少村民對清拆後的賠償及安排並不清晰,希望部門能有持續安排及緊密接觸,落村聆聽居民聲音。他又指出,以往有寮屋村清拆,當局都可安排原區安置及免入息審查,希望茶果嶺村清拆時,當局亦能體恤居民情況,讓居民原區安置,並可提供免入息及資產審查。
一直跟進寮屋問題的觀塘區議會主席柯創盛表示,早前他亦接獲茶果嶺村、竹園聯合村的居民反映,對清拆安排表示憂慮,他已即時向當局反映問題。他指出,有關寮屋收地程序繁複及冗長,加上部門與居民之間的溝通不足,恐會令收地舉步難行,他認為部門間應設立目標承諾,除增加設計、規劃及搬遷的透明度,賠償方面亦要與時並進,不應以新界區的樓價作市區收樓賠償的參考,並需多聆聽民意及多溝通。
地政總署:會做好解說工作
立法會議員何俊賢表示,寮屋問題源於港英政府時期,一直沒有把問題解決,且縱容住戶違規。他說,特區政府應切實了解問題癥結,以民生福祉為本,再迎合社會的改變作相應安排。相關部門與涉事居民的溝通至為重要,希望部門能多了解居民的需要,為其排難解憂。
地政總署發言人表示,該署及相關部門於2021年5月就上述寮屋村的發展計劃舉行簡介會,向與會者包括土地業權人、住戶及業務經營者簡介發展項目的程序、補償及安置安排。該署亦已安排社工隊持續到訪上述寮屋村。政府將繼續與受影響者保持溝通,做好解說工作。
石硤尾寮屋區大火 促成公共屋邨誕生
根據政府資料顯示,全港「已登記住用寮屋」及「已登記非住用寮屋」數目合共有近38萬間,本港寮屋區除茶果嶺、黃大仙、鯉魚門、薄扶林村外,新界多處地方都有寮屋村。
當年石硤尾大火的火場面積巨大,事件促使港英政府推動興建公營房屋。(大公報)
逾五萬人無家可歸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的人口隨着大量內地移民湧入及出生率上升而急劇增長,因當時房屋供應未能應付突如其來的人口,數以十萬計的市民在未批租的私人農地上搭建寮屋,作為臨時房屋,而七十年代末期的非法入境高峰再次擴大寮屋的數目。在實施一連串的入境管制措施後,本港寮屋人口自八十年代初稍為穩定。然而,寮屋區環境一般較為擠迫,衞生較差,過往亦發生過多次火災。
1953年聖誕節石硤尾寮屋區發生嚴重火災,不少寮屋被嚴重燒毀,逾五萬人一夜之間無家可歸,當時的港英政府便把部分災場夷平,興建兩層高的平房以臨時安置災民,及後利用鋼筋混凝土建造更牢固的房屋。1954年底建成首批共八幢六層高的徙置大廈,便是首個政府興建的公共屋邨,名為石硤尾邨,並且改變房屋政策,興建公共房屋安置居民,寮屋在本港的數量才受到控制。
1953年的石硤尾寮屋區大火,令逾五萬人在寒冬下無家可歸。(大公報)
1982年港英政府做了全港寮屋管制最後一次登記,並編制紅色的寮屋編號(因此寮屋又名紅字屋),記錄各寮屋構築物的位置、尺寸(即長度、闊度和高度)、建築物料及其用途(居住或非居住用途,如廚房、貨倉等),已登記寮屋不得擴建或改用與寮屋管制登記記錄不符的物料,如違反相關規定,已登記寮屋會喪失登記資格,而政府容許已登記寮屋直至政府進行清拆。而寮屋上會寫上代號,如SHOP(商店)、DP/DOM./D.H(住宅)、KIT(廚房)、STORAGE(士多房)、W.S.(工場或貨倉)等。
年拆千間 拆全港38萬寮屋需380年?
按照地政總署的「已登記寮屋的寮屋管制政策」,寮屋不能擴建、購買或租用,惟有不少寮屋佔用人卻私下把已登記的寮屋出售,而寮屋區內違規出租情況亦十分普遍,不少低下階層因租金低廉而租住寮屋。遇上清拆,寮屋的佔用人得到搬遷安置或賠償,租戶卻會慘遭逼遷,隨時變成無家可歸的「人球」。
發展局前局長黃偉綸去年6月3日在立法會回應議員時表示,政府目前對寮屋的政策是「暫准存在」,沒有政策要在短期內大幅清拆香港不同地區的寮屋,現時全港約有38萬間寮屋,每年被清拆的寮屋約1000間;若按現時清拆速度計算,要把全部寮屋清拆完,至少要380年才可完成。
據發展局2020年11月初回覆立法會書面質詢的數字,至2019年新界東兩個分區寮屋管制辦事處,共有35476間登記為住用用途的寮屋,當中近6成位於私人農地;新界西的兩個辦事處,則有32247間住用用途的寮屋,當中近8成位於私人農地。至於港島及鯉魚門寮管處,有3405間登記作住用用途的寮屋;九龍、荃灣及葵青寮管處有5271間,離島有6834間。合共約83000多間住用寮屋,以現時清拆速度,至少要逾80年才可清拆完。
公屋加租 議員倡寬免期延至兩年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日就2022年公共租住房屋租金進行討論。房委會早前建議10月起公屋加租1.17%,每戶平均多付26元,同時建議加租後凍租12個月。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加1.17%幅度溫和,但是考慮目前疫情對公屋租戶造成一定的財政困難,在平衡租戶影響和房委會財政狀況後,當局認為可提供特別紓困措施,寬免首12個月的加租金額。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房委會只建議寬免加租後首12個月的額外租金,並不足夠,應將寬免延長至24個月。
民建聯陳學鋒表示,機制收集的數字有滯後,未能反映疫情下的社會經濟實況,如能將寬免延長至24個月,將可減低租戶的壓力。身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的委員會副主席梁文廣說,房委會租金檢討機制,在疫情衝擊下仍然得出正數,顯示機制不夠周全,建議加入通脹等指數作參考。自由黨議員李鎮強則認為,租金加幅溫和,平均每戶加租26元,如仍提供寬免,擔心是開壞先例。他認為加幅可彌補房委會在維修、行政及清潔方面等成本上漲壓力。
何永賢回應表示,《房屋條例》17條已為房委會在加租上提供彈性,寬免措施已考慮疫情下的社會狀況,同時平衡房委會的財政壓力。她強調根據房委會的財政預算,在2023至24年度會有近6億赤字,今次寬免如獲得通過,將令房委會減少2.62億元租金收入。她提到未來將有更多公屋落成,因此必須平衡財政方面的需要。
屋宇署「窗安無事」App助業主驗窗
屋宇署昨日推出「窗安無事」流動應用程式(見圖),方便樓宇業主搜尋及委任合資格者,及早遵辦屋宇署發出的強制驗窗通知,確保樓宇安全。
「窗安無事」的主要功能包括便利業主按地區、合資格者受歡迎程度等要求搜尋資料;同時設有聊天室,供業主與合資格者洽談驗窗服務;此外,亦會提供有關驗窗費用的資料作參考用途。
強制驗窗計劃規定樓齡達十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不高於三層的住用樓宇除外)的業主,如接獲屋宇署送達法定通知,須委任一名合資格者就樓宇的所有窗戶進行訂明檢驗,並負責監督檢驗後認為需要進行的訂明修葺工程。如需進行訂明修葺,有關業主須委任一名註冊承建商,在一名合資格者的監督下進行所需的訂明修葺。
市民可透過App Store/Google Play/AppGallery免費下載「窗安無事」流動應用程式,亦可瀏覽屋宇署網頁了解詳情。屋宇署網頁:www.bd.gov.hk
井水集 | 應正視寮屋問題
文/龍眠山
劏房和寮屋都是香港的不適切居所,寮屋多過劏房,寮屋戶甚至慘過劏房戶,但劏房問題受到的關注明顯高於寮屋,這反映了一個事實:寮屋問題比劏房更複雜、更棘手。
寮屋是指在非法佔有的政府土地或在私人土地上違規建立的簡陋建築物,是香港歷史遺留問題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港英政府實施寮屋登記制度,禁止新建寮屋,現有寮屋不得擴建,直至因發展計劃、安全或環境因素而清拆,或直至自然流失而被取締。在寮屋管治政策下,寮屋在香港的存在數量理論上只會越來越少,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現時已登記的寮屋已有38萬個,仍然作為住宅的則是8萬多個。對於還有多少寮屋未登記,特區政府心中無底,寮屋問題的複雜性由此可見一斑。
港九新界都有寮屋存在,新界更多,各區土地政策不盡相同,特別是有些寮屋建於私人土地,處理起來掣肘更多。亦因此,歷屆政府都將寮屋問題視為燙手山芋。發展局前局長黃偉綸去年曾表示,每年被清拆的寮屋約1000間。照此進度,香港要清拆完所有寮屋需要380年之久!這還是在不再有新僭建的前提之下。
寮屋問題並非短期之內可解決,絕不能低估有關問題的難度,但這不是將問題束之高閣的理由。竂屋問題本質上是香港的房屋土地問題,新一屆特區政府須迎難而上,啃下這塊「硬骨頭」。中央也明確要求特區政府打破利益的藩籬,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在解決房屋問題上更要下大力氣,用真功夫。
正如有議員指出,政府應先掌握寮屋的具體數據,再審視相關條例,該修改的就修改,該調整的就調整,務實有序推進。這關乎香港的整體利益,問題不能再繼續拖下去了!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