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病人轉介私院比率低 爆疫之下說好的社會責任呢?
新冠肺炎單日確診個案快將破萬,昨日有2324名患者在公立醫院治療,包括322名新增患者,公立醫院病床需求壓力巨大,雖然全港13間私家醫院已騰出364張病床接收公院轉介病人,但實際轉介情況欠佳。
確診市民不斷湧到公立醫院求醫,醫護壓力爆煲。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日表示,私院病床最新的整體使用率只有55%,若以接收率60%為合格標準,只有5間私院合格,更有私院至今從無接收過公院病人。疫戰當前,醫療機構應同心抗疫。盧寵茂表示:「作為醫療機構,唔用良心兩個字,會用專業責任去形容。」他呼籲私家醫院盡責收治病人。有議員認為,要解決病床緊張情況,醫管局應該充當指揮角色,協調公私營醫院調配病床。
盧寵茂昨日表示,最新使用情況是202張病床,整體使用率55.5%。
醫衞局早前公布,私家醫院騰出接收公院病人的病床,8月23日有167張病床使用,整體使用率為45.9%,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明德國際醫院當日的病床使用率為0%,自7月29日以來,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累計接收病人為零。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可提供5張病床,至今沒有接收公院病人。
盧寵茂昨日表示,最新使用情況是202張病床,整體使用率55.5%,其中只有5間醫院病床使用率達60%以上,最高達90%,但部分私院僅10%至20%,3間私院的使用率為0%,「係一張床都無收過」。
寶血醫院可提供20張病床,但累積接收1名公院病人。
盼未來騰出1000張病床
盧寵茂強調用數據說話,「呢啲咁嘅數字,如果以結果為目標,如果係病人本身嘅問題,點解有啲醫院可以收到90%,或者起碼60%以上?」他期望私院更主動分擔,為抗疫出一分力,盡責收治病人。
「疫情下好多企業叫良心企業,我覺得作為醫療機構,唔用良心兩個字,會用專業責任去形容。」他強調轉院病人雖然會有各種問題,但「答案總比問題多」,他希望未來私院騰出病床增至1000張,期望私院更主動配合。
據了解,就公院病人轉介私家的安排,雙方醫生會先對話溝通,公院認為病人情況穩定便可轉介;但私院通常比較喜歡接收一些病情較直接簡單、年紀不太大,最好有自理能力的病人。公院按這些要求篩選病人,但仍有大約一半病人被私院拒絕轉介,餘下的一半病人,最終只有大約三分二轉介到私院,成功率只有大約三成。
私院一般收住院日數短病人
消息稱,有年長男病人經公院評估後,認為適合轉介私院,但因要接受物理治療,而該私院無提供這服務,結果未能轉介。有腸胃炎病人剛入公院,同意轉往私院,但可能要在私院做連串化驗,或成為傳染病個案,而被私院拒收。
消息人士分析,公院主要轉介內科及非新冠患者到私院,由於公院病人住院期較長,病情較複雜,而私院一般接收住院日數較短的病人,希望病床輪轉快,因此出現接收上的差異。
有公院醫生透露,公院內一些高層人員認為用不着私院幫忙,在處理轉介案例時,往往慢半拍。
對於公院病人未能轉介到私院,醫管局與私家醫院昨日在電台節目「隔空對質」。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近日每天轉介100多名病人到私院,但最終成功轉介只有20至30多人。醫管局各個聯網都有專責人員負責與私院對接轉介安排,強調程序問題都已處理。他並稱,現時除了中大醫院願意接收新冠患者,其他私院都只接收非新冠患者,而目前只要私院願意接收,醫管局可安排跨區轉介。
香港私家醫院聯會主席何兆煒指有關數據滯後,例如據他了解,明德醫院同意接收4名病人,但有2人結果沒來,而他出任醫務行政總監的聖保祿醫院,下周一、二的轉介已爆滿。他認為公院與私院均應有總負責人商討轉介安排,令流程更順暢。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凱欣認為,要解決病床緊張情況,公院和私院都有責任,「尤其是醫管局,應該充當指揮角色。」政府更應該考慮是否要設立緊急機制,在疫情嚴峻時能夠自行調配私院病床。
大公社評 | 積極參與抗疫是私營醫院應有責任
香港疫情持續升溫,公立醫院為騰出更多病床治療新冠患者,需將部分非新冠病人轉介到私家醫院治療,但部分私院的態度似乎並不積極。醫管局和私家醫院聯會的負責人昨早在大氣電波互指對方處理緩慢,不僅將分歧暴露於人前,亦再次引爆香港醫療系統的深層次矛盾。疫情當前,全港應同舟共濟,私家醫院要放下「小我」,以公共利益為重,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
全港13間私家醫院,共有5000張病床,早前與政府談妥預留364張病床用於接收公院轉介病人。但私院目前僅使用了202張病床,剛超過其承諾數量的一半,更有3間私院未接收一個公院病人。私家醫院聯會解釋,轉介不成功涉及多個原因,包括家屬意願、交通安排、部分病人不適合轉介等,但有關說法有些牽強,未必能令人信服。比如有失智病人被拒收,理由是擔心其大喊大叫會影響其他的病人。然而,失智病人在公院治療時,就不會影響其他病人嗎?醫院是接收病人的地方,醫生天職是救死扶傷,不能「揀客」,不應將病人拒之門外。私家醫院聯會的宗旨是「為大眾謀求福祉」,而非為少數人服務,失智病人算不算「大眾」之一?
私家醫院不願接收公院病人的情況,在年初第五波疫情高峰期間已經出現。當時公立醫院人滿為患,連走廊上都擠滿病人,病人與死者同處一室亦非罕見,還有不少患者在公院門外搭帳篷輪候。但同一天空下,公院醫生忙到七竅生煙、身心俱疲,他們的同行、佔全港醫生總量55%的私家醫生卻作壁上觀,根本是「兩個世界」。
大部分私院醫生來自公院,甚至做過醫管局高層,對公院資源捉襟見肘的情況心知肚明,部分私醫也希望伸出援手,但因為種種顧慮而裹足不前,內心掙扎。當時有學者批評私院置身事外「對不起市民」,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也指出拒收病人有違白衣天使的使命,情況才有所改善。想不到才過去幾個月,類似一幕重演。
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私家醫院當自己是一盤生意,而抗疫被視為政府的事,是公立醫院的責任,有人認為不能要求私院為抗疫作貢獻,否則就「破壞」了市場原則。但事實上,私院並非一盤生意那麼簡單。首先,私院大都由慈善機構經營,聲稱「非牟利」,乃是為着公益而辦;其次,私院大多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享有免稅待遇,政府批地的條件也極為優惠,這和地產商必須通過土地拍賣程序「價高者得」,完全是兩碼事。更何況醫院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就該懸壺濟世,怎麼能以各種技術性理由推卸責任呢?
社會是一個整體,抗疫是眾人之事,私院作為社會持份者之一,也要為抗疫出力。事實上,碰到重大公共安全危機時,不管是什麼政治制度,政府都有權徵用民間財產和設備。本港也不例外,《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第七條訂明,特區政府可為防止任何疾病傳播而訂立規例,只需要作出賠償,便可徵用任何需用於治療任何人的地方。較早前特區政府徵用多間酒店作為檢疫酒店,就引用了有關條例。
法律上,政府完全有權徵用私院治療病人,甚至是接收新冠患者。當然,政府不會輕易動用有關權力。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昨日呼籲私院主動幫助公院紓緩壓力,值得私院認真對待。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