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首現香港,患者曾在海外參與「高危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峻之際,香港出現首宗猴痘輸入個案,一名30歲男患者在美國、加拿大逗留過後,前日(5日)由菲律賓抵港,抵港前已出現病徵,現於瑪麗醫院單獨隔離,情況穩定。政府啟動猴痘準備及應變計劃下的戒備級別,衞生防護中心評估該患者在海外期間曾進行高危活動,抵港後未進入社區,亦無密切接觸者。中心估計猴痘疫苗可於月內抵港,屆時將為高風險人士自願接種。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在疫情簡報會上公布,該名男患者於8月2日至9月2日期間,曾到訪美國和加拿大,其後轉往菲律賓,前日乘搭菲律賓航空PR300班機抵港。他於8月30日已出現皮疹,9月2日淋巴腫脹,前日抵港後,入住西環華美達海景酒店接受檢疫,出現喉嚨痛、吞嚥困難等症狀,致電求助後,被送往瑪麗醫院檢查,皮膚水泡樣本的核酸檢測證實感染猴痘。
該患者在外地曾參與「高危活動」。張竹君解釋「高危因素」時說:「關於個人資料不便透露。根據世衞資料,大部分(確診者)都是男性,98%中位數是36歲,95%以上是男男性接觸者。」由於猴痘潛伏期較長,根據男子的活動紀錄,她估計對方在美國期間受感染。
由於發現本港首宗猴痘個案,特區政府已將針對猴痘的應變計劃提升至戒備級別(共設三個級別:戒備、嚴重及緊急)。
現於瑪麗醫院單獨隔離
該患者現於瑪麗醫院負氣壓隔離病房進行單獨隔離,情況穩定。張竹君稱,他不曾進入社區,由抵港至檢疫酒店期間為密封式管理,亦無同行者。他抵港前曾到過三個國家,相信於潛伏期間在海外進行過高危活動,但沒有接觸確診或懷疑確診猴痘人士。
該患者現於瑪麗醫院負氣壓隔離病房進行單獨隔離,情況穩定。
張竹君表示,防護中心會將個案情況通知全港醫生、內地有關部門及世衞組織等。同時,與患者搭乘同一班機的乘客和機組人員、患者入住檢疫酒店的工作人員等,雖然並非密切接觸者,無須進行檢疫,但會提醒他們留意健康變化。她表示,目前猴痘本地傳播風險相當低,有關做法是出於謹慎起見。
30歲男患者前日抵港後,入住西環華美達海景酒店接受檢疫。
徐樂堅:猴痘與新冠傳播途徑完全不同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指出,猴痘和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完全不同,猴痘需要長時間的緊密接觸才會導致感染,包括性接觸、皮膚接觸等,海外數據顯示,猴痘患者多為有男男性接觸的人士。根據國際上通行做法,猴痘密切接觸者須檢疫21天。
徐樂堅說,這名男患者並無密切接觸者需強制隔離,但因屬於本港第一宗猴痘個案,當局希望謹慎處理,與男患者乘搭同一航班抵港的機組人員及乘客,以及採樣人員與檢疫酒店的人員,應留意有否出現病徵及在有需要時求醫。
猴痘發病位置較隱蔽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向大公報記者表示,感染猴痘病毒後因皮疹出現位置較為隱蔽,若皮疹在衣褲遮不到的地方還可觀察,若長袖長褲,且感染者隱瞞的話,則很難發現,故對該個案入境香港並不能說是防疫措施的漏洞,公眾亦不要產生不必要的歧視,反而有機會將感染者推向地下,令防控更加困難。
梁子超稱,猴痘的傳播風險多與旅遊史有關,若過去三星期曾在猴痘傳播地區從事過高風險活動,如性接觸或性服務等,應多留意身體狀況,一發現皮膚出現不尋常的幾粒痘等症狀,應盡早求醫,提高警覺性。
疫苗預計本月抵港
徐樂堅表示,在發現首宗個案之前,香港已針對猴痘作出一系列準備預案,包括配套檢測、治療藥物等,並準備啟動社區檢疫設施接收患者或密切接觸者。目前香港對猴痘處於戒備級別,當局會密切監察,在得悉有新增個案後盡快採取防控措施,減低猴痘在港擴散的風險。特區政府正與藥廠洽談採購猴痘疫苗事宜,預計本月內疫苗會運抵香港,屆時有暴露風險的密切接觸者、醫護人員、檢疫人員及高危活動者(例如男同性戀者)等,均可秉承自願原則接種,料個案不會太多。
他還稱,除新冠病毒外,香港長期面臨多種傳染病輸入風險,目前「3+4」的入境檢疫方案是針對新冠肺炎,暫不會因為猴痘而作出變更。此外由於猴痘病徵多發於皮膚,入境檢疫的工作人員難以進行檢查,要依靠入境者和市民主動呈報。
專家之言:監測高危群組 消毒酒店用品
香港發現首宗猴痘輸入個案,有專家認為,特區政府目前的工作重點是關注高危群組及入境香港的人士。由於患者使用過的衣物及床上用品亦可能帶有病毒,他建議檢疫酒店徹底消毒旅客用品,有助大幅減低病毒傳播。
高暴露風險者應盡快打針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建議檢疫酒店徹底消毒旅客用品,若揪出確診者及密切接觸者,他們逗留過的場所必須進行消毒,有助大幅減低病毒傳播,「猴痘亦有可能透過飛沫、衣物、床單進行傳播,因此香港要提防,盡早將確診者及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為密切接觸者安排猴痘疫苗接種。」
梁子超表示,特區政府應該重點關注高危群組,包括男男性接觸者,他呼籲高危群組及剛抵港者,入境後應小心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一旦出現發燒、皮疹、口腔潰爛等徵狀,應該及早求醫及接受檢測。梁子超建議,為機場職員提供足夠檢測服務,並盡快為高暴露風險的人士,包括負責照顧猴痘病人的醫護人員、實驗室工作人員和照顧動物人員,以及其他社區高風險群組等,接種預防疫苗。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