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合辦世博會「值得研究」
以香港的財力和國際地位,舉辦世博會沒有問題。
「港深世博」倡議引發巨大反響,迅速成為熱門話題。有市民表示,這是促進文化交流的好機會,還能見識全球各地不同文化。亦有市民表示,合辦世博會有助加強兩地交流,促進兩地運輸、旅遊業發展,振興經濟。有專家表示,這是推動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好機會,也是促進北部都會區建設的好時機。
特首李家超昨日表示,對於任何有利於香港在國際舞台或世界盛事一展所長的活動,都持開放態度。而世博會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活動,政府會留意,並會作整體研究。
李家超強調,任何世界盛事,不但可以讓香港展示活力和魅力,也能從中獲得很多經驗。政府不同的政策局亦會留意不同的可能性,為香港創造更多機會。
大公報記者昨日詢問市民對有關建議的看法,大家都很興奮,紛紛表示支持。從事資訊科技行業的李先生坦言,「兩地合辦世博會是好事,這也是一種對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最好體現」。
話你知|世博會 經濟科技文化的盛會
2010年上海世博會內的香港館,展現工業創意。
世界博覽會是綜合反映當代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水準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動,更被譽為「經濟、科技與文化界的奧林匹克盛會」,自1851年第一屆世博會舉辦至今,經歷了150餘年。
早期的世博會多以大眾化的綜合博覽為主題,到了近代,隨着科技進步,世博會主題亦趨向專業化,多數結合了當下的科技成果和社會環境的需求。世博會的會館場景不單展示了各國的技術和商品,且時常伴以異彩紛呈的表演、特色景觀,供市民娛樂和消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82年5月1日首次參加在美國諾克斯維爾市舉辦的世博會,中國參展引起了很大震動。經過近3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首次成功申辦,並於2010年圓滿舉辦了上海世博會,迄今更已成為世博會的常客。
借助舉辦大型活動走上世界舞台的例子早已不勝枚舉,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都曾成功提升兩個城市的國際美譽度,各項事業發展也躍上新台階。最近,香港通過舉行金融峰會等活動,宣告香港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大公報》近日報道學者建議香港趁熱打鐵,聯手深圳申辦2035年世界博覽會,引起社會熱議,也得到行政長官李家超正面回應。機會難得,香港應該腳踏實地做起來,努力將理想變成現實。
世博會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展期長達半年,堪稱科技、創意、思想的舞台,其國際影響力可與奧運會並駕齊驅。2025年世博會在日本大阪舉辦,2030年世博會上月完成申辦工作,對香港來說,2035年世博會是一次機會。2035年距今還有13年,時間充裕,屆時香港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計劃已有相當進展,創新科技產業進入收成期,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也應躍上新台階,世博會將展現「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旺盛活力和大灣區的風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分兩步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世博會堪稱說好「香港故事」、「中國故事」的最佳平台,這也是香港應該全力爭取的理據所在。
以香港的財力和國際地位,舉辦世博會沒有問題。前立法會議員張鑑泉多年前已有此倡議,但未受重視,不了了之,可見舉辦世博會不僅要有能力,更要有魄力、有視野、有承擔。今時不同往日,香港進入愛國者治港新時代,共建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成為香港前途之所繫。無論香港還是深圳以及大灣區,走進世界舞台中心需要有一個「抓手」,世博會就是這樣的一個抓手。在跨境合作方面,香港有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的經驗,而2025年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由粵港澳三方合辦,這將為合作提供更多經驗。
每一屆世博會都有鮮明的主題,擬議中的「港深世博會」可主打綠色和科技,這將成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外的另一張閃亮名片,也可以凸顯深圳在創新科技方面的領先地位。港深邊境的河套區被視為舉辦世博會的理想地點。明日大嶼計劃填海所得到的土地,可以作為場館的另一個選擇。河套區位於北部都會區,大嶼山也是香港未來重點拓展區域,舉辦世博會,將成為促進兩大區域加快發展的催化劑。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被問及相關議題時表示,對此持開放態度,會留意不同地方和不同國際活動,讓香港有更多的機會,包括世博會。這個回應相當正面,反映出他一貫的務實作風。當然,既是與深圳合作舉辦世博會,特區政府應盡快同深圳方面聯絡,在中央有關方面指導協調下,成立專責小組共同推進是完全可行的。世博會競爭一向激烈,中央的支持不可或缺。有理由相信,只要條件成熟,中央一定樂觀其成並提供全力協助。
當我們暢想未來時,不會低估舉辦世博會的困難和挑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事業都是幹出來、拚出來、奮鬥出來的。雖說申辦2035年世博會,時間還很長,但籌備需時,如果有此共識,現在就要着手,因為機會從來只會青睞有所準備的人。
編輯:蘇萊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