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起,香港隔離檢疫期縮短 ↓ 深圳健康驛站名額增加 ↑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12-24

本文要點

穩紮穩打、逐步放開。

港穩步邁向復常,政府平衡市民健康、社會發展等因素後,宣布今日起進一步調整防疫措施,包括縮短確診者及密切接觸者,不論是否已接種疫苗,如果符合快測陰性要求,隔離及檢疫期可縮短為五天;入境人士抵港後接受快測的規定,也由七日減至五日;但社交距離措施及強制口罩令則維持不變。政府強調,會繼續密切留意疫情發展,在情況許可下,將尋找復常空間再作放寬。


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賴振雄、王亞毛 報道

政府昨日宣布,由今日(9日)凌晨零時起,調整適用於所有人士(即不論其接種疫苗情況)的隔離、檢疫和檢測安排,確診人士的隔離期原則上仍為14天,但確診人士如在檢測陽性後第四天及第五天快測結果為陰性,便可於第五天申報測試結果後提早完成隔離。

  

入境快測由連續7天減至5天

  

密切接觸者在檢疫期間,須每天進行快速測試,若他們每天的快測均為陰性,便可以於第五天完成檢疫。由海外和台灣抵港人士,每日做快測的規定由七日減至五日,但抵埗當日及第二日進行核酸檢測的規定不變。

  

確診數字持續上升,但政府仍然決定縮減隔離日數,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解釋,根據今年9月上旬至11月下旬錄得的數據,累計有35萬名緊密接觸者,當中約10萬人最終確診,無論是否有接種疫苗,逾九成密切接觸者在第五日已可發現,認為檢疫令改為五日相對安全。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補充,接受隔離檢疫的密切接觸者最終約26.6%受感染,即有逾七成多檢疫者沒受感染,檢疫期將可縮短到五日;確診者可以在第四日及第五日取得快測陰性不多,因現時只有55%的確診者可在第六日及第七日取得快測陰性,故受惠人士相信不多。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補充,縮短隔離令至五日,可以有效幫助公立醫院紓緩壓力。當局估計,以現時2000多名具傳染性的確診留院病人中,五分之一人因沒打針要隔離14天,新安排可加快病床流轉。


  

疫情倘紓緩 可放寬「安心出行」

  

現行社交距離措施,將維持至本月28日,包括強制口罩令維持不變。李夏茵強調,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疫情發展,在情況許可下,將尋找復常空間再作放寬;對於放寬「安心出行」及疫苗通行證的可能性,會隨着疫情發展有調控空間,但此刻疫情仍在上升,因此並非是現時的考慮範圍之內。

  

人力資源顧問、毅知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現時普遍公司也跟隨政府的防疫措施,只有部分工種或崗位因為要經常接觸其他人,採取較嚴謹的防疫要求,相信縮短隔離檢疫日數後,對部分公司企業有利。


深圳健康驛站名額今起加至二千


內地放寬防控措施,入境深圳的健康驛站預約名額今日起增至2000個,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金巴」)亦宣布明日起增開班次,方便港人返回內地。有港漂因疫情已兩年多未回家,期待新安排能更方便往來兩地。


  

深圳健康驛站網站的預約系統顯示,未來幾日名額雖已增至2000個,但欲預約後日名額的人數已逾5300人,隨後幾日的輪候人數續飆升,下周三(14日)已有逾萬人排隊「搖號」,即至少五個人爭一個名額。

  

來自山東的田小姐現時在港工作,她認為即使名額增加至2000個仍是太少,畢竟每日搖號、期待中籤的人就近兩萬。她表示,近期見到內地防疫措施逐漸放寬,再加上增加健康驛站名額,相信是往好的方向發展,「雖然之前有幾次通關在望,結果因為疫情而反覆擱置,希望這次能順利通關。」


  

金巴明起增加班次

  

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昨日公布,明日(10日)零時起,由香港往珠海方向的「金巴」再增開19:00班次。珠海隔離酒店班次亦同時增加,每班可售票數由40張增至60張。新增加的車票昨晚8時已同步發售。

  

新防控措施當中,內地居民跨省流動毋須再查驗「健康碼」、核酸陰性證明等。


大公社評|務實穩妥放寬防疫措施


  

特區政府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今日開始,確診者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與檢疫時間由7日減至5日,抵境旅客的快測要求也由連續7日減至5日,18歲以上人士可預約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第三針(或康復人士的第二針),至於坊間盛傳取消的口罩令則維持不變。特區政府根據疫情及外圍形勢變化,能放寬時就放寬,但繼續穩紮穩打、穩步前進,不會一下子全放開,這是穩妥、可兼顧香港整體利益的做法。

  

口罩一戴就是三年,難免有口罩疲勞,不少市民希望早日脫掉口罩的束縛自由地呼吸,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問題是,目前未到除口罩的最佳時機。本港疫情繼續升溫,昨日確診14373宗,創下三月二十日以來新高,更有27人死亡。第五波疫情累計死亡10891人,這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鮮活生命的消逝,是家人心中永久的痛。多區污水檢測結果顯示,呈陽性及含毒量相對較高。在疫情並未見頂的情況下,取消口罩令是不合適的,因為戴口罩是成本最低、保護市民健康的簡單方法,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誠然,Omicron的攻擊力已經減弱,大部分感染者無症狀或無需入院,致死率與流感相若。但因為感染的基數大,入院人數增加,這會對公共醫療系統構成壓力。本港醫療系統長期缺人手,被形容為「十個茶煲七個蓋」,過去每逢流感高峰期,醫院都會超負荷運作,病人棲身病房走廊並非罕見。何況現時新冠未去,流感高峰期又至,兩相夾擊之下,一旦實施除口罩令,感染者和入院者大量增加,勢必造成對醫療系統的擠兌效應,這不是大家願意見到的。戴口罩有效阻擋傳播,至少可以抵擋一陣子,緩解公立醫院的壓力。

  

今時今日,一般健康的市民特別是年輕人,的確不害怕疫情,但特區政府必須考慮全港市民的利益。並非每一個人都有很強的免疫力,長者和幼童一直是疫情下的脆弱環節,疫苗接種率有待提升。截至昨日,70至79歲長者打齊三針的比例不足八成;80歲以上長者打齊三針的只有六成二;3至11歲兒童打齊三針的未夠三成;六個月至3歲幼童的首針接種率更低。這個客觀事實,決定了特區政府在推動復常時必須慎重行事,步步為營,不能冒然躁進。

  

戴不戴口罩,不僅是防疫選擇,也涉及文化特徵。相比於西方社會極度強調個人自由,亞洲地區的民眾更願意為了整體利益而作出一些犧牲。香港市民防疫意識強,疫情爆發後自覺戴口罩,這是優點,也有效,一直為世界各地所稱道。近來,由於美國、加拿大等地爆發新的呼吸道疾病,不少專家呼籲為了孩子的安全重新考慮戴口罩,但徒呼負負,沒有多少人願意響應。別的地方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香港社會卻可以做得到,這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齊心協力抗疫的體現,也是香港社會的特質和可愛、可敬之處。

  

疫情也許永遠不會消失,但社會復常的大方向不會改變,香港抗疫不會走回頭路。近日內地調整抗疫舉措,推出「新十條」,逐步走向復常,昨日深圳宣布將香港入境的「健康驛站」名額恢復到每日2000個,令人重燃兩地恢復正常通關的希望,更有人樂觀預測最快在來年春節會有「好消息」。這讓人想起雪萊的著名詩句:「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編輯:Nora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第五針來了,下周五開打!


防疫新10條!輕症可居家隔離 不得臨時封控


大文快報(2022.12.08)周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