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息:下月初返內地或「0+3」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12-24



本文要點

困守香港三年,無數市民的新年願望就是北上與家人團圓過節!

隨着內地防疫「新十條」出爐,疫情防控措施的進一步優化,香港與內地何時恢復正常通關備受關注。今日(13日),有港媒稱從廣東省衞健委相關部門獲得消息,最快下月初香港返內地可免檢疫,僅實施3日家居監察。

消息提到,目前提出的其中一個通關日期是1月9日(星期一),到時會採取「0+3」模式,即入境人士只須3天家居監察。對此,特區政府回覆港媒查詢時表示,仍未掌握開關確實日期。


綜合大公報記者郭若溪、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表示,明白市民關於盡早恢復正常通關的訴求,香港明年與內地通關有現實可能性;特區政府已和深圳以及廣東方面就兩地往來溝通,有很多空間可以商討。近日,深圳口岸亮燈,往港高鐵聖誕測試運行,跨境貨物運輸恢復直接「點對點」提貨或交貨……種種徵兆預示兩地恢復正常通關新曙光。

12月12日,記者登錄中國鐵路12306網站查詢發現,12月25日,深圳至香港西九龍出現了一趟深圳北站至香港西九龍站的G3005次動車,顯示「列車運行圖調整,暫停發售。」該日期前則全部顯示「當前線路無直達車次」。而12月26日更是出現了5趟深圳北站至香港西九龍站、1趟福田站至香港西九龍站的列車車次表。

12306售票網列出12月26日深圳有6班「不售票」高鐵列車到西九龍站。售票網截圖

記者向鐵路部門求證,相關負責人稱廣深港高鐵線路一直都是暢通的,各項優化防疫措施都在穩步進行中,一旦有確定消息會向公眾及時公布。有資深火車迷表示,今年以來,每個季度都會有內地至香港的高鐵列車調圖計劃,但最終是否開行要等官方確定,旅客能買票才行。不過,該人士認為,因內地防疫形勢大變,「這次很有希望,期待新的隔離政策盡快頒布。」

深圳福田口岸昨晚亮燈。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 攝

深圳羅湖火車站進站口的「電子哨兵」查驗已關閉。大公報記者郭若溪 攝

粵港跨境運輸昨日恢復點對點,大量貨車排入關深圳文錦渡口岸。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 攝

「電子哨兵」已被拆除

12日傍晚,記者分別來到深圳北站,從地鐵站出站後可一路暢行直抵車票查驗口。之前設置在深圳北站東廣場進站查驗口前的一排「電子哨兵」已被拆除,四周牆上也不見需查驗核酸的指引。旅客蘇先生告訴記者,他進站時非常順利,只過了一道身份證認證的卡口。「深圳已經不再對抵達的乘客採取疫情核查的防控措施了,現在進站出站都很方便,節省了很多時間。」他表示,自己從事物流工作,疫情前,經常往返穗深港三地,家人也特別喜歡去香港,最近內地優化防疫措施頻出,大家對兩地通關的期待越發增強。

焦點評論:
逐步調整防疫措施
循序漸進恢復通關

文/吳志斌


12月7日,國務院發布了新的疫情管控措施,即「新十條」,除了嚴禁各地區政府街道層層加碼外,更是進一步放寬防控要求,其中包括允許無症狀和輕症患者居家隔離,要求保證基礎藥物供應及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種比例,並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等。


「新十條」是一個非常積極、正面的信號。內地於2020年1月將新冠肺炎歸為乙類傳染病(如沙士等),但按照甲類疾病(例如鼠疫和霍亂)進行嚴格管控。換言之,內地對新冠防控的嚴格程度遠遠超過了2003年的沙士。


回顧近三年來的抗疫成效,中國對抗新冠是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中國是世界主要大國中新冠病毒發病率最低、死亡人數最少的國家,醫療衞生和疾控體系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實現了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超90%。」


形成共識以共同推動通關


如今以Omicron病毒為主體的新冠肺炎致病力在減弱,也為國家在宏觀層面調整、優化、精準化防控舉措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許多香港市民對早日恢復與內地正常通關可謂是翹首以盼。然而,通關與否這一問題,我們要分步來理解:通關一定是必然的結果,但香港和內地就此要達到什麼樣的共同認識?


第一,內地防控措施的放寬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民生經濟的發展考慮,這種「鬆綁」不意味着對於疫情意識的徹底放鬆。內地疫情管控措施放寬,預計明年春運發送的旅客人數或創三年新高,這無疑會對疫情防控構成更為沉重的壓力。尤其是我們必須意識到,內地人口眾多,城鄉差距大,醫療資源匹配不均衡,慢性病和基礎病患者眾多,要香港迅速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是非常不現實的。


其次,香港自第五波疫情以來採取「三減(減少重症、減少死亡、減少感染)、三重(重點人群、重點機構和重點區域)、一優先(長者優先)、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資源、集中專家、集中救治)」疫情防控重點策略目標,可為內地提供參考借鑒,亦有助內地從被動式抗疫,向主動、自主的抗疫模式過渡。


在第五波疫情期間,筆者曾撰文指出,在大規模的感染現狀之中,「政府的醫療體系首先要分得清輕重緩急,救重扶輕,盡快釐清醫療服務亂象。公立醫院必須讓老弱病殘的危重病人優先得到及時的救治,要讓重病的患者先坐上救治的『擺渡船』。其次,普通的或者是輕症的乃至無症狀感染者應該被及時送入方艙醫院和隔離點,避免他們成為新的傳染源頭。最後,有居家隔離條件的感染者則可以在家完成自隔自救,政府應提供相應且必要的生活支援,在最大的程度上減輕公共醫療系統的壓力,實現有的放矢,精準化提升救治率。」


在很大程度上,香港面對新冠感染的資源合理分配和患者分流舉措,使得自身從被動「躲疫」、「避疫」進入到主動「抗疫」、「治疫」的自立過程。此外,在樹立與病毒對抗的決心之後,高達百分之九十的疫苗接種率和科學防護的共識也使得香港建立了一道強大預防重症屏障。香港抗疫從未選擇躺平,更沒有選擇停滯。特區政府調整入境檢疫安排,方便世界各地的旅客來港旅遊、洽商,香港先行先試的經驗都可以為內地的開放提供借鑒意義,更為兩地早日復通關創造條件。


最後,在內地抗疫從嚴到寬的適應過程,香港作為內地聯通世界的中轉站和橋頭堡,更要自覺地避免加重內地外防輸入方面的壓力,使內地先實行減少隔離天數、優化隔離要求的措施,再落實到核酸陰性免檢再到實現大規模的人流自由往來。


深圳健康驛站預約名額由上周五起增至每日2000個,比目前多了1000個,前往珠海的「金巴」也增加了名額和班次。特區政府爭取與內地復通關,不僅意味着希望內地增加通關名額,甚或是放寬檢疫安排,香港特區也要積極主動優化檢疫的程序和基礎設施。


按輕重緩急展開準備工作


新冠疫情爆發後,內地和特區政府為管控疫情,在各個口岸都採取了嚴格的檢疫措施,往返兩地的航班大減、渡輪和廣深港高鐵停運,如今香港正爭取兩地恢復通關,有關方面是否要需要為重啟碼頭運作、恢復高鐵服務,增加往來內地航班早作準備,按輕重緩急原則,陸續展開前期準備工作?


通關之事,對於香港而言如鯁在喉。然而,通關不是一個簡單的判斷題,而是一道需顧及周全、多方面協調的系統性的修復工程。要開放、要通關,這是整體共識,怎麼分步走,怎麼循序漸進地開放,香港有對內地的期待,更要做好對自身角色義務和責任的承擔。香港在第五波疫情,以血淚經驗總結出的抗疫心得無論是對於自身還是對於內地,在這個承上啟下,重新擁抱世界的過渡期,相信都具有歷史的積極意義。


作者是中國僑聯委員、安徽省政協委員、香港安徽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



編輯:蘇萊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公共場所不戴口罩重罰5000!香港从来沒有「躺平」

香港,還要再堅持一下

大文快報(2022.12.12)周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