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雙重夾擊,香港急症室被擠爆

大公報 大公文匯 2023-04-09
本文要點

醫院管理局呼籲輕症患者考慮向私醫求診,或使用遙距診症服務。

冠疫情持續,加上流感高峰夾擊,新年公眾假期結束後,多間公立醫院急症室「迫爆」,一度有病人在急症室苦等12小時。大公報記者昨日到伊利沙伯醫院、東區醫院的急症室實地觀察,有長者昨午因腳患獲轉介睇急症,但求診後等了逾六小時仍未獲安排上病房,為減少去廁所,連水都不敢多喝一口;有骨折患者到急症室求診,忍痛等候治療。


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曾敏捷(文) 賀仁(圖)

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迫爆,由於病房不足,病人需在急症室內卧床。

醫院管理局表示,近期每日逾4000病人求診,每日入院個案亦多達逾千個,預料近日前往急症室求診人數仍會飆升,呼籲輕症患者考慮向私醫求診,或使用遙距診症服務。

醫管局網頁昨日顯示,六間醫院急症室的等候時間,在昨日上午一度達到8小時上限,包括伊利沙伯醫院、廣華醫院、威爾斯醫院、聯合醫院、東區醫院及北區醫院,情況直至下午較後時間才陸續改善。醫管局急症醫院內科病床整體住用率,昨日飆升至120%的高位。

伊利沙伯醫院在室外設置暫時安放遺體的冷凍貨櫃,隨時備用。

「不知何時可上病房」

記者昨日下午約四時半在伊院直擊,急症室近30個座位和15張臨時病床,基本上被佔滿,求診者大多是長者。莫小姐因骨折獲醫生轉介,昨日到急症室求醫,她說,之前曾因摔傷看急症,當時四個多小時已做完檢查、打石膏和取藥,但今日等了逾一小時仍未獲處理,她慨嘆到急症室求診彷彿是「要看時辰八字」。王同學因腳部拉傷,獲私家醫生轉介到伊院急症室求醫,他告訴記者,昨日做完初步檢查後,等了三個多小時仍未獲進一步安排。

梁婆婆早前換了人工膝蓋,昨日到油麻地診所看醫生,獲轉介看急症,中午到了急症室,約一個小時後完成抽血和照超聲波等檢查,之後就躺在急症室的病床上等待上病房,未料一等就是六個多小時,「不能去廁所,整個下午水都不敢多喝」。

東區醫院急症室的嚴峻情況,昨天全日未見明顯改善,截至昨晚近十時,輪候時間仍超過六小時。大公報記者昨晚九時許在現場所見,急症室約40個座位中,病人坐滿三分一。等候求診的劉伯伯說,因感冒到來求診,由下午五時等到九時半,仍未見到醫生,他無奈地說,「患者不算多,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等這麼長時間」。

陪同丈夫看症的王太表示,丈夫患有心臟病,身體不適經救護車送院,下午約三時四十分已到達急症室,一個多小時已完成各項檢查,但在急症室等了逾五小時,仍未獲安排上房,兩人直至晚上七時多,才吃到昨天的第一餐,「問姑娘幾時可以上房,她說『昨日要等24小時,今日就不清楚』」。

每日逾4000人求診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昨天上午在電台節目表示,近期每日有逾4000名病人求診,不少是重症、長者或長期病患,每日逾千名病人入院,在急症室需輪候六至八小時。他指出,據過去經驗,長假期後往急症室求診人數仍會飆升,未來數日是關鍵時期,呼籲輕症病人考慮到私家診所或私家醫院求診,或使用遙距診症服務。他又提到,留意到近日求診病人當中,新冠患者略多於非新冠患者,相信與社交距離措施改變有關,但認為屬「復常方向」。當局已不斷提升指定診所及遙距診症的服務量,但會預留一半名額予高風險患者。

急症室空間不足,部分病人不得不睡在走廊。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副局長李夏茵昨日到伊利沙伯醫院視察運作。盧寵茂表示,希望病人體諒現時等候時間較長的情況,亦呼籲病情較輕者包括新冠患者,可到普通科門診或向私家醫生求醫,讓醫院集中資源治療病情較嚴重的病人。

疫情持續|港大推算過去一周 每日確診達8萬

本港昨日新增16186宗確診,在連續六日超過兩萬宗水平後,終於跌破2萬宗。雖然數字較前幾日似有回落,但根據港大「新冠病毒病─眾志成城疫情監察計劃」計算的數據,以按過去一周的2%至6%的「時點患病率」推算,本港每日新增個案數字介乎26700至80000宗之間。

港大的「時點患病率」反映了在特定日期內正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口比例,包括新確診的個案及曾感染而快測仍呈陽性的尚未康復病例。港大表示,最近兩天監測數據顯示,疫情似有回落的趨勢。然而較大的置信區間亦表示該估算的不確定性較大,往後疫情走向仍需進一步監察。

增75人新冠離世 4月後新高

另外,昨日的輸入個案有324宗,另新增75名確診患者離世,是4月8日之後的新高,七日平均死亡人數上升至65.1人。離世患者包括46男29女,年齡介乎41歲至99歲,當中23人來自院舍,11人無打針,9人已打4針、38人已打3針、13人已打兩針、4人已打1針。

兒童確診個案方面,新增一名在瑪嘉烈醫院的8歲男童情況嚴重;在伊利沙伯醫院留醫的三個月大女嬰,仍然情況危殆,瑪嘉烈醫院的一名2個月大女嬰、兒童醫院的一名22個月大女童,仍然情況嚴重。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昨日在社交網站發帖表示,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現正隔離。他稱已打4針疫苗,目前除喉嚨不太舒服,身體暫無嚴重症狀,希望早日康復,盡快重返崗位。

井水集善用急診,利己利人



文/龍眠山


每到冬季流感高峰期,本港公立醫院例牌超負荷運作,今年的情況比往年更嚴重。在新冠疫情、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夾擊之下,求診者輪候時間更長,有病人等近12小時才能見到醫生,簡直難以想像。


新冠疫情目前仍處在高平台期,官方每日公布的數據只能作參考之用,因為很多人感染後沒有呈報。港大模型的演算結果顯示,本港每日有2萬6千人至8萬人感染。亦有病毒專家認為,本港每日感染數字達20萬。真實的感染數據無從稽考,但從每日死亡多達數十人觀之,感染基數肯定相當大。


另一方面,將新冠形容為另類流感並不準確,因為每年流感殺人不過數百,而第五波疫情已奪走1萬多人的生命,單是這個冬天,殁於新冠者已近千人。


每個人的體質、免疫力不同,確診後的體驗差別很大,有的輕鬆而過,一笑置之;有的非常痛苦,留下一些後遺症,如長期咳嗽、失去味覺、難以入睡、走路氣喘等。疫情就是疫情,而且病毒在不斷變異,人類對新冠的認知仍然有限,感染或多次感染後會對身體有什麼長期影響,只能用時間來證明。能不感染,最好是不感染,對自己負責任,就是對社會負責任。


特區政府不斷推出復常措施,但保留了口罩令及確診隔離令,就是為了平衡防疫和經濟發展。疫情並未結束,「放寬」不是「放棄」,再說新冠面前並非「人人平等」,相當一部分人至今未感染,這應該歸功於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


保護好自己,就不必求醫。若是不幸感染但症狀輕微,最好家居隔離,不要湧去急症室,要將醫療資源讓給最有需要的人。看急症有分級制度,重症優先,輕症排後。與其在急症室等候十幾個小時,不如到私人診所就醫,利己利人!




編輯:江月

審校:林犀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大文快報(2023.01.03)周二


「新冠已成風土病,平常心面對」


國家衞健委:疫情高峰後,病毒將「傳不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