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布林肯悄悄從地下車庫前往……

大公文匯 2023-06-20

本文要點

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非正式接觸。

當地時間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應美方請求,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非正式接觸。
王毅清晰表明了中方在所謂飛艇事件上的嚴正立場,指出美方所作所為是典型的濫用武力,明顯違反國際慣例和民用航空公約,中方強烈不滿,嚴正抗議。王毅強調,美方要做的是拿出誠意,正視並解決濫用武力給中美關係造成的損害。如果美方執意借題發揮、炒作升級、擴大事態,中方必將奉陪到底,一切後果將由美方承擔。

2月18日,在德國慕尼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右)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會見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新華社)


大公報綜合 記者葛沖、新華社、央視新聞 報道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2月19日消息,外交部發言人介紹中美接觸情況。應美方請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非正式接觸。

斥美違反國際慣例民航公約

王毅清晰表明了中方在所謂飛艇事件上的嚴正立場,指出美方所作所為是典型的濫用武力,明顯違反國際慣例和民用航空公約,中方強烈不滿,嚴正抗議。美國才是全球最大監控偵察國家,高空氣球多次非法飛越中國上空,沒有資格對中國污衊抹黑。美方要做的是拿出誠意,正視並解決濫用武力給中美關係造成的損害。如果美方執意借題發揮、炒作升級、擴大事態,中方必將奉陪到底,一切後果將由美方承擔。

當地時間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在德國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並發表題為《建設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主旨講話。(新華社)

王毅強調,在烏克蘭問題上,中國堅持原則、勸和促談,一直發揮着建設性作用。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礎上,是兩個獨立國家主權範圍之內的事情。我們從不接受美國對中俄關係指手畫腳甚至脅迫施壓。美國作為一個大國,理應推動危機政治解決,而不是拱火澆油,趁機牟利。

王毅指出,要維護台海穩定,就必須堅定反對「台獨」,真正堅持一中原則。美方在台灣問題上要尊重歷史事實,信守政治承諾,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落到實處。

專家解讀:避免直接衝突 符合中美利益

當地時間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應美方請求,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進行非正式接觸。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宋偉認為,此舉是中美雙方試圖穩定雙邊關係、防止其過度惡化所作出的一個努力。

本月初,中國民用無人飛艇誤入美領空,儘管中方一再澄清該無人飛艇用於氣象等科研,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但美方仍不斷炒作所謂中國「高空偵察氣球」威脅。在宋偉看來,這使得中美雙方的對抗有可能從戰略競爭轉向直接敵對,並導致各種偶發性的危機和風險出現的概率大大上升。

宋偉認為,無論如何,避免直接的敵對和軍事衝突,符合中美兩國的利益,是處理雙邊關係的底線。他指出,中美之間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從美方認知來看,雙方的衝突點已經從經濟利益衝突、實力地位挑戰的階段逐步被意識形態的對立所取代。貿易逆差只是一個經濟利益問題,但隨着中美實力差距縮小,逐步具有了戰略含義,即中國對美國實力地位和國際秩序地位的挑戰。美國日益將中國定位為意識形態的對立者,即所謂「自由與專制」的對立,這使得雙方的對抗向着價值觀衝突的方向轉變。對於下一步中美關係的發展,宋偉建議,中美應該尋求構建健康的競爭關係,即不迴避競爭,而是謀求健康的競爭關係,其核心就是有底線、有邊界和有道德。

世界氣象組織:氣象氣球是全球觀測基礎

近期「氣球事件」不斷發酵,引發關注。世界氣象組織當地時間17日表示,氣象氣球是全球觀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天氣預報和氣候監測的基礎。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全世界每天收集的觀測數據數以百萬計,其中包括50多顆衛星從太空發出的數據,400個繫泊浮標、1250個漂流浮標和7300艘船舶、約40家商用飛機公司的4000架飛機、1萬個自動化陸基觀測站,以及近1000個配備無線電探測儀的氣象氣球發出的數據。

上海市寶山區氣象局的氣象專家釋放帶有探空儀器的「探空氣球」。(中新社)

該機構表示,無線電探測儀附着在自由上升的氣球上,從全球近900個地點同時釋放。超過三分之二的觀測站每天進行兩次觀測,另有100至200個觀測站進行一次觀測。氣球飛行持續約2小時,測量從地面到35千米高空的氣壓、風速、溫度和濕度。在氣球破裂並利用降落傘下落回地面之前,它們可以飛行數公里。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幾十年來,氣象氣球一直是全球觀測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這是地面數據的主要來源。它們為計算機預報模型、氣象學家預報和預測風暴的本地數據、氣候監測以及更好地了解天氣和氣候過程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時投入。全世界的氣象預報員都在使用氣象氣球數據的計算機預報模型。

公評世界|中美慕尼黑外交交鋒給世界的啟示


  

文/周德武


德國當地時間2月18日,中央外辦主任王毅與美國務卿布林肯還是在慕尼黑見了。新華社發的通稿說,這是一次非正式會見,應美方請求而舉行的。美國主流媒體透露,由於這次會見的非正式性質,媒體連拍照的機會也沒撈到。為掩人耳目,布林肯是從下榻的賓館地下車庫前往約定地點,會談時長約一個小時,議題包括流浪氣球、俄烏衝突、東北亞上空的導彈發射以及台灣問題等。


中美首席外交官的會見本應在2月初,地點原定在北京,且會受到更高規格的接見,討論的時間更充分、議題更廣泛,且是大大方方的正式會見。但是美方在布林肯出訪前演了一場政治鬧劇,硬生生地把中國一個失控的民用飛艇炒成了天大的威脅,完全破壞了兩國之間的正常交流氛圍。全美百姓在反華輿論的鼓噪之下,竟然對中國的一個氣球產生了莫名的恐慌,什麼美國國家安全防線被輕易突破,蒙大拿州上空的核基地和導彈發射井等信息均被竊取等謬論甚囂塵上,後來矛頭直指拜登本人,以致他不得不於2月16日就此向全美人民作出解釋。


《紐約時報》此前披露,中國氣球從海南升空的第一天開始,美國就一直對這個氣球進行監視,並不像外界形容的那樣,神不知鬼不覺地飄到美國本土。本來中美雙方完全可以坐下來以理性、冷靜和專業的做法加以處理,中國外交部也對此表達了「遺憾」,在外交語言中,「遺憾」包括着一絲歉意,有點外交常識的人都很清楚中方顯示了誠意。但美方執意政治炒作,最後把「流浪氣球」演變成了一場十足的外交和國防事件。拜登居然下令動用空軍武裝力量,駕駛最先進的戰機,連續打下四個氣球,「這種行為匪夷所思,近乎歇斯底里」。


王毅與布林肯的這次見面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這是美國動用武力擊落中國民用飛艇以來的第一次,不論是正式或非正式的見面,說明兩國的外交溝通大門並沒有關上。王毅向布林肯表明了中方在所謂飛艇事件上的嚴正立場,要求美方改弦更張,正視並解決濫用武力給中美關係造成的損害。布林肯自然也不放過機會,向中方說些硬話,稱中國高空探測氣球進入美國領空的行動是不可接受的,強調「這類行動今後絕不能再發生」;此外,布林肯還警告中方不得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支持及幫助其繞過相關制裁。美國副總統哈里斯也在慕尼黑安全論壇上表達對中俄加強關係的不安。在俄烏戰爭迎來一周年之際,西方國家的防長們雲集歐洲,開會討論進一步向烏克蘭供武問題,甚至把援烏戰機也提上日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售武問題上將「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霸道做法表現得淋漓盡致。


王毅主任慕尼黑之行顯然是有備而來,在演講和答主持人問環節,均對美國的行徑進行了無情揭露,給歐洲國家上了一堂生動的戰爭與和平之課。中美雙方在慕尼黑安全對話平台上,可謂是唇槍舌劍,王毅更是講出了許多國家想講而不敢講的話,為世界伸張了正義。


其實,對美國這一套的做法看不慣的不僅僅是中方,美國前常務副國務卿佐利克2月14日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批評美國政府渲染「中國威脅」。他指出,「對於一個氣球的恐懼暴露的是美國政治而非中國政策的問題」,拜登政府過多從政治考慮,「使其失去了將偶發事件轉為外交對話的機會」。他說,拜登政府本可以正常安排布林肯2月初訪華,避免兩國間事態升級,但除了對抗之外,美國似乎不知道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或出於美國國內政治的需要,無從作出機智及建設性的選擇,這也是世界許多國家的共同疑問。


氣球事件讓中美關係雪上加霜。美方想在不道歉的情況下,讓這起事件蒙混過關。打下氣球易,修補裂痕難,特別是美方動用武力解決兩國間的突發事件,顯然是在砸穿兩國關係的地基。美方在慕尼黑對中國除了警告還是警告,這一招顯然不靈。如果美國不拿出一點改善雙邊關係的誠意,中美再多的接觸恐怕也是枉然。拜登責成布林肯就全球管控氣球牽頭制定一套國際共同規則,但要落到實處,中方的參與必不可少。中國不怕競爭,更不擔心所謂的國際規則約束,可問題的關鍵是,國際規則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而不是某一國的緊箍咒,無論是氣球問題,還是對衝突雙方的售武問題,均不能搞什麼世界的雙重標準,這是慕尼黑中美外交交鋒給國際社會的最大啟示。



編輯:津津

審校:蘇萊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現在美國連巧取都沒有了,只剩下豪奪」


無害氣球緊張兮兮,有害氣體視而不見?


為了中國,美軍和白宮開「撕」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