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永遠無法阻止中國擁有強大的芯片」
美國商務部2日將28家中國企業及實體列入貿易黑名單,包括華大基因旗下的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和香港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雲端計算龍頭企業浪潮集團以及國產CPU巨頭龍芯中科等。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3日表示,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停止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美國商務部宣稱,華大基因旗下兩間子公司「收集和分析基因數據的相關行為,可能被用於政府監控活動及軍事項目,因此構成重大風險」。2020年,華大基因旗下另外兩間子公司,被美國商務部以「侵犯人權」為由,列入實體清單。
美國多次針對華大基因
華大基因3日作出回應,稱已留意到相關消息,正在溝通核實,並會進一步分析及評估事件對公司的影響,做好各項應對工作。針對美方頻頻無端打壓,該公司已多次表示,旗下子公司被列入實體清單沒有任何依據,公司嚴格遵守所有國際商業慣例和法律。
浪潮集團和龍芯中科被美方認為是中國取代西方製造技術、推動國內創新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浪潮直接與惠普和戴爾等公司在伺服器領域相競爭;龍芯中科的產品被視為有望替代英特爾公司的芯片。美國商務部2日的聲明指,浪潮集團試圖購買美國產品,協助中國加速軍隊現代化。
其他中企被列入黑名單的原因,包括與受美國制裁的伊朗公司進行交易、參與巴基斯坦彈道導彈計劃,以及為緬甸政府提供監控設備等。
美國商務部表示,將這些企業加入實體清單的用意,是為了能夠仔細審查其交易內容,並使目標公司難以從美國供應商獲取相關產品。美商務部負責出口執法的助理部長阿克塞爾羅德稱,不能允許「我們的對手濫用科技來迫害及侵犯人權」,強調美方「將全方位打擊這種威脅」。
部分美政客煽動反華情緒
中國外交部3日回應稱,這是美國捏造藉口、不擇手段打壓中國企業的又一例證。中方敦促美方摒棄意識形態偏見,停止濫用各種藉口,無理打壓中國企業,為中國企業的經營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待遇。
中國商務部稱,美方打壓遏制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企業和機構,是典型的經濟霸凌和市場扭曲行為,破壞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安全穩定,阻礙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就在此份實體清單公布的當天,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她正考慮今年訪華「緩和局勢」;但她同時聲稱,美國正把審查對華投資作為「優先事項」,只是必須「謹慎行事」,以免傷害美國民眾。值得注意的是,雷蒙多不久前公開表示,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不應當相互孤立,美國「不尋求以任何方式使兩國經濟脫鈎」。
不過,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2月28日舉行首場聽證會,便揚言要推動中美「選擇性經濟脫鈎」,聚焦所謂「中國對美威脅」,持續煽動美國國內的反華情緒,旨在對華遏制打壓。
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法新社)
蓋茨:美無法阻止中國芯片發展
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日前受訪時表示,美國限制中國技術發展的努力注定要失敗,美國在芯片等產業上的圍堵之舉只會「迫使」中國花時間和金錢製造自己的芯片,「美國永遠無法成功阻止中國擁有強大的芯片」。
遭美方無理制裁的中國公司(部分)
香港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
•以「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為理念,研究成果應用於醫學檢測,以降低嬰兒出生缺陷率、提高腫瘤診治成功率等;
•疫情期間向公眾提供新冠病毒檢測服務。
浪潮集團
•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業務涵蓋雲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產業領域,為全球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IT服務。
龍芯中科
•最早研發國產CPU的公司之一,業務面向網絡安全、辦公與業務信息化及物聯網等領域,主要產品與服務包括處理器及配套芯片產品與基礎軟硬件解決方案。
第四範式
•在遷移學習、高維機器學習等AI應用方向居世界領先地位,在銀行、保險、能源、醫療等領域累計落地AI案例超過2000個。
西方企業看好中國市場 擬擴大在華業務
中國經濟在疫情後迎來強勁復甦,從麥當勞、星巴克到Ralph Lauren等多家西方跨國企業,紛紛計劃擴大在中國市場的業務。高盛上個月將其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從之前預測的5.2%上調至5.5%。
麥當勞1月底表示,去年在中國開了700家新店,今年計劃再開900家。這一數字是麥當勞計劃在美國開店數量的兩倍還要多。星巴克計劃到2025年在中國新增3000家門店。公司臨時CEO舒爾茨本月早些時候表示:「我仍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相信我們仍處於在華增長的初期階段。」
知名啤酒品牌百威亞太行政總裁楊克稱,今年公司旗下高端啤酒銷售量100萬升以上的中國城市將從去年的201個增加到220個。花旗集團2日發布的報告稱,百威亞太2023年的業務增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市場表現。
Tapestry旗下擁有Coach及Kate Spade等時尚品牌。在Tapestry為資本支出預留的3.25億美元資金中,約有一半將用於在中國開設新店和裝修。該公司表示,對「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擔當全球經濟增長引擎充滿信心」。
編輯:Bella
審校:蘇萊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