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策解讀: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來

大公文匯 2023-08-19

本文要點

李克強曾剖析道,「如果我們放鬆貨幣政策,多發赤字,那就像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3月5日上午,以絳紅色領帶搭配深色西裝的李克強信步走上大會堂講演台,神情莊重又從容淡定。這是他以國務院總理的身份,第十次向全國人大做述職報告。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經濟目標如何設定?宏觀政策如何部署?哪些工作任務值得關注?以下試作解讀。


文/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梁中華


GDP目標增速5%左右

增長目標下調。今年GDP(國內生產總值)目標增速5%左右,較去年5.5%左右下調0.5個百分點。基於過去的疫情擾動使得穩增長壓力增加,目標下調也體現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考慮到去年基數較低,5%目標增速大概率能夠實現,預計今年GDP增速或在5%到5.5%之間。

但是增長目標下調並非意味着發展要求降低,而是更加強調「高質量」。對於總量政策,報告強調「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通脹目標持平,關注服務業再通脹壓力。2023年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增速目標3%左右,與去年持平。從海外看,2023年,「通脹」仍然是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大變量,仍可能會對全球政策和資產構成重大影響。對於國內,疫情以來,國內服務業在供給端面臨收縮問題。而在防疫政策優化後,需求邊際回升,所以服務業再通脹壓力需要警惕。

赤字上調 「加力提效」

赤字上調,財政更積極。對於財政政策的表述,從去年的「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調整為今年的「加力提效」。2023年財政赤字率擬按3%安排,比2022年提高0.2個百分點,那麼相應的赤字規模3.8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22年增加5100億元。今年赤字上調,反映了財政政策更加積極,但是考慮到去年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因此狹義財政的擴張力度相對適度。

減稅規模或將回落。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提出「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去年減稅降費目標2.5萬億元,實際達到4.2萬億元。預期今年減稅規模或將回落,主要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打好組合拳。

財政發力仍需依靠廣義財政。今年擬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8萬億元,比2022年增加1500億元。1月財政部表示,在財政支出強度上、專項債投資拉動上加力。要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適當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範圍。根據各地2023年的財政預算草案,今年提前下達的新增專項債額度為2.19萬億元,相比去年提前下達的1.46萬億元增長50%。今年專項債的發行節奏前置或將延續,通過快發快用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為重要項目的落地提供資金支持,但整體上更加注重高質量基建項目的投資。

對於支出結構,相信會是有保有壓。基建、衞生健康、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科學技術等轉型升級領域,仍會是財政支出的重點。

貨幣 「精準有力」

對於貨幣政策的表述,從去年的「靈活適度」調整為今年的「精準有力」。報告強調,「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今年總量寬鬆空間有限,逆回購、MLF政策利率調整的可能性比較低,5年LPR和房貸利率或進一步調整,存款基準利率也有降息空間。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更多依靠結構化工具,以此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

房地產保優質供給

關於房地產政策,在供給端,報告強調「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防止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業平穩發展」。供給端的調整主要是解救優質供給,而其他的供給可能面臨出清風險。在需求端,報告強調「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這意味着,在需求端不再是強刺激,而是調整之前的限制政策,釋放有效需求。

去年以來,房地產銷售延續分化趨勢: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面積已經回到近年同期均值水平(大概率是去年四季度積壓的消費需求的集中釋放),而小城市的成交仍然偏低。我們認為,房地產要見底或需要看到兩個條件:一是大城市的地產政策明顯放鬆。二是小城市的房價回歸理性水平。此外,考慮到穩定房地產市場,房貸利率有下調需求,這其中不僅僅是針對增量房貸,調降存量房貸利率的時機也已經成熟。

消費是重點 投資靠內生動力

報告列出今年的八項工作重點,其中「着力擴大國內需求」位居首位。一方面,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在消費領域,汽車、家電、餐飲、家居被稱為「四大金剛」,這四大類佔社零總額1/4左右,所以穩定大宗消費主要集中在這些領域。我們認為,穩定新車消費、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繼續擴大二手車流通、暢通汽車報廢更新或是今年促汽車消費的方向。此外,推進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促進家電家居消費。

另一方面,在投資領域報告強調「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要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投資也不再走強刺激的老路。更多依靠「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對於投資方向,報告明確,「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產業政策 發展和安全並舉

產業政策仍然要「發展和安全並舉」。外部環境日趨複雜,中國產業向着高端、綠色方向發展中也更加強調「安全」,着力推進產業鏈薄弱環節。這主要體現在兩大領域:在製造業,圍繞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對於發展方向,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

能源政策的理解可分為三點:一是關注重要能源,二是推廣新能源,三是節能。

「雙碳」仍然會持續推進,並對能源產業影響較大。對於能源政策的理解,可以從三條線索出發。一是關注重要能源。「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二是推廣新能源。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三是節能。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此外,在互聯網領域,延續積極信號。報告強調,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經濟發展」。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對於科技政策,報告強調「完善新型舉國體制」。一方面,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另一方面,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其他經濟任務 哪些值得關注?

在穩外貿方面,「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等高標準經貿協議」,「推動外資標誌性項目落地建設」。

在防風險方面,要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一方面,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防止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業平穩發展。另一方面,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優化債務期限結構,降低利息負擔,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在民生方面,主要聚焦四個領域:一是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二是醫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三是人口,「加強養老服務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四是就業,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北京觀察|行大道 民為本 利天下



  

文/鄭曼玲


過去十年,極不尋常,又極不平凡。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發展任務,中央政府事不畏難,行不避艱,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滿意的答卷,在盤活中國經濟這盤大棋局上妙招不斷,亮點紛呈。


其一,不「抱薪救火」,不「大水漫灌」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央政府始終保持定力,不採用短期刺激政策來拉動經濟增長。對此,李克強曾剖析道,「如果我們放鬆貨幣政策,多發赤字,那就像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中央政府通過開啟政策「工具箱」,打出穩增長「組合拳」,成功破除國際上關於「中國經濟硬着陸」的錯誤判斷。


其二,壯士斷腕,有權不可任性


簡政放權是中央政府推行機構改革的先手棋。李克強曾如此闡釋改革初衷,「要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他說,這是削權,是自我革命,會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覺,但這是發展的需要,是人民的願望。


在其任內,政府工作報告首度納入治理庸官懶政的內容,並強調「有權不可任性」。「就是要用減政府權力的『痛』來換得企業、群眾辦事的『爽』。」這句話正是中央政府以躬身篤行,扎實推進改革的生動寫照。


其三,利民之事,絲髮必興


民生冷暖始終是中央政府念茲在茲的重大關切。十年來,從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到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助,甚至連「降低手機費」這樣看似不太起眼的「小事」,都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惠及民生的改革舉措也隨之密集出台、強勢推進。


一飯膏粱,維繫萬家;柴米油鹽,關乎大局。不斷抬升的「底線」刻度讓社會更加溫暖,接地氣的措施則讓百姓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紅利。


其四,惠港挺港,推動灣區建設


讓港人感動暖心的是,十年間,中央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香港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全力支持香港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連續多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各種惠港挺港政策密集出台,為香港保持繁榮穩定提供堅強後盾。李克強還經常在總理記者會上為香港問題「返場」,回答港人關切的話題。在外界曾對香港前途質疑之時,他面對中外記者發聲力挺,「我對香港的前景看好」!


2013年兩會,李克強首次亮相總理記者會時曾說,自己在讀書、做事、文化薰陶中悟出了「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的道理。「我堅信做人要正、辦事要公,才能利國利民。」


十年後的今天,當他做完任內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時,代表委員們雷鳴般的掌聲給了他最好的回應。




編輯:莫一傲

審校:蘇萊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大文快報(2023.03.05)周日


任內最後一次報告 掌聲逾30次 最長37秒


民生!民聲!民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