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問:點解要讀古文?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教孩子溫書做功課,是一個家庭最常見的「戰場」,朋友每次教兒子背書就心裏暗罵:這些「之乎者也」都過時了,背來幹啥?
我說:這是一個民族的養分。
「去中國化」其中一種手段,就是要否定中華文化的精髓:
「都什麼世代了?已經沒人講古文?為什麼還要逼孩子背古文?」
「古典詩詞是美,欣賞不就好了,為什麼要背誦?」
近年忽然有很多此類言論,說古詩古文是好,但學過就可以了,何必背誦?連一些教中文、唸中文專業的人,都如是說。
幾千年來,很少有人質疑唐詩宋詞元曲,留得下來傳世的,都是經典,都是被去蕪存菁的精華。然而這幾十年,香港就不斷有人問「為什麼要學生背誦經典」,包括教育界。
英國人會不會質疑為什麼讀莎士比亞?法國人會不會抗拒讀雨果?為什麼只有香港人問:點解要讀古文?
經典,是一個民族的文化,也是一個民族的共同語言,舉個例,散布在地球任何角落的中國人,一抬頭望月,會吟起「月是故鄉明」;一看到貧富懸殊,會痛斥「朱門酒肉臭」;一遇困境,就祈求「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就是一個民族的養分,背書的時候不察覺,用的時候方恨少。
這次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港六天,第一日在九龍灣與地區人士及街坊飲完早茶,就吟起了劉邦的《大風歌》表達心情。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今日國際局勢,就如同大風颳起,即使一粒沙一條草都無一幸免,沒有人能在這戰局中獨善其身。在此大時代,我們要心繫家國,更要穩守四方。
這首只得三句的經典名作,是劉邦一統天下並平定各地叛亂勢力後,回長安時途經故鄉沛縣,邀鄉親痛飲時高唱的《大風歌》。好多香港人沒讀過此詩,只從字面上看,又「猛士」又「威加海內」,大家都鬆毛鬆翼了。
讀詩之用,在於意會,有些事情、有些感慨,唸一首詩詞比說一句話更有感染力。
看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滿江紅》時,我相信絕大部分觀眾看到千軍萬馬同誦「怒髮衝冠憑欄處……」那幕,定必熱淚盈眶。這是一齣外國人看不懂的戲,因為沒有中國歷史的底蘊、沒有《滿江紅》的背誦記憶,是不會明白那一幕感動在何處。
劉邦的《大風歌》說的不只是平亂後的威風,而是要告訴世人、警誡自己: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警鐘長鳴,不要沉醉在成功的樂土中,相信就是夏主任吟唱《大風歌》的最佳註腳。
編輯:叁山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