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有個嘉年華,一天能嘗盡26省美食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匯 2023-08-19

本文要點

超過200個攤位,集合內地26個省份的家鄉特產集中亮相,吸引許多香港市民參觀打卡。

敘鄉情、品鄉味、解鄉愁,為期三天的「鄉情聚香江 邁向新征程──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家鄉市集嘉年華」活動,昨日在維園啟動。來自陝西的肉夾饃、泉州的肉糉、黑龍江的紅腸……超過200個攤位,集合內地26個省份的家鄉特產集中亮相,吸引許多香港市民參觀打卡。


家鄉市集活動一連三日在維園舉辦,現場人山人海。(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開幕致辭時表示,家鄉市集向市民展現祖國不同地方的特色風貌,有助帶動本地消費氣氛,希望同鄉社團繼續發揮橋樑作用,促進人文往來。

大公報記者昨日一早來到嘉年華,只見會場內早就有許多市民慕名而至,等待「開鑼」。會場一整天人頭湧湧,商戶叫賣聲此起彼落,不少市民拖着購物車在來回穿梭採購,收穫滿滿。一些攤檔設置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工作坊,供市民參與並打卡留念。作為本屆嘉年華的一大亮點,親子遊樂區準備了各種遊樂設施和經典玩具,不少家長帶着小朋友玩樂共聚天倫。

逾200攤位售美食及特產

另外,主辦方還安排10場特色文藝表演,包括福建泉州木偶戲、四川變臉、山東太極功夫、廣東獅藝表演等,展現祖國大江南北不同的風土人情、地域文化,希望給市民一個周末好去處,讓市民敘鄉情、品鄉味、解鄉愁,展現香港繁榮穩定由治及興的新氣象。

陳國基在開幕典禮上致辭指出,家鄉市集活動充分展現祖國大江南北不同的風土人情和地域文化,為市民提供周末好去處,刺激消費、帶旺人氣、提振信心、釋放正能量。活動設有超過200個攤位,售賣大江南北特色美食及特產,同時展示各地傳統民族活動和服飾,相信能幫助市民了解全國各地的地域文化,增進市民對國家的認識與了解。

陳國基在開幕典禮上致辭指出,家鄉市集活動充分展現祖國大江南北不同的風土人情和地域文化。(直播截圖)


陳國基表示,隨着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人員跨境往來增加,為社會經濟和旅遊活動注入新動力。他相信多個同鄉社團已陸續復辦不同內地交流活動,增加市民對國家和民族的歸屬感。他期望各個同鄉社團繼續發揮橋樑作用,促進人民往來,推動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市民盡興 留下難忘回憶

活動籌委會主任、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席龔俊龍致辭時表示,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並向香港市民展現同鄉社團的風貌,增進香港市民對國家了解,26個省級同鄉社團首次聯合舉辦此次家鄉市集嘉年華活動,希望到場的每一位市民朋友都能夠全情投入,盡興而返,加強對國家及香港的歸屬感,留下難忘而又美好的回憶。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主席施清流致謝辭時向出席活動的來賓、組織此次活動的全港26個同鄉社團義工、新聞媒體界,以及全港市民表示感謝。

中聯辦副主任何靖、駐港國安公署副署長孫青野、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香港警務處處長蕭澤頤等亦有出席主禮。

「今日收穫好大!」

儘管昨日氣溫高達35度,但熱浪掩蓋不了市民探尋鄉味的熱情。不少人「全副武裝」,戴好防曬帽、冰袖,舉着遮陽傘,拿着小風扇前來;還有內地遊客特意來湊熱鬧,感受活動氣氛。

酷熱天氣下,小朋友品嘗傳統美食消暑。(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平、靚、正」是市集一大特色。大公報記者在現場見到,不少攤位的地方特色小吃售價介乎10至20元,吸引不少市民購買。「一路行,一路買,今日收穫好大!」梁先生熱情地向記者展示自己的「戰利品」,潮汕牛丸、四川臘肉、甘肅乾貨等,購物車塞得滿滿。他表示,市集上售賣的許多商品在香港不容易見到。他希望待秋高氣爽時,香港可以再次舉辦這樣的活動,他和太太到時一定會來捧場。

市民劉太表示,市集上展示的內地各省市手工藝品令她感到非常新鮮。她希望這樣的活動可以經常舉辦,令她足不離港,便可感受國家天南地北的地域風情。

大受歡迎|地道特產「半賣半送」 市民:嘗到家鄉味!

家鄉市集嘉年華昨日在銅鑼灣維園開鑼,26個省級同鄉會各出奇招推廣地區文化,不少市面難尋的地道特產,幾乎「半賣半送」底價銷售,吸引大量市民搶購。有山西攤位推出免費工作坊,望增進市民對兩地文化的了解。湖南食品銷情火爆,首日幾乎賣完三日貨;更有梅州商戶一早五時多驅車400多公里來港,只為帶來新鮮客家美食。市民大讚在市集內,可以一次過買齊大江南北美食,感受不同特色風情,更可尋覓到熟悉的家鄉味道,十分珍貴。

家鄉市集匯聚內地26個省份的家鄉特產,吸引大批市民選購。(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烈日炎炎,卻無阻市民遊市集的熱情,而不同於商場的低價促銷,家鄉市集嘉年華的商戶們更注重文化的傳播,不少產品更是「只送不賣」,旨在讓在香港的市民對國家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多些了解。

商戶:產品受歡迎超出想像

在以辣聞名的湖南攤位前,工作人員介紹,三日市集,每天都會準備不同主題的湖南地方特色,昨天首日的生意火爆情況超出預期,顧客有本地港人,亦有在香港生活多年的湖南老鄉前來幫襯。不到下午三時,招牌的「毛家紅燒肉」便已經售出約600多份,需要從內地緊急調貨。

湖南攤位負責人徐先生表示,港人對產品的支持超出想像,他希望能夠借助這次市集令市民對內地文化、特色,增進了解。工作人員周女士說,早早便開始準備參加這次的市集,希望通過這次機會把最有特色的一面介紹給香港市民,令市民們參加過市集後,對內地不同省市的風土人情也會有更深的了解和認識。

在不遠處的山西攤位,可說是「好食亦好玩」,現場設有剪紙工作坊,讓市民可透過親手體驗簡單的剪紙,了解這一傳統民間藝術。攤位負責人吳先生說,望藉此次機會進一步向市民推廣山西文化,他說,山西商會亦有每年在港舉辦關公節,人數最多時達到6000人,認為市民對地方文化都有頗濃厚的興趣。

市民:入場三小時購物車已裝滿

除商戶們,市民對能夠在一個會場內,集齊來自全國各地的不同特色,感到興奮。不少一家大細拉着購物車到來,有市民大讚場內商品價格實惠,「睇啱就會買」,入場三小時,購物車已經裝滿,並說若食物口味合適,翌日會與家人再入場。

祖籍天津的李先生說,家鄉市集的氣氛非常熱鬧,一次過就見識到全國各地不同的特色美食和產品,還可以認識到非遺文化,增長見識,形容「絕對是令我大開眼界」。他說每個攤位售賣的美食都很有特色,簡直想每樣都買來嘗試一下,已經花費了500元購買廣西金嗓子、茂名龍眼乾等,對寧夏紅酒亦都非常感興趣。

居港多年的羅氏夫婦感嘆,在這裏買到不少鍾意的家鄉味道。市民劉女士說,向來對各地特色美食頗有興趣,今次收穫豐富,考慮在展期內再次入場。

市集現場有穿着民族服飾的人員推廣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文化交流 | 非遺魅力 各具特色

家鄉市集內的不同省市攤位,帶來了當地的非遺文化產品,香港陝西社團聯合總會精心準備了20多種陝西的農副產品、非遺產品,包括鳳翔泥塑、銅川耀州窰、華州皮影、臨渭草編和葫蘆雕刻等,還有特色的美食潼關肉夾饃。市集上非遺大使賈佳還會送出明信片、剪紙作品,亦邀請市民品嘗咸陽茯茶。現場還有文化節目互動,陝北民歌歌手與市民一起合唱《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

賈佳說,感受到很多香港市民對陝西文化非常感興趣,不少人都表示想進一步了解皮影文化,會送現場的小朋友一個對應生肖的刺繡吊墜,讓他們能從小就了解到陝西的非遺文化。

香港陝西社團聯合總會青年代表劉婷表示,家鄉市集既是聯絡在港鄉親的鄉情,也是想將陝西的藝術和非物質文化、傳統的產品向香港市民推廣,讓所有基層市民可以平價享用到商品。所以這次也是想讓他們了解到陝西也有很多文化特色,也有科技、文化、藝術和文創。

香港湖北社團總會也在市集上展示了一比一還原,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的戰國曾侯乙編鐘的複製品,來自武漢音樂學院的譚教授還會在今天早上帶隊上台使用編鐘奏樂。香港湖北社團總會高級幹事肖邦杰稱,當年編鐘在湖北出土時震驚全世界,認為編鐘可以代表着湖北荊楚文化的精髓。他說,荊楚文化背後的意義非凡,內涵豐富,想通過市集讓香港市民了解湖北,促進兩地交融。

除了展示編鐘,香港湖北社團總會也出售熱乾麵、藕粉等湖北特色美食。

地道風味|千里送家鄉美食 「會場限定」

「其他地方冇得賣!」家鄉市集內,不少商戶都信心十足地表示,帶來的商品可謂「會場限定」。在廣東梅州攤位前,地道的客家美食吸引一眾市民爭相購買,店家大方提供試食,現場人龍不斷。攤位工作人員陳先生表示,昨日清晨五時多便從梅州驅車400多公里,攜地道的客家美食艾糕趕往會場。陳先生說:「食完唔會滯,香港冇得買!」

不少市民有備而來,拉着購物車「掃貨」。(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民族服裝任穿任影

除了美食和特色土產外,現場更有非常具民族特色和歷史底蘊的非遺文化產品和文藝表演。其中,海南攤位有沙灘布景供市民打卡影相,還提供海南省的黎族傳統服飾,免費供入場的遊人穿着。

有文創行業工作者為參加此次市集,專程從北京遠道而來,帶來了北京冬季奧運會吉祥物「冰墩墩」,在現場僅供展示,並不售賣,現場並免費派送蓋有特色印章的明信片,希望推廣相關的文創。

現場有市民表示,原本來市集是想採購特產,但各類特色文化超出預期,讓她更有興趣在市集上駐留,感受更多民族風情。

話你知|看Fb專頁推介 部署掃貨攻略

家鄉市集嘉年華首日吸引了大批市民到場,主辦方更開設Facebook專頁向市民介紹不同攤檔的特色商品,並貼心標註價格,方便市民提前做好攻略,抵達現場後直奔「心頭好」。專頁內容更新十分頻繁,每小時均有數十條推送。大量圖片及視頻清晰展示了不同省市的文化特色,加上攤檔負責人們熱情的介紹,令特產背後的故事及文化內涵更加生動立體,更吸引不少網民留言表示一定會去現場親身感受。


內容來源:大公報A1版

記者:邵穎 義昊 易曉彤 劉碩源 黃珏強

報紙編輯:鄭小萍 呂俊明
網絡編輯:津津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大文快報(2023.06.03)周六


對香港指指點點 對美國唯唯諾諾


還沒等香港出招,他們就被韓國媒體打臉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