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拜登這才發現犯了巨大的錯

大公報 大公文匯 2023-08-19

本文要點

拜登政府開始調整策略。看來,已經走遲了一步。

大公報綜合《華爾街日報》、CNN、彭博社報道:當地時間6月13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表示,與中國脫鈎將是「巨大錯誤」,停止對華貿易將是「災難性的」,「絕對不可以」與中國脫鈎。

在上周和美商界領袖的一場閉門會議上,耶倫也一再強調,美國與中國開展貿易和投資的重要性。中國商務部發言人15日對此表態,中美雙方應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努力推動雙邊經貿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美聯社 

耶倫強調,美國民眾從中美貿易中「獲益巨大」,中國民眾同樣獲益,與中國的貿易給美國經濟帶來積極影響,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停止與中國的貿易將是「災難性的」。「『去風險化』,可以,『脫鈎』,絕對不可以。」

拜登政府官員改口風

CNN形容,耶倫的這一表態與上個月G7廣島峰會公報的內容相呼應。公報一方面聲稱正推進減少在關鍵供應鏈上對中國的依賴,另一方面又表示希望同中國建立「穩定和建設性」的關係。

這是耶倫在一周內第二次為中美目前的緊張關係「降溫」。在8日會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成員時,耶倫表示,中美兩國經濟已深度融合,美國希望和中國合作應對緊迫的全球挑戰。

美媒注意到,包括美國總統拜登在內的多名華府高官近幾個月紛紛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鈎」。與此同時,今年3月以來,已有逾百名外企高管密集來華考察、商談業務,以實際行動表明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最新消息指,6月14日晚間,美國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通過推特發文稱已降落北京,這是他自2019年以來的首次訪華。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5月底來華,並獲得了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和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的先後會見。馬斯克當時表示,中美利益交融,如同連體嬰兒彼此密不可分。特斯拉公司反對「脫鈎斷鏈」,願繼續拓展在華業務,共享中國發展機遇。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馬斯克訪華即時拉升了特斯拉股價,令馬斯克重回世界首富之位。

馬斯克1日與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員工合照。

分析指,在西方長期唱衰中國經濟、國際市場長期遇冷的大背景下,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499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足見全球資本對中國市場和中國經濟的信心,也反映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對跨國企業的強大吸引力。正如本月初訪華的美國花旗集團行政總裁范潔恩所言,她對中國經濟增長充滿信心,花旗還將發揮自身優勢,持續擴大在華業務。

穿着防護服的員工在北京一間半導體工廠工作。美聯社

華府擬允芯片商續在華經營

美國政客們口中的所謂「脫鈎」,完全不符合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商業邏輯。中美經貿關係本就密不可分,很難切斷。《華爾街日報》本周披露,美國商務部負責工業和安全的副部長埃斯特維茲近日表示,拜登政府計劃延長一項出口管制政策的豁免期,允許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的半導體製造商在中國維持或擴大現有芯片製造業務。分析指,這一做法意味着美國政府意識到,在一個高度一體化的全球產業中,將高科技產品同中國進行「脫鈎」遠比預想中要困難得多。

韓國三星、SK海力士等芯片製造商,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美國去年加大對中國芯片產業的打擊力度後,遭到多家芯片業巨頭的強烈反對,美國對這些企業的在華芯片廠實行了為期一年的出口管制豁免,將於今年10月到期。

美官員近期就中美關係表態

議論風生|美國急切想與中國對話的根本原因





文/張晴雲


自2017年開始,美國對中國挑起科技戰、貿易戰,全力遏制、打壓中國。美國清楚知道,中國的經濟體積已經接近美國的八成。有智庫預測,中國將於2028年或之前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因此,美國當前最大的戰略,就是拉幫結派,試圖圍堵中國;以威逼利誘的手段,令西方國家將在中國的投資和工廠全面撤出,拖中國後腿;並大打「台灣牌」,支持「台獨」分裂勢力,以此刺激中國,妄圖將台灣問題變成「東方版烏克蘭危機」,若台海發生衝突,便煽動其他國家對中國實施全面經濟制裁,希望可以消耗中國的國力。


美國內經濟深陷困境


但是到了最近,美國突然轉變調門,先後安排財金官員和國務卿訪華,尋求中美合作。這種轉變,說明了美國的債務危機進一步深化,銀行危機演變為擠兌的風險加大,美國將陷入長達四五年的經濟衰退期。加上龐大的國防和福利開支,這些剛性支出,不斷削弱美國國力。但美國卻利用其國際貨幣的兌換體系,凍結了俄羅斯資產,全面破壞了美國銀行體系的信譽,犯下了戰略性的錯誤。


面對這種困窘不堪的形勢,拜登政府發現同時與中俄兩國為敵,只會驅使中國和俄羅斯更加站在一起。拜登現在才發現犯了巨大的錯誤,開始調整策略,要拉中國的關係。看來,已經走遲了一步。



中國的策略,就是要爭取更好的形勢,以利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發展。避免冷戰對峙,推動和平合作,營造國際的有利於中國經貿發展,以利中華民族復興的國際環境,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的最佳策略。


中共二十大和全國兩會後,中國在全球開展和平外交,加強與歐洲國家的經濟合作關係,進一步擴大與中亞五國、伊朗、土耳其的經濟合作,大力發展與非洲國家的基建投資礦產和原材料進口,與此同時,大力開展與拉丁美洲的外交關係和經貿投資關係,完成了全世界地區經濟合作和自由貿易區的布局。


中國發展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和投資合作,擁有兩大優勢條件,第一,中國手上有三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些外匯儲備以貨幣形式存放,有需要時可作購買科技產品、機器裝備和實驗室尖端儀器之用,也可以變成招募世界高端科技人才的資金,全力進行科技強國建設。第二,中國擁有世界最強大的製造業,許多發展中國家,擁有豐富的礦床和農產品,中國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與這些發展中國家進行貿易,中國可以協助這些國家興建港口和鐵路、為他們進行礦床勘探,開採各種有色金屬和煤炭,實現科技合作和經濟合作。


過去四年多來,中國面對美國的遏制打壓,採取了鬥而不破的策略,等候尋求機會進行轉化,以利於發展營造一個中國經濟建設的國際和平空間。現在美國陷入了財政和經濟的困難,中國立即結束堅持了四年的把美國晾在一邊的政策,立即與美國進行了一連串的戰略對話,等候機會,尋求扭轉和突破。


中國牢牢把握主導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早前在奧地利維也納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會晤。白宮發表聲明說,「雙方就關鍵問題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和建設性的討論。」並補充道,「雙方同意保持這一重要的戰略溝通渠道以推進這些目標。」


王毅與沙利文的會晤,中國要求美方扣好第一粒鈕扣,這就是台灣問題,美國絕不能超越中國的紅線。連日來,美國媒體密集放風,表示國務卿布林肯擬於本月18日訪華,而中國外交部一直表示沒有可以提供的消息。6月14日,外交部發言人宣布,經中美雙方商定,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於6月18日至19日訪華。



從外交到經貿,中美雙方的溝通和交流用得最多的一個詞是「坦誠」,當然還有「專業、建設性、深入、務實」等等。這些外交辭令釋放出來的信號是中美關係複雜糾結充滿結構性矛盾的現實體現,也凸顯兩國希望通過高層交流穩定雙邊關係,避免出現突發性意外。


這說明了中國在外交領域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原則性和策略性的高度靈活結合。在有利的時候主動出擊,爭取中國最佳的國際政治環境,以利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資深評論員



內容來源:大公報A23版

報紙編輯:齊明喆 邱斌玲

網絡編輯:蘇萊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大文快報(2023.06.13)周二


「這樣的報道,大家愛看!」


黑黃勾結橫行 不除難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