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發聲這件事,《大公報》做了121年
本文要點
今天是《大公報》121歲的生日。昨日,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舉行了簡單而隆重的慶祝儀式。
李大宏:為成為香港最強傳媒奮鬥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兼大公報社長李大宏在儀式上表示,「過去一年來,沐浴着習總書記賀信的春風,《大公報》和大文集團在深化改革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在很多方面和很多領域都努力成為領頭羊和排頭兵,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李大宏指出,當前,《大公報》和整個集團的各項事業都處在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大家要珍惜機遇,乘勢而上,效果導向,亮點突破,用新的積極作為,不斷提升我們的地位,為把《大公報》和大文集團建設成為香港最為強大的現代傳媒機構繼續努力奮鬥。大公報總編輯于世俊表示,希望同事們繼續攜手努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新時代做出新貢獻,譜寫新篇章。
大文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王欣之,集團副總編輯吳德祖,文匯報總編輯吳明,集團執行總經理韓紀文等,與全體員工歡聚一堂,一同慶祝《大公報》121周年報慶。
《大公報》1902年6月17日於天津創刊,是中國迄今歷史最悠久的報紙,也是全世界連續出版時間最長的華文報紙,近年積極發展網絡傳播。「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是《大公報》的辦報宗旨。「立言為公、文章報國」,是《大公報》創刊至今的堅持。
一年前的6月12日,在香港即將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親致賀信,祝賀《大公報》創刊120周年,對《大公報》工作給予高度肯定,並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公報》不忘初心,弘揚愛國傳統,銳意創新發展,不斷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書寫更為精彩的時代篇章。一年來,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以賀信精神為指引,不斷提升在香港、內地、海外三地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讀者:報道中肯 《大公報》為我們發聲
「《大公報》與市民並肩,講出市民心聲。」在《大公報》121周年之際,廣大讀者紛紛送來祝福。他們指出,《大公報》一直以來都是報道中肯、立言為公。過去一年,《大公報》的內容更充實,更多元化,許多分量十足的調查報道、深度專題,為民發聲,為香港發展提建議,很有啟發性。在日前「習近平總書記致《大公報》賀信一周年座談會」上,多位傳媒同行都十分認同《大公報》的公信力及影響力。
多位讀者表示,希望新時代的《大公報》能繼續報道好國內外大事要事,傳遞中央大政方針,在推動香港發展方面積極發揮輿論力量。讀者亦希望《大公報》繼續關注各類民生問題,反映香港市民心聲,發揮與時俱進的新作用和影響力。
「多謝《大公報》報道,講出我們的心聲,現在終於有瓦遮頭,不再日曬雨淋在垃圾箱旁吃飯啦!」大公報記者早前走訪多區鄉村式垃圾站,發現走在「清潔香港」最前線的食環署外判清潔工,長期在垃圾站惡劣環境中工作,不但缺水缺電,更有清潔工人更毫無尊嚴地在垃圾箱旁吃飯休息。該報道在五一勞動節當日刊出後引來社會極大回響。食環署隨後為改善基層清潔工人的工作環境,落實了四大便利設施。
便利設施的落實,令到清潔工們感到開心。女工群姐在閱讀《大公報》關於清潔工的苦況報道後連聲感謝,並表示會更努力打好這份工,為美麗香港盡一分力。清潔工人職工會亦指多年來為同僚發聲,終得到當局積極回應,感到很欣慰。
政府市政職工總會執行委員蘇曉樺表示:多謝《大公報》關心基層市民,幫我們發聲,更多謝政府部門重視,快馬加鞭改善前線員工的工作環境,能開心地工作。
《大公報》早前推出「旅業『南』圖」系列報道,舉辦專題座談會,聚焦港島南區香港仔的發展問題並提出倡議,引起社會大眾廣泛關注與共鳴。很多居住在南區的居民反響熱烈,對《大公報》記者表示:從《大公報》讀到有關專題的報道,回憶這區的漁村文化特色正在逐漸消逝,十分感慨。
曾女士在南區生活了逾40年,她贊成推動地區發展,除改建魚市場,做好交通配套也非常重要。在她看來,魚市場非常具代表性,卻一直被外界認為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外國遊客更是知道海洋公園,卻不知還有一個魚市場值得一看,實在可惜。
《大公報》6月以來一連多期獨家揭露香港仔魚市場被黑幫「和X圖」壟斷價格的黑幕,引發社會強烈反響,操控價格行為得以遏止,香港仔街市的海鮮亦得以正常市價出售。有市民向《大公報》反映:「近日魚價真是便宜了。」大公報記者走訪街市魚檔調查證實,原本賣380元細細條的沙巴龍躉,近日在同一魚檔只賣80元,相差近四倍!
市民梁太表示,《大公報》報道香港仔魚市場黑幕後,買魚便宜了許多。以前要買一千多塊大大紅斑魚,現在600多就能買到!令她十分開心!
我心目中的《大公報》
《大公報》創刊121年,很幸運能結識到這樣一份實事求是、為民為公的好報紙。「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的創刊詞,對我有警醒作用。我最敬佩的大公報記者范長江更將這句話深刻實踐,他在實踐中學習,在行走中感受,用心發現新聞,用情書寫報道,創作出《中國的西北角》《塞上行》等優秀新聞作品,這種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大公報》緊跟時事,常看常新,早已是我學習、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一年來,尤其是疫情過後,香港與內地的交流更加密切,通過閱讀報紙都能感受到香港由治及興的變化。另外《大公報》不僅內容精彩,報紙版面也愈來愈美觀,有趣醒目,提起讀者閱讀興趣。
早在30多年前,我就將《大公報》作為重要資料進行翻閱和整理,幫助其形成沙頭角保稅工業區的「一站式工作」和「一條龍服務」的相關報告。如今退休了,仍然堅持閱讀《大公報》。今年以來,《大公報》多次對鹽田建設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進行深度報道,這是深圳市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鹽田區搶抓「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範重大歷史機遇的具體行動,此舉將極大地推進深港兩地的社會、經濟、人文的融合發展。
《大公報》創刊逾百年來,一直堅持「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的辦報宗旨,尤其是這一年來,關於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國際形勢等領域的重要新聞進行的報道,其中專題新聞及系列報道是我最愛看的。
內容來源:大公報A4版
報紙記者:龔學鳴、馮雷、郭若溪
報紙編輯:鄭小萍
網絡編輯:莫一傲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