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買來的排核污「通行證」?

大公文匯 2023-08-19

本文要點

日本政府曾向IAEA「捐贈」至少100萬歐元(約854萬港元)的政治獻金。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4日發布了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認為日本核污水排海方案總體符合國際安全標準。IAEA此次為日方背書,再度引起各界對其公正度的質疑。


日本核污水足以填滿500個奧運會規模的游泳池,圖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污水儲罐。(法新社)

韓媒此前踢爆,日本政府曾向IAEA「捐贈」至少100萬歐元(約854萬港元)的政治獻金。IAEA發布報告前,事先秘密將報告草案交給日本政府審查,並就有關表述遷就日本立場。

大公報昨日分別向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IAEA查詢,詢問日本是否以金錢收買IAEA,未獲回應。

6月27日,韓國一個名為「探查」的網絡頻道獨家曝光了一份報告書封面,介紹稱「這是國際原子能機構即將發布的關於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的最終評估報告書」。該媒體曾在6月21日和26日兩次爆料稱,日本政府已通過賄賂的方式收買了國際原子能機構,並對最終評估報告書內容施加了影響。

該報道稱,日本外務省A某與疑似亞洲開發銀行行長淺川雅嗣的3頁對話記錄顯示,日本原子能機構人員水野崇、國際原子能機構人員F與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進行了許多次秘密溝通,日本政府提供100萬歐元以上的政治獻金。

作為回報,日本政府在6月15日,通過非法渠道提前拿到了原子能機構報告書的最終草稿,並進行大幅修改,使其符合日方構想。再將由日本政府定稿的報告書,用來說服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專家們批准核污染水排海。

東電造假早有前科

此次核污水事件的主角之一──東京電力公司,一直以來就屢次被外界踢爆造假。2002年,因篡改和偽造核電廠安全紀錄的風波,包括董事長、總裁在內東京電力公司高層宣布辭職。調查紀錄顯示,東京電力公司在1995年之前的近20年裏篡改或偽造安全檢查紀錄29份,約100名員工參與其中。

早在2007年1月,東京電力又在一份調查報告書中承認,從1977年起,該公司就對包括福島第一核電站在內的3座核電站總計199次的定期檢查中通過篡改數據的方式隱瞞安全隱患。外電指,隱瞞事故,把故障說成檢修,篡改安全報告,推遲早就該進行的修理工作都是該電力公司的常用手段。

時任日本首相菅直人基於壓力,不得不出面批評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本該代表大眾利益,檢查核安全,卻與核能支持者站在一起。」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在福島核洩漏後續處理和核污水問題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韓媒曝光日本外務省A某與疑似亞洲開發銀行行長淺川雅嗣的3頁對話紀錄顯示,日方人員與IAEA總幹事格羅西進行了許多次秘密溝通,日本政府提供100萬歐元以上的政治獻金。

外交部:日方必須承擔一切後果

日本媒體稱,核污水排海工作將持續30年。對於日本將要排入大海的「處理水」,批評和擔心主要聚焦於一種叫氚的化學元素。氚(Tritium)是氫的一種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約12年,常被用來製造核武器、醫用生物顯影劑和安全警示標誌等。

多個國際環保團體對廢水含有的放射性物質提出了懷疑。一些觀點認為,處理水中可能依舊存在的鍶90、碘129和鈷16將對海洋生物和人類的DNA造成破壞。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4日表示,中方對機構倉促出台報告表示遺憾。如果日方一意孤行,必須為此承擔一切後果。中方認為,機構報告不能成為日方排海的「護身符」和「通行證」。機構因授權所限,沒有審查日方排海方案的正當合法性,沒有評估日方淨化裝置的長期有效性,沒有確證日核污染水數據的真實準確性,相關結論存在較大局限性和片面性。中方再次敦促日方停止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切實以科學、安全、透明的方式進行處置。

中國駐日本大使吳江浩4日就福島核污染水問題召開專題記者會指出,IAEA評估報告證明不了排海的正當性、合法性。吳江浩表示,日本政府2021年4月就宣布要排海,2022年7月正式批准排海方案,其後又多次強調不會推遲,這些都遠早於IAEA完成評估和發布最終報告。也就是說,無論IAEA得出什麼結論,日方都已下定決心要排海。我們從中看不到任何對科學的尊重。

韓媒踢爆

韓國一個名為「探查」的網絡頻道獨家曝光了一份報告書封面,介紹稱「這是IAEA即將發布的關於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的最終評估報告書」。該媒體曾在本月21日和26日兩次爆料稱,日本政府已通過賄賂的方式收買了IAEA,並對最終評估報告書內容施加了影響。

韓國民眾4日上街示威,反對日本核污水排海計劃。(美聯社)

日本外務省A某與疑似亞洲開發銀行行長淺川雅嗣的3頁對話紀錄顯示,日方人員與IAEA總幹事格羅西進行了許多次秘密溝通,日本政府提供100萬歐元以上的政治獻金。

作為回報,日本政府在6月15日,通過非法渠道提前拿到了IAEA報告書的最終草稿,並進行大幅修改,使其符合日方構想。再將由日本政府定稿的報告書,用來說服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專家們批准核污染水排海。

香港研發「人工青口」 
監測核污水

香港教育大學聯同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大學4日聯合公布一項跨院校合作研究,成功利用「人工青口」監測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含量,發現可於約7至8周內,完成吸收放射性物質,供研究人員進行測量核污染物濃度和變化。

本港專家成功利用「人工青口」監測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含量。

針對海洋核污染的問題,胡紹燊的研究團隊於去年選定三種在核排放中常見的放射性物質(鈾、鍶和銫)進行測試,將「人工青口」放置於含有不同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海水中,以測試它們的吸收和釋放能力。團隊發現只需約7至8個星期,「人工青口」便能吸收放射性物質至飽和程度。

團隊又將「人工青口」轉移至潔淨海水中,其早前吸收的核污染物質便會釋放,透過量度積聚在青口內的放射性物質含量,研究人員便能準確測量海水中核污染物的濃度和變化。

現時若要量度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質變化,或需動輒收集數以百升計的海水,並須進行繁複的取樣及前期處理才能成事。相反,每個「人工青口」的成本僅為一美元(即約港幣8元),亦可省卻前期處理所需的人力和成本,故更適用於長期和大規模的核污水監測。

影響微不足道? 專家:怎麼可能!

對於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聲稱,日本政府將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影響微不足道及符合安全標準,有本港學者認為不可盡信,有關言論純屬政治手段,意圖為日本政府紓緩壓力。學者指出,核污水排入大海必影響附近環境生態,影響程度有多大及深遠程度,有待核污水排放後,分析有關數據。當日本開始排放核污水,港人需要自保,例如若愛吃魚生,宜「分散投資」,改吃來自其他地方的來貨。

香港市民在超市挑選日本食品。(大公報記者 林少權 攝)

「影響微不足道?怎麼可能?」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與健康科學學系副教授方麗影昨日接受大公報訪問時指出,放射性物質包括銫、鍶、碘等,衰變期長達幾十年,海洋生物攝取後,或會長年留在體內。體積越大的魚,攝取較多放射性物質的機會越大,若進食含大量「銫」等輻射性物質的食物,可能會令人體基因突變,致細胞病變,最嚴重可致癌或不育等。

有市民擔心,核污水持續倒入大海,最終可能流至香港。方麗影認為,香港與日本相隔遙遠,市民不用過分恐慌,也無需完全停止食用來自日本的食品,但建議可以透過「分散投資」,如果喜歡進食海鮮或刺身,宜選擇來自不同國家地方的食品。

井水集|買來的排核污「通行證」?







文/龍眠山

國際原子能機構就日本核污水排放計劃發表報告,聲稱對人類和環境的輻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同意其排放入海。此舉非但沒有平息爭議,反而引發全球民眾更強烈的質疑。


中國外交部對有關報告表示遺憾,批評報告存在較大片面性和局限性。首先,對日本所謂淨化裝置是否長期有效、國際社會如何有效監察、放射性物質長期積累對海洋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將造成什麼影響等問題,報告未有作出解釋;其次,參與評估的專家對報告有不同意見,但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未取得一致同意下就倉促推出報告,做法令人側目。


國際原子能機構沒有就國際社會關心的議題作出令人信服的調查評估,卻為日本核排污「背書」,很不正常。有人注意到,該機構有13個成員國,其中包括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即「五眼聯盟」佔了4個,再加上美日是同盟關係,該機構的前任總幹事又是日本人,這些「關係」是否發揮了作用,不能不令人感到好奇。


最引人質疑的是,韓媒日前曝光日本官員給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秘書處人員100萬歐元,以「行賄」方式換取對方許可排污。有關指控非常嚴重,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外交部日前明確要求有關方面作出解釋。然而時至今日仍未獲回應。有關方面諱莫如深的態度,增加了國際社會對「用錢買排污通行證」的批評。


不管報告如何粉飾太平,都無法解答世人對日本排放核污水的強烈質疑;再多淡化事件嚴重性的公關言辭,都不可能讓人相信日本排核污的安全性。如果日方一意孤行,必須為此承擔一切後果。國際原子能機構必須亡羊補牢,日方更須配合國際機構,盡快建立起一套日本鄰國等利益攸關方參與的長期國際監測機構。



內容來源:大公報A1版

記者:賴振雄 王亞毛 鍾怡

報紙編梁雅琳 麥兆聰
網絡編輯:津津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大文快報(2023.07.04)周二


禍國害港,「追到天腳底都要追」!


法國騷亂,未成年暴徒家長可被追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