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暑期「清北遊」成爆款,大公記者深入揭亂相

大公報 大公文匯 2023-08-19

本文要點

「數千元『清北研學遊』連校門都沒進去」「說好的故宮遊變成了天壇」「來自名校的導師可能是冒牌貨」……

近期,內地暑期研學遊持續升溫,7月份研學旅遊搜索熱度更是上漲逾200%。作為「教育+旅行」的全新模式,學生研學熱情高漲本是好事,但在蜂擁而至的追捧之下,各種奇葩的研學亂象正在不斷滋生。

7月28日,某研學團的導師帶着孩子們在北大東門門口等候進門。(大公報實習記者岑嘉怡攝)

大公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機構吃準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打着研學的幌子漫天要價。行程安排方面,很多機構臨時找「平替」,研學「貨不對辦」,或是「遊而不學」,根本無法兌現承諾。此外,有些參團學生還遭遇了導師素養良莠不齊、安全無法保障等問題。如何及時規範研學遊成為當務之急。

巧立名目|披着學習外衣 漫天要價

這個暑假,本是家長讓孩子外出增加閱歷和體驗的研學,儼然成了相關機構眼中的熱門「生意」。記者觀察發現,目前內地研學項目大致分為城市周邊半日遊、一日遊,如田園生活體驗、探訪知名文博機構;跨省市4-7天遊,主打名校訪學、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營地類研學夏令營等三類。由於行業沒有統一標準,定價很隨性,不同機構組織的相似研學活動,價格差異很大。

北京大學西門外設置了拍照排隊提示。(大公報實習記者岑嘉怡攝)

記者在某旅行平台搜索發現,一日遊研學項目價格多為數百元至上千元,跨省市研學項目則基本在3000至上萬元不等。這些項目往往涉及熱門旅遊城市的著名景點,涵蓋自然生態、人文歷史、科技創新等熱門主題。項目介紹中大致列出擬舉行的遊覽名校、知名景點等團體活動,有部分研學機構甚至還鼓吹「與清北學霸面對面」「能力提升」「多元文化國際接軌」等概念,造成高溢價。

「報了『研學團』就有了對『研學收穫』的期待,而我這一趟跟下來,發現是自己幼稚了。」由於不放心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單飛,廣東家長小溪成了所在的北京6天5晚「研學團」裏唯一的家長團員。她和孩子兩人共計花費約1.5萬元,但價高質低、行程安排不合理的體驗令其不太滿意。在她看來,「研學團」實質就是兒童旅行團,因為外掛了「研學」二字溢價至少30%。「以後帶孩子出行還是會報旅行團,但不報『研學團』了。」

有長期負責研學旅行的業內人士稱,有的家長會認為費用越高,研學機構就越規範、服務質量越好,孩子託付就更放心,但事實上並不一定,學生在研學團的飲食、住宿、出行成本都要比普通旅遊團低,高昂的費用有時就是個噱頭。

疲於奔命|特種兵式跟團 走馬看花

研學團「只遊不學」的現象也飽受詬病。廣東的家長小溪在總結孩子的北京研學行程時,直言研學團景點安排不合理。「上午國博,下午故宮。因為團員預約時段不同,國博不讓提前入場,所以導師就安排所有人11點左右進場,下午1點就得離開。最終只看了『古代中國』陳列,孩子根本沒看完,導師還以不讓講解為由未給孩子們講解。」

行程安排緊張,參加研學遊的孩子們略顯疲憊。

小溪說,「距離閉館僅剩兩個多小時,我們進了故宮。又熱又曬,孩子們集體出行走得又慢,所以能看到啥就可想而知了。接下來的天壇、圓明園、長城、科技館等都是同樣情況。每個景點2小時左右,怎麼逛得完?」

「最期待的『研學部分』,可以說是沒有。研學導師們對景點的講解比專業導遊差遠了。給孩子們發了幾張紙寫感想就算『研學』了。」小溪表示,她那個團的「研學導師」都是剛畢業不久或者還沒有畢業的大學生,帶娃和帶團經驗明顯不足,景點講解也很簡單,也沒給孩子配藍牙耳機,多數時間是讓孩子自己四處看看。

對此,不少家長表示,不會選擇讓孩子參加「只遊不學」甚至可以說是「趕場子」式的研學活動。江蘇的家長晨曦表示,有時間自己帶孩子出去慢慢玩,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住得又好,也不累,孩子也很開心。

北京小學生家長婷婷告訴記者,最近經常能看到研學團的身影,好多都是一個個地方排隊等待老師拍照發給家長,覺得孩子們好累。在她看來,研學主要靠講解,跟着好的講解老師才能學到東西,現在很多研學團主打的就是「特種兵式跟團遊」,那還不如不報。

 名不副實|訪名校變留影 偷工減料

研學團的行程設置和教學方式等都是家長十分看重的,這也是社交平台上大家吐槽的焦點。不少人提出,花了大價錢送孩子去研學,獲得的實際服務與廣告承諾不符。各類清北研學營,便是研學「暴雷」高發區。

清華大學東南門外,參加研學的中小學生被安排打卡拍照。

「打着清北的幌子,其實根本連校門都進不去,和普通遊客一樣只能在校門口拍照打卡。行程中的故宮也沒有去。」河北的家長陳女士就經歷了從「名校訪學」到「門口留影」的巨大落差。「給孩子報了五天四晚3980元的研學團,宣傳頁面寫得很清楚可以進清北校園,這正是我們看重的點,結果到了卻不讓進。」有家長無奈之餘,選擇向消費者協會投訴組織活動的旅行公司。

記者28日一早在北京大學多個門口看到,有不少參加研學團的小學生在導師的組織下合影留念,也有不少略顯疲態的小朋友在門口排隊。有學員告訴記者,在排隊等人領進門,具體何時能進校未知。關於是否真的能進門?這麼多人如何預約成功的?相關問題,帶隊老師表示不便透露。

據悉,針對中小學和教育行政部門,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均開放了團體入校預約渠道,但並不對旅行社以及教育公司等營利性團隊開放。所有官方預約入校渠道均為免費。

在各大平台調查時,記者發現,一些研學團開始採取所謂的「靈活」方案。清華進不去,那就去清華藝術博物館;北大的備選方案則是十幾公里外的北大紅樓;故宮約不上,天壇成備選;中國科技館的研學則可能會被替換成太平洋海底世界博覽館。還有不少家長提到了研學機構在食宿方面「偷工減料」。如宣傳中的住宿標準是準四星酒店,結果安排的卻是4-6人間宿舍;說好的「豪華自助餐」則變成「路邊吃盒飯」「大巴車上啃麵包」。

 安全風險|機構「甩手掌櫃」 師資參差

除了價格和品質之外,家長最關心的還是安全風險。研學旅行回來後數名孩子高燒或嘔吐腹瀉、沙漠探險研學項目致16歲孩子意外死亡、12歲學生研學旅行時在景區被砸身亡……近年來,研學旅行安全問題頻頻曝光,為行業發展敲響警鐘。

在河北平山的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學生體驗玉器拓片。(新華社)

2016年發布的《旅遊行業標準 研學旅行服務規範》中,規定「應至少為每個研學旅行團隊配置一名安全員」,但安全員水平如何、能否把安全教育和防控工作落實到位,關鍵還要看機構的執行力。不少機構對參與者的安全保障僅限於購買旅行意外險,發生意外提供事後保障,而提到旅行過程中的安全措施時,機構往往含糊其辭。

還有很多機構會在簽約時將責任推給孩子和家長。今年4月,廣東佛山的博主「孫空空的日常」發視頻吐槽女兒學校組織的香港微留學活動。五天收費高達5980元,並要求家長簽訂類似於「霸王條款」的協議書,協議提到的甲方(學生和監護人)需承擔多項義務,例如甲方學生因違約、自身過錯、自由活動期間的不當行為或自身疾病引起的人身、財產損失等均由其自行承擔等。對此有網友表示,除了高價,機構還要把安全責任推給不在場的家長,這誰敢參加。

另外,關於研學導師的質量,市場沒有統一標準,也未對個人資質進行硬性要求。有些機構甚至不會自己配備導師,而是直接採用「外包」的方式進行。在社交媒體上,不少家長控訴,有的跨省市國內研學項目的實際課程設計和執行方並非家長報名的機構。

據了解,名校研學團多會安排大量類似「清北學子見面會」等學習分享環節,讓學生和清北校友或老師見面,分享成長經歷,開展思想交流。而對於這些人的身份,家長無從考證。



記者:江鑫嫻、岑嘉怡

報紙編輯:牛禾青、賴國良

網絡編輯:Charlotte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內地中考爆「回流生」造假 家長:無法容忍!


大文快報(2023.07.30)周日


齊齊哈爾坍塌事故  疑問重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