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甲狀腺癌湧現 勢爆癌禍!

大公報 大公文匯 2023-09-09
本文要點

這個數字是核災前的60倍。

日本政府一意孤行,於香港時間昨日中午12時將福島核污水排入海洋,激起國內外新一輪抗議浪潮,當地民眾更是悲憤交集,「這是又一場噩夢!」除漁業崩潰外,福島居民再一次面對患癌風險。

8月24日,日本一意孤行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放到太平洋。

有福島居民對大公報記者表示,十分擔心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大增。昨日在福島現場,有當地學生表示,長期食用受輻射污染的魚會增加患甲狀腺癌的概率,事實上福島患甲狀腺癌人數一直高於日本其他地區,但東電卻無視這個問題,這讓市民無法容忍。

8月24日,日本一意孤行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放到太平洋。

日本研究人員分析2011至2013年度約30萬人的檢查結果後發現,福島縣未成年人甲狀腺癌發病率是日本全國平均數的30倍,其中發病率最高的福島縣中部的中通地區是全國平均數的50倍。其後多年的持續研究顯示,福島甲狀腺癌比率一直高居日本之首。

「我們無法相信政府和東電的賠償是承擔責任的作為,不能相信!」昨日在現場抗議的學生,代表「全學連」(大學學生會)的安達同學指着正在排放核污水的大海,激動地對大公報記者說,實際上在這12年間,政府和東電無論做了多大的補償,仍然無濟於事,因為有些事是無法補償的。最氣憤的是,政府和東電卻說患癌與核輻射無關,不肯承擔自己的責任,國家也沒做任何消除核輻射污染的措施。

福島民眾昨日到距離核電站6公里外的請戶漁港旁沙灘示威,抗議核污水排海。大公報調查組攝

另一名學生長江兆斗說,長期食用受輻射污染的魚,會增加患甲狀腺癌的概率,而這關乎世代健康,但東電不理。

來自韓國的韓先生在日本生活了35年,見證福島核災後的變化。他指日本政府公布的患癌數字並非全部,而他亦非常希望政府可以公開核污水排放前後的生態變化數據。

福島甲狀腺癌比率全國最高

福島居民對甲狀腺癌的擔憂很有道理。有日本研究人員在2015年的《流行病學》(Epidemiology)期刊發表報告指出,2011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後,福島縣未滿18歲的兒童與青少年甲狀腺癌發病率激增,很可能是因為遭受了核輻射影響。

日本岡山大學教授津田敏秀率領的研究小組,分析了截至2014年底福島縣政府進行的未成年人甲狀腺檢查結果,發現甲狀腺癌年發病率是日本全國平均數的20至50倍。而在福島縣境內,不同地區的發病率也存在最大2.6倍的差距。研究人員認為,發病率存在如此大的差異,除了遭核輻射之外,其他的原因都無法解釋。

福島縣曾對核災發生時不到18歲的未成年人進行檢查,2015年8月底的結果顯示,在30多萬未成年人中,有37名確診患上甲狀腺癌,較上一年增加25人,遠遠高於全日本每百萬未成年人有1至2人患甲狀腺癌的水平。

曾任東京都國立市市長的上原公子指出,至2018年,福島發現至少有273位兒童患甲狀腺癌,「這個數字是核災前的60倍。」

去年1月,有6位介乎17至27歲的日本青年,向東京電力公司提告,指出因為2011年的福島核電站的輻射外洩,導致他們罹患甲狀腺癌,要求追究責任和賠償。

死者生前控訴當局隱瞞事實

至於福島對外公布的核輻射指數的真實性,亦被質疑。例如2012年琉球大學名譽教授矢崎克馬等人組成的科學家團體,在福島縣內106個輻射計量器附近另做檢測,發現官方數值只有他們檢測值的一半。

對於日本當局的隱瞞,受核輻射影響罹患甲狀腺癌並於2021年10月病故的福島縣飯館村前田地區區長長谷川健一,深有體會。他生前對媒體表示,「事實上,現在村長身邊都有政府官員跟着,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會跟去,在旁邊下指示。」

醫學科普:
輻射致甲狀腺癌 年輕人高危

本港內科腫瘤專科醫生邵祖德對《大公報》表示,人體吸收輻射物質的第一站就是甲狀腺,所以人感染輻射後甲狀腺內的濃度最高。

他說,「第一時間食碘,可降低甲狀腺吸收輻射的機率,即是說一旦有核事故發生,受影響的居民馬上就要食碘」。

「如果甲狀腺不吸收碘,輻射物質就會走入骨髓」,邵醫生解釋,人體骨髓的範圍大,長年累月積聚,可能五年、十年後,會對骨髓的造血系統造成嚴重損傷,引發白血病(俗稱血癌)。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指出,長期食用受輻射污染的食物,有機會增加患癌風險,特別是兒童和年輕人受輻射後患甲狀腺癌的風險較高。

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表示,核輻射中帶有重金屬放射元素「銫」,若進食含大量「銫」等輻射性物質的食物,身體只能排走一部分,餘下的或會進入骨骼,影響人體長達30至50年,嚴重者可致癌。

衛星圖對比顯示福島核電站儲存巨量核污染水。新華社圖片

大公報社評|寧花700億公關 日本也不願擔責



日本政府無視國內外強烈反對,昨日悍然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為當地民眾乃至世界人民帶來第二次傷害,同時也將日本置於被告席,必將長期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不管日本準備投入多少資源做國際公關,都掩蓋不了其將海洋當成核垃圾排放場的事實,洗刷不了其極端自私自利、不負責任的國際形象,日本必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歷史上發生兩次嚴重核災難,分別是前蘇聯的切爾諾貝爾核洩漏事故,及日本的福島核洩漏事故。不同的是,前者的遺址被水泥密封至今;而後者在發生12年後,日本政府就急不可耐地將核污水排入海洋,立下極壞的先例。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指出,日本政府沒有證明排海決定的正當合法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淨化裝置的長期可靠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數據的真實準確性,沒有證明排海對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安全無害,沒有證明監測方案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也沒有同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這「六個沒有」,擊中了日方排海計劃的不正當、不合理、不合法的要害。


海洋是人類生命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全人類共同呵護。日本政府鼓吹排海「安全論」,但這沒有任何事實根據。130萬噸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種具放射性元素,有些半衰期長達數百年,勢必為海洋生態、人類健康安全帶來極大的不可預測的風險。美國海洋實驗室協會曾發表的一份聲明,直指對日本提供的數據並不信服,因為日本「不僅無法檢測到進入水中、底泥和生物體中的物質,而且如果真的發現了,也沒有辦法去除它……這個『妖怪』不可能再回到瓶子裏。」


在處理核污染水方面,本來有多種選擇,但日本偏偏選擇了排海這一最不負責任的方案,有人形容日本是蓄意向全人類發起一場「核戰爭」。


正因此,日本的所作所為激起了鄰國及國際正義人士的嚴厲譴責。由於日方此舉明顯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南太平洋無核區條約》等國際公約,勢必會遭到法律挑戰。事實上,在日本,民眾已拿起法律武器維權;在韓國,也有多個法律團體向法院提起訴訟。韓國政府雖然沒有反對日本排海計劃,但也留有後着,指出一旦日方排放不符合標準,韓方將立即就此向國際法庭提起訴訟;在本港,亦有市民要求特區政府運用國際法維權,而這樣的民意得到了立法會議員及法律專家的支持。


日本政府以全人類的安危作賭注,必然成為全人類的公敵。有報道指出,日本在下年財政預算中另立700億日圓(相當於40億港元),用來處理核污染水的「負面信息」,其實就是國際公關費。這筆費用幾乎是排海預算的20倍。可見排海的最終「成本」不會低。當然,日本付出的最大成本是多年來苦心經營的「負責任」國家形象毀於一旦,這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印證「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道理。



日本一意孤行啟動核污水排海計劃,原因是得到美國的支持,其他西方國家採取了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一些國際環保組織也步調一致地集體噤聲。設若排放核污水的是非西方陣營國家,相信會是截然相反的景象。這足以反映當下的國際政治現實:這是一個強權世界,是被西方話語權壟斷的世界。要建立一個公正道義的世界,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



內容來源:大公報A1、A2版
記者:苑向芹、蘇荣、古倬勳、丁春麗、蘇榕蓉、大公報調查組
報紙編輯:黃皓林、李明逸、陳杰、黃皓林、達芬尼
網絡編輯:蘇萊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大文快報(2023.08.24)周四


180倍,7800噸,1200天


一切劣行早已有跡可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