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為什麽亞運開幕式是「國風科技天花板」?

大公報 大公文匯 2023-12-25



本文要點

古老文明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造就了這場美的盛宴。

9月23日晚,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大蓮花」盛大舉行。開幕式上,歷史的河流從遠古走來,良渚玉琮開啟文明的曙光,將中華五千年的印記呈現在眼前。運動員入場時,地屏之上勾勒出團扇造型,各式各樣的江南元素與景象浮現其中;網幕上,「梅蘭竹菊」主題之窗盡展典雅、吉祥之意。

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呈現多個「中國風」元素,向世界展示詩畫江南。圖為地屏上蓮葉舒展,舞蹈演員翩然起舞,恍若盛開的蓮花。(新華社圖片)

秋分與桂花、水與潮、宋韻與詩詞……從詩畫江南到人文亞運,開幕式以「潮起亞細亞」為主題,通過《國風雅韻》《錢塘潮湧》《攜手同行》三大篇章,以千年文明與現代技術的碰撞,以「水」為串聯,演繹出一幅幅中國式浪漫的唯美畫卷;以東方美學與國際視野的交融與共生,舒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圖景。

煙雨秋色:水墨入詩畫 一橋照雙輝

水是杭州的靈魂。杭州的水是煙雨,是雲霧;是西湖水,是錢塘潮;是縱貫南北千里之境的京杭運河。水是文明的源泉。文明如水,潤物無聲,蘊含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特質和文化內涵。以「水」串聯,展現着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綿延文脈;暈染出詩情畫意、煙雨江南的唯美畫卷;演變為波濤奔湧、潮起之江的動感浪花。

良渚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迎賓表演中使用「水玉琮」敲擊出激昂鼓聲,以水為禮,擊鼓迎賓,營造熱烈的迎賓氛圍。如今,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良渚古城再次成為迎賓焦點。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地標上,以良渚之光盛放秋分之輝──玉鳥飛旋,時空流轉;神徽浮映,古城再現;春華秋實,開拓豐收。適逢中國24節氣秋分這一熱烈與收穫的好時節,用亙古亙今的收穫欣喜,表達東道主杭州迎八方來客的熱情歡愉與開放氣度。
「一座拱宸橋,半部杭州史。」拱宸橋是杭州最重要的城市地標之一。全景立體影像構築的拱宸橋躍然於運河之上,形態逼真、栩栩生動,一岸連接古代,一岸通往現代。橋,象徵着連接、溝通與融合。京杭大運河古今輝映,歷史與現代隔拱宸橋「對望」,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內涵。

萬物共生:最是憶江南 「兩山」薪火傳

開幕式上星光閃爍,90名舞蹈演員化身為「白鷺精靈」,挺立高雅身姿與繁星共舞,輕盈的步伐踏尋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畫卷。80名平衡車演員遨遊於星海之中,身姿舒展、身形飄逸;AR流瀑似星河般傾落,美輪美奐、氣象萬千。
隨後,作為杭州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夢想天堂》與具有江南風格的新概念越劇《憶江南》相攜相和,悠揚之音與婉轉之腔相得益彰,展現獨具地域風格的杭州韻味與浙江旋律。在歌與歌的聯結中,影像從如詩如畫的西子湖畔到綠意盎然的生態家園,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畫卷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幸福圖景交相輝映。
作為「兩山」理念發源地的浙江,在科技與藝術的融合下,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圖景。

拚搏奮進:潮湧錢塘畔 勇做弄潮兒

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位於錢塘江南岸。據浙江省錢塘江管理局專家包增軍和葉曉劼介紹,現行的江道是明清時期逐漸北移定型的。在宋代,「大蓮花」的位置位於江中,是驚濤澎湃的江面,上演過一幕幕「弄潮兒向濤頭立」的精彩畫面。

而在開幕式上,「弄潮兒」乘着衝浪板匯入潮中,身形與浪潮起伏呼應,展現出「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的颯爽英姿與拚搏精神。舞台周邊,「浪花」造型的反重力裝置與錢塘浪潮交融相生,演員以騰躍的身姿展現向上、向前的力量。浪潮的「力與美」在此交匯,以拚搏奮進的姿態彰顯體育精神。

秋日是觀潮的好時節。地屏上,交叉潮、一線潮、回頭潮、魚鱗潮等錢塘潮此起彼伏。這是寫實的潮,潮水的流動與翻湧都經過精準的技術計算,進行超高比例的還原。

當錢江大潮退去,灘塗上生長出蔚為壯觀的「大地之樹」,宛如一幅天然水墨畫卷。錢塘江的自然景觀「潮汐樹」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是錢塘江的雄偉奇觀。潮起潮落,循環往復,潮水「灌溉」大地之樹,帶來生生不息的自然律動。

美美與共:萬里尚為鄰 亞洲共此時

山海相連,人文相親。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現場,和着主題曲《同愛同在》的悠揚旋律,網幕之上,參加本屆亞運會的亞洲45個國家及地區的地標性建築共同構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亞洲畫卷。同時,飄散而來的仿真桂花瓣以及桂花香氛讓全場運動員及觀眾如同身臨東道主杭州的秋日盛景之中,有賓至如歸之意。

「同一片大海和天空,同迎着黎明和繁星……」開幕式主題曲《同愛同在》磅礴大氣,昂揚向上。整篇用一個「同」字貫穿,凸顯同愛同在、同心同創的美好願望。據杭州亞組委執行秘書長、杭州市副市長陳衛強介紹,杭州花了三年的時間徵集、創作、打磨主題歌。最終確定的《同愛同在》表達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網幕中出現的影像也圍繞「亞洲命運共同體」理念,呈現亞洲各地代表性景觀,傳達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熱情呼喚。

特 稿:「讓世界感知中國 認識中國」

9月23日,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現場奏響桂花鼓,歡迎各國運動員入場。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23日晚在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亮相。這場視聽盛宴之所以令人回味,原因在於其淋漓盡致詮釋了「中國風」。香港國學藝術節總監陳慧玲表示,杭州亞運開幕式給她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中國色」。「我看到,中國宋畫山水常見的青碧色無疑是開幕色主色調之一」。如在「水墨入詩畫」章節,領舞者長裙的主色調就是取自宋畫山水青碧色。

開幕式表演借助前沿數字技術,讓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成為移動立體的舞台背景。這幅畫原畫是宋畫最高成就的體現,在絹本上以大青綠設色,畫中山勢綿亙、構思奇巧。正如杭州亞運開幕式總導演沙曉嵐所說,致力於讓《千里江山圖》「活」起來,立體化表現畫中山水意境,「而不是單純做一個背景」。

杭州亞運開幕式幾乎處處皆有中華文化元素。譬如,開幕式當天正值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二十四節氣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秋分則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總結出的豐收在望時節。又如,開幕式將作為杭州市市花的「桂花」意象充分運用,桂花有「蟾宮折桂」的美好寓意,藉此向參賽運動員們表達了取得佳績的祝福。每當運動員入場,兩旁成排的金黃「桂花鼓」奏響激昂的鼓舞之樂;當開幕式尾聲主題曲唱響,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上空飄下仿真桂花瓣,現場甚至飄滿淡淡桂花香,帶來沉浸式感官享受。

陳慧玲說,「中國風」從來都因深厚的沉澱和積累而生,「願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讓世界感知中國,認識中國」。

本屆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的演出,科技元素無處不在。圖為演員在開幕式上扮演「白鷺精靈」與繁星共舞。新華社圖片)

科技頂峰盛宴 勾畫如詩亞運

看得見數字煙花、聽得見錢江潮水、聞得到桂花香氣……23日晚,錢塘江兩岸燈光照耀古今,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將古老文明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生動描繪了中國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浪漫意象。負責開幕式的多位導演和製作人均認為,杭州這座城市的自然美、歷史美、科技美、運動美在開幕式的演出中通過技術和藝術的結合得到了充分展示。「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的科技應用是最豐富的、也是最巧的一次。」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總導演、總製作人沙曉嵐感嘆道。

細數當晚開幕式演出,科技元素無處不在。《國風雅韻》篇章的「燈火耀古今」節目上,寄託着古今美好心願的「孔明燈」升騰而起,溢滿「大蓮花」體育場,融會為點點星河流向遠方。沙曉嵐介紹,「孔明燈」是借助AR技術來完成的。場館上空,AR虛擬半球狀的數字穹頂模擬出籃球、足球等運動項目,彷彿一個無限變幻的巨型科技裝置籠罩在運動賽場上,營造出震撼的立體空間。

數字藝術 富春山居圖「活」起來

裸眼3D的視覺特效啟動全景交互的運動賽場,讓開幕式現場煥新為活力澎湃的「運動浪潮」。時而宋韻風雅,時而錢塘潮湧,時而人間煙火……在裸眼3D技術的加持下,之江大地的萬千氣象躍然眼前,如夢如幻的光影勾勒出如詩如畫的美景。其背後,是由9個IMAX熒幕並排構成的超大網幕,並最大程度做到了「隱身」,配合地屏實現了裸眼3D效果,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演繹空間。

「感覺身臨其境,中國用科技向世界展現了大好河山。」杭州亞運會特邀藝術家晨曉觀看亞運會超大網幕呈現出的效果後大受振奮。晨曉為杭州亞運會奧體中心創作了15mx3m《新富春山居圖》系列繪畫作品,並將《新富春山居圖》通過裸眼3D技術轉化為高科技數字版的作品掛在杭州亞運會主媒體中心。「我的構思和開幕式不謀而合,數字與藝術的雙向奔赴,讓畫面更加立體、生動、飽滿,令人在浙江的綠水青山間徜徉流連。」晨曉如是說。

3D威吔 反重力空中飛旋翻轉

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呈現出獨特的氣質,很大程度上依賴高科技的運用。科技元素從頭至尾充分融入到開幕式的每個節目中,最顯著的應該是中篇《錢塘潮湧》的第一個節目:《弄潮濤頭立》。節目中,兩名舞蹈家使用3D雙威吔,在空中跨步、飛旋、翻轉,時而融合時而分開,實現力與美的完美融合。

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執行導演孟可早前表示,3D雙威吔的運行,技術難度在於確保表演藝術美感的同時還要確保演員的安全,這就要求編排程式上比普通威吔表演翻了數倍。「高難度動作要求舞蹈家在沒有任何借力點的空中實現平衡,場地的風速,威吔的運動速度以及與地屏的配合都是極大挑戰。」孟可說。為了實現理想效果,威吔調控師對機械參數進行更為精細的編排,將各種影響舞美姿態的因素盡量規避,最終讓兩名舞蹈家實現完美融合,形成了一個弄潮兒向濤頭立的「拚搏精神狀態」,使節目呈現出澎湃氣勢。

「在同一個節目中,我們還看到『浪花裝置』在舞台上呈現起伏翻湧的運動姿態。其實,它是對室內蹦極運動項目的一種借鑒。」孟可介紹,導演團隊將室內蹦極運動項目移植到室外,借用浪花的造型形成一個反重力、非常規的運動姿態。「由此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我們對高科技手段的推崇,以及導演團隊的探索精神。」孟可說。

在亞運開幕式上,《富春山居圖》、《千里江山圖》化作一幅流動的畫卷,美輪美奐。(新華社圖片)

靈動柔美:19根「骨骼」支撐 火炬塔如浪花

9月23日晚,承載着全亞洲億萬人熱情的「數字人火炬手」,從錢塘江「踏」着浪花一步步來到杭州奧體中心上空,與奧運冠軍汪順共同點燃杭州亞運會火炬塔「錢江潮湧」。從捲曲着的浪花,到佇立着的浪頭,「錢江潮湧」展現出的力量之韻與靈動柔美,打破了火炬裝置固定不動的常規。

9月23日,火炬手汪順在開幕式上點燃主火炬。(新華社圖片)

要讓一個鋼結構材料,像浪花一樣靈活伸展,難度非常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主創團隊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經過無數次試驗,最終決定運用仿生學原理,將火炬塔的「骨骼」和「皮膚」分開,也就是將機械系統和裝飾系統進行分離,來解決這個難題。大豐實業總工程師嚴華鋒介紹,19根火炬柱就像19根「骨骼」,其中最大的「骨骼」還用了16段柔性分段設計,讓其伸展的最大高度可以達到19.6米。為了讓「骨骼」能靈活運動,還用上了精密滾蛛絲桿結構、鏡像對稱的骨骼系統等技術,完成火炬柱從完全圓形到直線的流暢轉換。

作為火炬塔的神經中樞,「錢江潮湧」還擁有一個「智慧大腦」能同時控制機械、燃燒、燈光、裝飾四大系統的運作,通過與各個系統間的數據共享與交流,精準地指揮每個系統的運作。「智慧大腦」增強了整體安全性和創新性,降低遠程調整和故障排除的難度,減少故障停機時間,以保證杭州亞運會火炬塔以前所未有的「數實結合」的方式被點燃,讓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完美交融。

內有乾坤:毫秒點火反應 無懼狂風暴雨

「我們用超過十級的大風正對着火焰吹,用消防高壓水槍對着火焰一直澆,這樣的情況下,也能保證火炬塔正常運作。」大豐實業總工程師嚴華鋒告訴記者,由於火炬塔安裝的地方沒有任何遮擋,因此要確保亞運火種一直燃燒到閉幕式,確實是一個難點問題。「經過多輪模擬測試,起碼能承受13至14級的大風。同時燃料在點燃前都做了氣化,這樣可以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而且,燃料是從火炬塔裏的高壓噴頭噴出來的,噴頭有自己的『保護傘』,風雨都進不去。」

火炬塔可承受13至14級的大風。圖為火炬塔安裝過程。(受訪者供圖)

嚴華鋒透露,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火炬塔還預備了萬全之策。「就算真的被風吹滅了,噴頭旁邊還裝有4個點火器,火炬一旦熄滅,也會馬上被重新點燃。這個反應,已經實現了毫秒級。也就是說,這個瞬間的速度,在肉眼上是根本不會看到火種熄滅的。」

「錢江潮湧」火炬塔的電機技術同樣「內藏乾坤」。為了確保演出的順利進行,團隊對驅動系統進行了冗餘設計,「即使前端電機失效,備份電機也能保障系統繼續運行,我們還有電動手搖扳手作為最後防線,只為保障火炬的完美演繹。」

場外互動:AR看開幕式 吉祥物探頭問好

智能是杭州亞運會的辦賽理念之一,科技元素融入了籌備的各個環節。為了讓亞運更有「智」感,支付寶團隊憑藉其強大的技術能力,讓觀眾更沉浸、更便捷地享受亞運盛會。

一盞盞融入中國文化元素的許願燈,載着亞運觀眾的祝福飛入夜空……亞運會開幕式上呈現的絢麗畫面令人難忘,這同樣也離不開強大的技術支持。開幕式上,導演團隊突破性地將AR技術用於現場互動,觀眾使用支付寶開發的亞運官方互動小程序,就能配合現場的節目或舞美效果進行多種趣味互動,帶來「吉祥物在大蓮花上探頭問好」這樣的奇妙效果。「我們希望讓幾萬名觀眾,也能參與到開幕式中,成為現場演出的一部分。」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總導演沙曉嵐表示,「這也是智能亞運的一個體現,以科技創新之力,去打造亞運的經典記憶。」

開幕式之外,智能亞運一站通支付寶小程序自上線以來,用戶註冊量已超過1億人。在賽事結束後,智能亞運一站通小程序將通過適當改造和功能迭代,可繼續為城市提供數字化服務,成為珍貴的「亞運遺產」的一部分。 


內容來源:大公報A7、A8

記者:王莉
報紙編輯:牛禾青、王旭、賴國良
網絡編輯:常伯勞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再創歷史!「劍神」張家朗奪冠!


為國爭光,他們做到了!


港隊亞運首金誕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