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奇跡!山野飢寒8天 男拔生飲水維生 仍有謎團未解

大公報 大公文匯 2023-12-25


本文要點

奇跡!失蹤八天終獲救!

失蹤一周的男拔生曾憲哲,連日來一直牽動港人的心,至昨日第八天奇跡般獲救。大公報記者率先到達現場,訪問到首先發現曾憲哲的其中一名消防隊目杜先生,他透露哲仔當時對答清晰,但「不太出聲,只是說好凍」。

AI建奇功!哲仔昨日能及時獲救,除了搜救人員鍥而不捨,還凸顯了本港山野搜救技術與時並進,是次搜救出動無人機拍攝逾萬張照片,經人工智能(AI)圖像識別,終將搜救範圍收窄至馬鞍山郊野公園範圍內的老鼠田坑,成功將他尋獲。憂心忡忡的曾母昨日放下心頭大石,抵達醫院時感謝各界的幫助,並深深感受到香港充滿友愛和溫暖。

17歲拔萃男書院應屆DSE考生曾憲哲(Matthew),上周三(4日)起在馬鞍山郊野公園範圍失蹤,獨自在山野經歷了九號風球和黑色暴雨,至昨日(11日)相隔第八日終於平安獲救,被發現時清醒,並已送往醫院檢查。消息指本身是學校龍舟隊成員的曾憲哲因當日不開心,前往練習龍舟的地點後,上山散心期間睡着,醒來已天黑迷路,結果「愈行愈入」被困荒野多日。

消防杜Sir:他說好凍要衣服

消防隊目杜先生:曾同學對答清晰,但不太出聲,只是說好凍。

據小瀝源消防局B隊的杜姓消防隊目(41歲)指出,他與隊友一行四人,由出發地到曾憲哲的位置大概行了四個多小時,路程險要,在小瀝源老鼠田坑一帶叢林發現曾憲哲,當時他上身沒穿衣服,全身赤裸瑟縮草叢,同事給他穿上一件消防員的衫保暖,又形容他「好聰明」,問他為何會在水澗附近逗留,曾憲哲回應因有水飲,對答有紋有路,但對他為何走到山野又不下山求救就沒有回應,「他不太出聲,只是說好凍」。杜先生表示好開心能救到他,過去14年的消防生涯亦曾有救到人的經歷,形容自己「只是做分內事」。

救援人員成功尋回曾憲哲後,立即替他穿上保暖衣物及作出初步護理。

獲救時全身赤裸 瑟縮草叢

曾憲哲被發現時神志清醒,大腿及膝蓋等位置有擦傷痕跡。

從現場圖片可見,曾憲哲獲救時赤着雙腳坐在山野地上,精神尚佳,手持一樽能量飲品,暫穿上消防處的藍色長袖衫保暖,大腿及膝蓋等位置有擦傷痕跡。據了解,消防員昨午約2時15分在馬鞍山郊野公園範圍內的老鼠田尋獲他。消防處助理消防區長周焯峰交代事件時表示,曾憲哲被發現時神志清醒,沒穿衣物,搜救人員隨即為他進行簡單治理等,其後派出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將他送往東區醫院檢查。曾憲哲在醫院躺卧在推床時,貌似精神不俗,亦有睜眼,身上披着毛毯和錫紙保暖,其間一直有醫護人員在旁。

高級消防隊長張天瑜表示,是次搜索範圍大,佔地約10平方公里,當局曾利用無人機拍攝過萬張相片,配以人工智能(AI)圖像識別系統分析來收窄範圍。張又形容整個搜救行動遇到兩大困難,分別是資訊缺乏,失蹤者亦無攜帶通訊設備,未能通過手機定位尋人,以及是現場地形山勢非常險要,山林密集,其位置距離主要山路約百米,而且在過去一周經歷了颱風及暴雨,令搜索面對更大挑戰。

搜救犬昨日在馬鞍山郊野公園參與搜索。

港島總區警司(行動組)郭家俊表示,灣仔警署本月4日接報一名17歲男子於同日中午12時45分離開其就讀的一間位於九龍城的學校後失蹤,其後透過失蹤者家人、校友、民間團體提供的資料,將事主鎖定於馬鞍山郊野公園,並聯同消防處、民安隊、政府飛行服務隊等展開搜索行動,最終成功把事主尋回。案件繼續交由港島總區失蹤人口調查組跟進,初步相信案件不涉刑事成分。

曾憲哲的父母昨午趕至東區醫院與愛兒見面,曾母說,自從愛兒失蹤的消息獲傳媒報道後,連日來有很多熱心市民提供愛兒的資訊和消息,令她深深感到香港人的友愛和溫暖,又感謝各界過去一星期近乎不眠不休地幫她和家人尋回愛兒。

曾媽媽感謝各界關心,深感香港市民友愛和溫暖。

沒帶手機 增搜救難度

曾憲哲在上周三(4日)中午午飯時間離開學校,僅帶了銀包外出,書包放在學校,而手機放在書包,之後他到旺角東站乘搭屯馬綫前往石門,其後便與家人失聯。曾憲哲去年是學校龍舟隊隊長,為人開朗,今年則是隊員,不時到石門操練,對石門一帶熟悉。曾母表示其子近日飽受胃病及失眠困擾,對精神造成一定影響,要看心理醫生,失蹤當日原本要覆診。

救援人員昨日講述搜救經過,及行動遇到的困難。

不可思議|8日飲水維生?謎團未解

據了解,搜救人員發現曾憲哲時有問他為何自己上山和為何不下山求助,惟當時曾憲哲沒有回應。當人員再問他為何在水澗附近時,則獲回應「因為這裏有水飲」,另表示「因為好凍」故沒有穿上衣物,估計由於早前經歷了颱風及暴雨弄濕衣物,因而脫下濕透的衣物。據悉,被困荒野多日的曾憲哲只靠吃樹葉和野果、飲溪水和雨水保命。

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將曾憲哲送往東區醫院檢查。

攀山專家鍾建民表示,一般未接受過野外求生訓練的人,若在惡劣天氣下迷失方向,其實在山野「捱一晚」,基本上「未至於死」。他建議行山或進行山野活動時,必需攜帶手提電話等通訊設備,亦應至少準備保暖保溫的物品,例如大膠袋、雨褸或「太空墊」,至少一公升的水,一些乾糧及流質食物,以及電筒等。

不過,鍾認為事件「有蹺蹊」,他解釋事主當時什麼都沒有帶上,亦不是野外求生專業,在野外要生存到八日形容為「幾乎不可能」,中間還遭遇惡劣天氣和環境,指事件原因需待警方調查。

同心協力|熱心市民走遍石門大圍 貼尋人告示

今次失蹤事件,牽動港人心。曾憲哲在8天失蹤期間經歷颱風「小犬」及暴雨,山野間生命懸繫一線,有熱心市民連續多日協助尋人,走遍石門至大圍,風暴期間由市區天橋底走至山上幫忙張貼尋人告示;事件在過去幾日的拔萃男書院(男拔)家長群組,也成為熱門討論話題,家長們都每人出一分力,包括協助翻譯尋人告示成為菲律賓文及印尼文,再廣傳給外傭群組,終於創造一次奇跡。

沙田街坊陳先生表示,兒子也是男拔畢業生,所以對男拔學生失蹤特別關心,上周四知悉事件後,他每日也抽空協助尋人,踏着單車在區內的天橋底尋找和張貼告示,後來傳出在山上,他就轉往山上尋人,多日以來合共行走了近20公里,他更在facebook專頁張貼多張到過的地方,「首天找了兩小時,之後每日也幫忙找一兩小時,風暴期間除了八號風球停了一日,也繼續幫手去搵!」

他憶述,前日電召了一架客貨車上山,之後踏單車落山,沿路周圍望,昨日尋回男童的消息傳出時,他正在山上,「我一直認為,他上了山,只是匿藏起來,相信他仍在生,只要相信,就一定有奇跡!」

市民陳先生過去幾天踏着單車到多個地方張貼尋找哲仔的告示。

翻譯菲文印尼文告示廣傳

另外,不少男拔家長們,也有出一分力。男拔家長謝先生表示,家長群組內大家互相溝通,部分會協助上山尋人,若無法身體力行,就協助將尋人告示,翻譯成為菲律賓及印尼文,再傳給外傭,「有家長說,外傭姐姐星期日休息,部分人喜歡上山,而且翻譯成菲律賓及印尼文,多一個人知道和幫忙,就多一線機會,今次絕對是大團圓結果。」

傳統名校生壓力大 專家:應主動求助

17歲拔萃男書院中六生曾憲哲(Matthew)失蹤八日尋回,其母曾稱兒子學業壓力大,近期因胃痛導致失眠及精神困擾,失蹤當日原定要覆診看醫生尋求心理輔導。有心理學家分析,事主跑上山是想逃離現實,釋放壓力,猶如到主題公園放鬆,但主題公園關門必須重返現實,「山」卻不設時限,故他在山上流連多日仍未走出心理困擾。據其經驗所得,積累過多壓力的學生鮮有主動向社工求助,他建議家長善用親子時間,如放工回家後、吃早餐時段等與子女多溝通,若發現有異常,應及早向老師反映,以便跟進,「家長應扮演啦啦隊,為子女打氣」。

有學生輔導顧問向《大公報》表示,傳統名校生的學業壓力較大,包括與同學比成績和父母期望大,「壓力無可避免,關鍵是如何面對及處理」。

17歲拔萃男書院應屆DSE考生曾憲哲上周三起失蹤,至昨日才尋回,全城鬆一口氣。

較少面對面與朋友訴說心聲

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表示,中六生因臨近中學文憑試(DSE)的階段,有形與無形的壓力均大增,包括要備考、補課等,而傳統名校生的學業壓力向來都比較大,壓力更源自多方面,包括擔憂能否考入心儀大學、與同班同學成績比拼、父母對自己的期望等,「壓力是無可避免的,關鍵是如何面對及處理」,多數學生會有自己的興趣,譬如恆常運動、學習樂器等,從中釋放壓力;或向身邊人分享不愉快的事情。不過吳寶城說,現時流行以社交平台分享個人生活,學生較少面對面與朋友訴說心聲,即使面對面傾談亦可能只是「蜻蜓點水」,未必具體說出內心困擾。另外,過去一段時間受疫情影響,有很長時間停課,學校層面(如老師、社工及朋輩)的支援未能發揮作用。

香港心理學協會會長劉英健表示,人面對壓力會有身體反應,自然地選擇逃離現實,學生會離開學校、離家出走,讓自己在寧靜的地方獨處一段時間,「我們周末到迪士尼樂園放鬆,夠鐘就離場,但事主心中的迪士尼樂園是山是大自然,不設時限,一直不下山相信是仍未還原到原先狀態」,而事主沒有攜帶手機的情況,初步判斷是有意不想聯絡他人包括家人,沒有向家人報行蹤、報平安,跳出常規,大自然山景不是學校,不是四面牆的家,又不用被人指指點點,遠離城市中的壓力。劉英健認為,上山算是積極的心理反應,起碼不是跳山、跳樓等輕生行為。

學校可適當安排輔導情緒

劉英健曾在名校提供一對一心理輔導,他指當時輔導的正是因有同學輕生而受情緒困擾的學生,「壓力大又有情緒的學生,多不會主動向外求助」,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他們處於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之間掙扎,自我要平衡本我和超我,否則處理不當就會出現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不過他指壓力除來自學業成績外,亦會有受校園欺凌而產生,故不排除事主或有類似經歷。劉英健建議,學校可適當安排情緒教育,壓力管理等講座或其他形式活動,紓減學生的焦慮不安情緒,家長亦多觀察子女的愛好是否有異常、平日亦要與子女保持溝通,把握親子時間。

對於子女因壓力離家出走或作出自殘等異常行為後如何處理,家庭及親子教育工作者司徒漢明表示,首要是讓子女感受到父母的關懷、支持和愛,家庭是避風港、加油站,父母應扮演啦啦隊的角色為子女打氣,另亦要疏導子女的焦慮不安情緒,並教導如何紓緩壓力,如向家人或朋友傾訴,亦可做運動、聽音樂等,更重要是教導子女以積極樂觀的角度思考,減少鑽牛角尖的機會。不過,司徒漢明說父母若已按上述建議進行,子女仍有失常或自毀等異常情況,這需要向相關專業人士求助。

青協調查:逾半受訪中學生有抑鬱情緒

全港中小學迎來全面復常後首個新學年,學生的身心要適應回歸正常的校園生活。一項調查顯示,學生疫後開學壓力較去年有所放緩,近四成學生最擔憂開學後成績退步;另有近四成學生在新學年首月感到「開心」。此外,逾半數學生出現抑鬱情緒表徵,結果較去年有所上升。香港青年協會媒體輔導中心督導主任陳英杰鼓勵學生注意個人情緒,遇到困難可主動求助。

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2777 8899」於今年9月間,通過問卷形式訪問5504名中一至中六學生,了解他們的開學情緒及適應狀況。調查結果顯示,近四成二(41.8%)學生在疫後的開學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但較去年(46.5%)則有所放緩;另一方面,接近四成學生(38.9%)在新學年首月感到「開心」,自評開心指數為7至10分,至於整體平均為5.8分。

青協呼籲學生注意個人情緒,遇到困難可主動求助。

最擔憂成績退步及學習動力低

在具體的開學壓力調查上,有近四成(38.9%)學生最擔憂「成績退步」、超三成半(36.5%)擔心新學年「學習動力低,難以自律」,另有近三成(29.5%)學生則擔憂「休息時間減少」。

問卷亦參考了美國及台灣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抑鬱量表,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52.3%)受訪學生出現抑鬱情緒表徵,結果較兩年前(51.9%)稍微上升。青協認為,雖不足以判斷受訪者是否已患上抑鬱症,但該問卷結果令人憂慮及值得關注。

切勿把子女活動編排過多

陳英杰表示,隨着社會復常,學生返回實體課堂後,仍需重新適應作息時間,建議家長應循序漸進地為子女安排課外活動,切忌把行程擠滿

陳英杰又鼓勵學生應多加注意個人情緒、心理和社交健康,適時排解負面情緒,遇到困難時可主動向師長、社工和輔導服務尋求協助。

井水集|抗壓和責任教育


失蹤8天的名校中六生曾同學找到了,健康無礙,曾的母親形容這是「奇跡」,感謝所有人的幫助。曾同學獲救令人放下懸在心口的一塊大石,但慶幸之餘,也為社會留下不少反思。


曾同學失蹤的消息傳出後,全城高度關注。在過去的8天裏,颱風「小犬」襲擊香港,天文台掛起九號風球,其後又有紅雨、黑雨,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曾同學如何求生,遭遇過什麼,委實令人好奇。


各方為尋找曾同學付出巨大努力,惡劣天氣下都沒有停止搜救工作。單是消防在搜救期間就派出28輛消防車、9架救護車,動員122名消防員和24名救護員,並出動了無人機。最終找到曾同學後,又安排直升機將他送到醫院檢查身體。


人命關天,付多少代價都是值得的。但就曾同學的個案來看,這些代價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曾同學的失蹤並非不可抗力或外力所造成,而是個人行為。上周三他突然失蹤後,家人憂心如焚,校方也承受很大壓力。搜救人員在惡劣天氣下堅持不懈,是冒着生命危險的,過去不乏搜救人員為了救人而犧牲的情況。


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有困惑煩惱,不足為奇。但正所謂:你有壓力,我有壓力,人人都有壓力。消解壓力的正確方式是勇於面對,而逃避無助於解決問題,莫名失蹤更是糟糕的選擇。退一萬步說,就算一時負氣之下作出魯莽決定,當冷靜下來時,就應該採取理性的行為,包括主動露面或者發出求救信號,讓事件盡快落幕。香港是一個富有愛心的社會,但愛心不能無謂的消費。


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應該從事件中吸取教訓、認真反思,平時多關心孩子的情緒,及時疏導,而加強對年輕人的抗壓和責任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內容來源:大公報A1、A2

報紙記者:葉浩源 楊州 賴震雄 調查組

報紙編輯:鄭小萍 徐家寶 馮嘉諾 鐘偉畧
網絡編輯:Akira
審校:蘇萊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終於找到他了!


這是誰的1800萬?別任性,快來領!


領跑全球!華為5.5G來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