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有一顆星星以他命名……
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祖國再窮,是自己的;而且正因為她貧窮落後,更需要我們去努力改變她的面貌。
1913年的今天,「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出生於浙江紹興。
1964年的今天,51歲的他見證了親自研製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聲東方巨響,成為了他一生中最難忘的生日禮物。
今天,我們也來為他慶生:
回顧這位科學家的一生,內心除了情感激蕩與敬佩,還有深深的感動……
「三強」原本只是一個綽號
其實,錢三強的原名是「錢秉穹」。
1913年10月16日,文字學家錢玄同喜迎新生兒,他按「東」字韻,給兒子起名「秉穹」。
1919年,錢玄同把6歲的錢秉穹送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小發蒙,第二年轉學到孔德學校。
錢秉穹在孔德學校有兩位最要好的同學:一位叫周豐一,是周作人的兒子;另一位叫李志中。三人感情深厚,其中李志中年齡最大,個頭最高,但身體最瘦弱;周豐一年齡次之,身材居中;錢秉穹年紀最小,個子最矮,但身體最結實,還是校籃球隊的主力後衛。詼諧的周豐一給老大李志中取了個綽號叫「大弱」,給三弟錢秉穹取了個綽號叫「三強」。
1926年冬天,錢秉穹的母親徐婠貞不幸患子宮頸腫瘤,住院採用鐳照射治療,每天費用高達二十幾塊大洋,請不起陪護。好長一段時間,大哥秉雄和秉穹輪流到醫院照顧母親。兩個鐵哥們兒惦記不能來校正常上課的秉穹,通過書信告知課業進度和學校班級的趣聞。
有一次,錢玄同無意中看到一封書信,寫信人是「大弱」,收信人是「三強」。他問秉穹這是誰寫給誰的,秉穹說了同學周豐一起外號的事。沒想到,錢玄同竟然問,你願意改名為「三強」嗎?
原來錢玄同覺得「三強」這個名字通俗易懂,正符合自己宣導的新文化運動宗旨。錢秉穹點頭答應,從此他就成了「錢三強」。
「從牛到愛」:一生的座右銘
1928年,錢三強讀到孫中山的《建國方略》,書中儼然規劃了一幅現代中國藍圖。「可是合上書本一想,由落後到富強,由黑暗到光明,期間有多麼長多麼大的空白要去填充啊!朦朧中感到有責任回應孫先生的主張。」
而要使國家擺脫多少年來受帝國主義侵略的屈辱,走向富強,除去建立強大的工業,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別無他途。
1929年,錢三強考進北京大學理科預科,預備在這裏適應英文,備考南洋大學(後來的上海交通大學)學電機工程。他讀了不少科學著作,其中英國科學家羅梭的《原子新論》對他轉變學習興趣產生了重要影響。「這本書對原子構造給出了簡明扼要的敘述,這些使我的興趣逐漸轉到物質結構上來了。」
從此,中國少了一名電機工程師,而一名實驗物理學家在悄然成長。
1932年,19歲的錢三強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重讀一年級。有同學勸阻他,但他還是那個牛脾氣,認准了就要去做,非達目的不可。
錢玄同對錢三強改變初衷考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做法,持「主張完全要用自己的興趣來決定,萬不可由別人用了功利主義做標準來『指派』」的態度,並且別出心裁書寫了「從牛到愛」四個字送給他,其寓意有二:一是勉勵錢三強發揚屬牛的那股子牛勁;二是在科學上不斷進取,向牛頓、愛因斯坦學習。
自那以後,錢三強以「從牛到愛」為座右銘,人到哪裏就把它帶到哪裏,曾經帶到了巴黎和里昂,後又帶回國,相伴整整60年。
1992年錢三強逝世後,這四個遒勁有力的隸體字,被刻在北京福田公墓錢三強墓的大理石蓋石上,下面埋着錢三強的部分骨灰,緊挨着父親錢玄同和母親徐琯貞的墓,他們相依着安息在福田。
出國留學,師從「小居里夫人」
1936年,錢三強擔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嚴濟慈的助理。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錢三強後來描述當時的心跡說:「侵略者的鐵蹄踏到了中國人的脊樑上……民眾的心在劇痛、在流血!加之,家父由於憂憤國勢,高血壓驟然加重,凶吉難卜。我開始躊躇了,國難家患臨頭,我能忍心離去嗎?」
於是他準備給已在巴黎的嚴濟慈發電報,告訴他暫不去法國求學了。
錢玄同察覺了錢三強的心思,強忍痛苦和離愁勸導:「這次出國,是極難得的機會。你學的東西,將來對國家是有用的。報效祖國,造福社會,路程遠得很哩!男兒之志,不能只顧近憂啊!」
他又對錢三強動之以情:「我的體質雖不如你們的伯父和祖父,他們都活到七十四五歲,但我想我活到六十多歲是可能的。」
1937年7月17日,在父親的勸慰下,錢三強奔着「學以致用,報效祖國」的目標離開了北平,踏上了遠去巴黎的行程。
在法國,錢三強師從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伊萊娜•居里,她是居里夫婦的女兒,與丈夫弗萊德里克•約里奧一同被稱為「小居里夫婦」。對於錢三強勤學嚴謹的態度和過硬的本領,「小居里夫婦」十分欣賞,他很快獲得了博士學位。
1946年春天,錢三強與清華大學同班同學何澤慧在巴黎結婚。這對核子物理學界的「金童玉女」,共同開啟了新的科學生涯。
婚後不久,錢三強迎來自己事業的高峰期。歷經幾個月的艱苦努力,錢三強與何澤慧在難以計數的裂變徑跡中,發現了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此前國際上一直認為,原子核分裂只可能分為兩個碎片。這一發現被認為是二戰後核子物理研究的重要成果,西方媒體用《中國的居里夫婦發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這樣的標題予以報道。
多年後,居里夫人的孫女、「小居里夫人」的女兒郎之萬-約里奧回憶錢三強說:「他是一個常掛微笑的年輕人,經常周日來我家拜訪。」
在採訪中,郎之萬-約里奧打開那封錢三強1949年寫給她父母的信,輕聲朗讀:「我知道人民的勝利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為了能獲得徹底的勝利,每個人都應當做出自己的貢獻,全國有很多愛國同胞為此做出了犧牲,如果我能夠用一生的某個階段來參加國家的重建工作,也是『為勝利而犧牲』。」
「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祖國」
1947年,34歲的錢三強成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最年輕的研究導師之一,也是第一個獲得該職位的中國人。當大家都以為錢三強將長期留在居里實驗室工作下去時,他卻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回國。
面對大家的不解,錢三強回答:「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祖國再窮,是自己的;而且正因為她貧窮落後,更需要我們去努力改變她的面貌。」
1948年5月,錢三強夫婦抱着剛半歲的女兒,回到戰亂中的祖國,開始了他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奮鬥的歷程。
1949年北平解放後,中共中央派錢三強去巴黎出席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他想趁機找自己的老師居里先生幫忙購買一些實驗儀器,就試着跟中央張口要20萬美元。
等了三天不見回音,錢三強開始忐忑不安,他埋怨自己書生氣太重,不識時務:「戰爭還沒有停息,剛解放的城市百廢待舉,農村要生產自救,經濟狀況何等困難,國家怎麼可能在這種時候撥出外匯買科學儀器呢?」
第四天,錢三強被叫到了中南海。「你那個建議,中央研究過了,認為很好。我們清查了一下國庫,還有一部分美金,國家有這個力量,決定給予你們支持。在代表團的款項內,先撥出5萬美元供你使用。」時任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把中央的意見告訴他。
當時的喜悅、激動,多少年後錢三強都還記得:「這些美元散發出一股黴味,顯然是剛從潮濕的庫洞中取出來的。不曉得戰亂中它曾有過多少血與火的經歷,今天卻把它交給了一位普通的科學工作者……」
錢三強把這筆錢帶到了國外。由於無法親自到達巴黎,他就把錢托人分別轉給了時稱「法楊」的楊承宗和「英楊」的楊澄中。二楊不負所托,利用這筆錢置辦了不少珍貴的儀器設備帶回中國。
「這是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好好幹!」
新中國成立後,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原子能事業的開創工作中。他在中國科學院擔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他在回憶文章裏說:「全所只有五個人,除了我當時兼任所長,還有研究員何澤慧……當局每月撥給的全部經費,只夠購買十幾隻真空管;實驗室內空空蕩蕩,儀器設備奇缺。我們只好騎着自行車大街小巷跑舊貨攤、廢品站。我們還從天橋拍賣行買回一台舊車床,自己製作一些簡單儀器。」
1953年,錢三強向黨中央建議發展原子能事業,引起了黨中央高度重視。第二年,在地質學家李四光的主持下,中國地質勘探隊首次發現鈾礦資源,並採集出第一塊鈾礦石。
1955年,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正在舉行,這場會議的主題是研究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錢三強曾回憶說:「我把帶去的自己製造的蓋革計數器放在會議桌上,把鈾礦石裝進口袋裏,然後從桌旁走過,計數器便立刻發出嘎、嘎、嘎的響聲,這時全場都高興地笑起來。有的領導人興趣濃厚,還親自做了實驗……」
那次會上,毛澤東一邊用探測器測量着礦石,一邊說:「這件事總是要抓的。現在到時候了,該抓了。」「這是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好好幹!」
他領導的原子能研究所,「滿門忠孝」
然而,就在中國的原子能事業步入正軌時, 1959年6月,蘇聯政府突然單方面終止協定,並要求撤走全部在華專家。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我國決定自力更生研製原子彈。
蘇聯專家撤走後,當務之急是重新排兵布陣。此時的錢三強身兼數職,他是當時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又是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同時還是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不僅承擔了繁重的科技攻關任務,還肩負起向核武器研製的關鍵崗位輸送人才的使命。
在他的推薦下,著名核子物理學家鄧稼先奔赴荒漠,負責原子彈理論設計,從此隱姓埋名,一幹就是28年;
他推薦自己的「左膀右臂」王淦昌、彭桓武擔任核武器研究所學術帶頭人,王淦昌在接受任務時說:「我願以身許國!」彭桓武說:「國家需要我,我去!」;
他邀請核子物理學家王承書三次轉行,從零開始,王承書三次堅定的回答都是:「我願意!」;
年僅35歲的朱光亞被他推薦到核武器研究所,並成長為我國國防科學技術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之一;
接下分離鈾同位素重任的吳征鎧,為第一顆原子彈原料的分離打下基礎;
程開甲則負責創辦核武器試驗研究,並主持開展核子試驗準備工作;
被他指派擔任小組「帶頭人」的王方定,帶領組員在簡陋工棚裏經過數百次試驗,終於成功研製出原子彈的關鍵部件——點火中子源。
許多重量級科學家——郭永懷、于敏、周光召、黃祖洽、陳能寬、呂敏、陸祖蔭、忻賢傑、胡仁宇、林傳騮……他們那段人生轉折性的經歷,幾乎都與錢三強有關。他們為中國核子試驗事業科研攻關,為核武器試驗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統計,1959年到1965年期間,原子能研究所共向全國輸送科技人員900多人,為兄弟單位培訓了1700多名科技幹部,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成為了「兩彈」攻關和核科研中的中堅力量 ,在被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中,有15人由錢三強動員回國,其中7人由他推薦到核武器研製一線。
有人稱,錢三強領導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滿門忠孝」!
1964年10月17日,《大公報》頭版報道版面。
20年前,有一顆星星以他命名……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一聲驚雷般的巨響打破寂靜,巨大蘑菇雲在新疆羅布泊荒漠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中國從此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這一天,恰巧也是「中國原子彈之父」、物理學家錢三強51歲的生日。
1964年10月16日,激動人心的一刻終於到來,羅布泊的那聲巨響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
1992年6月28日,為中國原子能事業奉獻了一生的錢三強與世長辭,享年79歲。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隆重表彰為「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錢三強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3年10月17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將國際編號25240號小行星命名為「錢三強星」。
1992年4月,錢三強、何澤慧夫婦在中國科學院第6次學部委員大會上。新華社
今天,59年前那聲爆炸的餘音,還在庇護着我們;今天,就舉頭望望天,向這位科學家行一個注目禮:生日快樂!
綜合:新華社、學習時報、科技日報、中國核工業
編輯:常伯勞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