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文專訪李家超:「我是一個心急的人,但策略性的事情要部署好」

大公報 大公文匯 2023-12-25


本文要點

李家超到訪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接受大公報、文匯報聯合專訪。

李家超表示,我們要發揮香港「一國兩制」 的優勢,聯通內地和世界。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如果用八個字概括我上任一年多以來的工作和未來的打算,我會用『迎難而上』與『攻防兼備』。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後的首個周六,到訪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並接受大公報總編輯于世俊、文匯報總編輯吳明聯合專訪。他全面介紹了施政報告的四大特點,強調是既與去年首份施政報告一脈相承,又從更廣闊層面對接國家政策部署。

李家超接受大公報及香港文訪問。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我們要發揮香港國際化城市的獨特優勢,聯通內地和世界」,「要對接好包括河套規劃等重大發展,優先發展好創科產業。」他鏗鏘有力地說。
李家超在訪問中首先介紹這份施政報告其中四大特點。他說,報告涵蓋廣泛的同時,在重點方面,是有焦點去處理的;報告有宏觀也有微觀的措施;既注重香港內部又有外部的商機有願景方面也有實事求是的內容。面對老大難問題如「劏房」,則展現出管治與承擔的意志。
記者觀察到,李家超在訪問中不斷提到香港的優勢,「香港不是一個普通的城市,是在一個『一國兩制』之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國際城市。」「我們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地方,營商環境很友善,很低稅率,我們崇尚生活權利自由,是一個很有趣味的城市。我經常形容這些是香港的DNA,不會消失的。」他逐一列舉說,儘管這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但他強調,我們還可以把獨特優勢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抓好機遇 發揮好自身DNA優勢
知道自己的優勢,更要抓住發展機遇。李家超對此娓娓道來,他表示,除了「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八大中心」定位外,我們要用好全世界的幾個主流機遇,第一個就是科技,科技目前是香港的重點。第二是綠色發展,在施政報告中,很大重點是關於低碳、零碳發展以及綠色產業,強化產業中的整個綠色發展。在金融方面,開創綠色金融,綠色的科技以及綠色交通等。香港在利用好機遇的同時也發揮好自身的優勢,做到相輔相成,且將機遇作為產業化向前推動。
事實上,在促進本港與內地在政策協調、基礎設施連接,以及融入大灣區發展方面,施政報告有着更詳細而具體的着墨。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方面,李家超表示,河套合作區是港深雙贏的規劃。香港具特殊的優勢,其中香港比較國際化以及擁有眾多人才,香港的科研結論七成都被評為優秀,目前我們要做好的是將科研的成果轉換成產品。特區政府亦做了不少舉措,包括去年設立「產學研1+計劃」,以激勵產學研協作,推動「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今年施政報告又推出「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推動下游的新型工業發展。
兩地聯手 河套區建設相得益彰
李家超認為,河套規劃是一個創新示範區,很多新的項目都可以實行,包括河套合作區內跨境資金流動、研究或試驗而採集的數據和樣本,包括臨床生物樣本的交流。香港與內地強強聯手,就會相得益彰。

施政報告把河套區作為香港創科發展的重鎮。

包括河套區在內的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動能。特區政府在粵港、港深合作機制下成立「對接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專班」,就北部都會區相關事宜,加強香港與內地的溝通和協作,為大灣區發展注入新動力。李家超表示,專班會定期和不定期開會,就北部都會區相關的合作對接範疇進行溝通,他認為對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有明顯成效。他續說,大家研究探討的時候我們探索到一個最好的融合,他指出:「當香港拿出最好的,深圳那邊拿出最好的時候,那就是強強聯手了。」
殫精竭慮謀劃香港未來發展,特首任重道遠,過去一年多來的工作成績已是有目共睹,被問到過去一年來的心路歷程時,思考了一下說:「使命很大,責任很重,因為每一個決策都影響了香港的700多萬人。」
那麼這一年心態上可有變化?「我的感覺就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為太多事情要做,而且要久久為功。雖然我是一個心急的人,短期即時的措施可以做好,但是長遠的願景政策,策略性的事情一定要部署好。」李家超展現出來的是一貫的務實與誠懇。
當被問到如何概括過去一年工作以及未來打算時,李家超表示,「我會用『迎難而上』與『攻防兼備』概括」
特首金句
  • 「我們有香港觀,也要有大局觀,更要有國家觀和國際觀,連成一線,一脈相承。」
  • 「香港拿最好的出來,深圳拿最好的出來,我們是強強聯手,共同發展。」
  • 「有些項目我覺得是首要的,例如體現『攻』的是我們的科技。所以重點就是河套建設,沒有創科就沒有未來,這個是毫無疑問的。」
提升效能|壓力變動力 追時間 追項目 追成效
今年的施政報告設立了八個全新或加強的專責辦公室,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要進一步落實體系建設,明確不同辦公室的權責,有力推動「以結果為目標」的管治文化,讓優秀的公務員團隊運作得更好。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多個專責辦公室,深化「以結果為目標」的管治文化,讓公務員團隊運作得更好。

李家超指出,習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說,不斷提高治理水平,其中包括三個領域,第一是體系建設,第二是執行效能,以及最後第三點是執行效果。李家超指出,設立不同的辦公室,就是落實體系建設,規定不同辦公室的權責,更聚焦發展該辦公室的項目,推動「以結果為目標」的管治文化。此外,辦公室的首長或局長被賦予了責任,他們需要負責辦公室是否成功。當出現某些問題或工作未能達標,領導就要介入。
李家超形容每個辦公室如同一個「家庭」,每一個家庭都想讓子女有好的成績、健康、有活力、開心。權責清晰會讓領導辦公室的首長更加投入自發性去推動落實某些措施。「我開心的是,我們這次的施政報告,很多是公務員同事建議出來的。」
「香港公務員是優秀的,這麼多年以來在世界競爭力報告,香港公務員的效率都被評為第一或第二。」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150個指標,當中73個為新指標,77個為去年訂立而繼續生效的延續指標。李家超說,定了這麼多個指標,其實想傳承深化「以結果為目標」,改造政府文化。
被問到是否給司長和副司長很多壓力時,李家超回答說:「是動力」,他解釋說,我們現在需要追時間、追項目、追成效,司長和副司長猶如是一艘船的船長,水手又多了,一齊去做,速度就變快了。
向市民詳細解說
談字數
今年這份施政報告是三萬五千字,比上年的施政報告大約三萬一千字,多了四千字,其實為什麼?李家超談到超長施政報告是因為「這是政府團隊很用心去做的,所以我們整理了之後,決定把大家這麼用心去做的一份施政報告,盡量去向市民解釋交代,讓市民明白我們想幫他們做什麼,所以我希望大家包涵一下字數多了」。
談特點
施政報告涵蓋640項政策措施。李家超解說這麼豐富的內涵有幾個特點,第一,涵蓋是廣泛的,但是也在重點方面,是有焦點性去處理的;另外,施政報告裏面也有宏觀性的措施,也有微觀性的措施。舉例來說,微觀的有安老、照顧者、殘疾人士以及照顧少數族裔;宏觀方面,例如提高治理水平等。
另外,報告既有內部又有外部的。內部是看香港外部方面,則是看商機,區域合作,全面國際化等。另外還有前瞻性的,以及實事求是的內容。此外,面對老大難問題,例如「劏房」,則展現管治和承擔的意志。「所以是既有『攻』也有『防』。」

聚焦醫療社福教育回應市民訴求

今年的施政報告涵蓋範圍廣泛,在資源投放上既立足長遠,謀劃香港未來發展,同時着力建立一個關愛共融社會,「重點仍然是放在醫療社福和教育」。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訪問中誠懇地表示,明白社會很多領域都希望有更多資源分配,但始終特區政府要在有限資源之下分配重點優次事項,希望市民理解。

特區政府在醫療領域投入大量資源。

另一方面,積極推動中醫藥發展是今年施政報告的一大亮點,《大公報》早前亦推出多個探討中醫藥發展的報道。李家超表示,中醫藥是國家的寶藏,而發展中醫藥是一個長遠的、久久為功的工程。

近年來,《大公報》關注弘揚中華文化,關注中醫藥發展,先後推出多個專題系列報道中醫藥發展的新路向,在施政報告中得到了有力回應。「中醫藥是中國的寶藏。中醫既包括治療,調理也很重要,平時吃的食療都是幫助我們身體健康。」李家超說。
建數碼中藥平台 共享共用
新一份施政報告繼續積極推動中醫藥發展,提出會以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為平台,加快推動中藥信息化及數碼化並促進共享共用,例如明年初完成構建「數碼化中藥平台」,並開放作中藥鑒別及教育用途。

區政府力推動中醫藥發展

同樣地,民間對於中醫藥服務的需求愈來愈大,《大公報》報道,政府資助的18區中醫藥診所一籌難求。當被問及政府會否考慮增加名額時,李家超誠懇地表示,政府分配資源最多的三個方面分別是福利、醫療和教育,三領域支出總和約佔政府總支出的60%。「我有15個局,如同我有15個子女,理論上如果平均分配資源是每人十五分之一,即是大約6.67%,但是我在這三個領域都投入了20%,其實資源投入比其他多三倍。」
他指出,政府需要考慮在有限資源之下怎樣分配重點優次,而在諮詢期間聽到不少意見後,他了解到大部分市民仍然希望把重點放在福利、醫療和教育三個方面。目前,政府在醫療方面的投入已經比其他大部分領域更多,而政府亦需要照顧其他方面,因此希望得到市民的理解。
加快新藥審批 帶動產業發展
香港的醫療體系是一項優勢。李家超又說,施政報告還提出一些前瞻性措施,因此施政報告提出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籌備辦公室,邁向以「第一層審批」方式審批新藥物和醫療器械的註冊申請,加快新藥審批和臨床應用,帶動產業發展。在面對老大難問題時,政府亦展現管治意志,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深入調研並提出解決方案。
多管齊下|鼓勵生育 目標出生率2.1%
「我希望很清晰地告訴社會,我們鼓勵生育。」出生率下跌及人口老化等,是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普遍面對的問題。香港的出生率持續處於低水平,此次施政報告中提出了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策,包括新生嬰兒獎勵金、提高與居所有關的稅項扣除最高限額、資助出售單位優先安排、公屋優先安排等。數字顯示,香港生育率持續多年不斷下跌至0.9%。「我們希望有2.1%的出生率」,行政長官李家超對此表示,政府鼓勵生育的政策出台,雖然無法立刻改變人們的想法,但也會逐步產生綜合性影響,具有引導性。

施政報告提出新生嬰兒獎勵金等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策。

談到新出台的生育政策,李家超坦言,生育問題是很複雜的問題,大家對於生育的想法也不一樣。人們做出的決定和生育意願並不是完全取決於政府政策,但政府政策的確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他指出,首先,這項政策並不只提供單一的金錢獎勵,而且也包括了上樓的優先安排、免稅額度的提高等,多元配合。另外,此次施政報告也推出了支援輔助生育和育兒的的政策,通過增加「社區保姆」和津貼等支援措施,為有意願生育的家庭減輕後顧之憂。

適時調整|「辣招」針對炒樓 非永久措施

施政報告就股市和樓市都提出相應「減辣」措施,不過市場有聲音認為減少的「辣度」傾向保守。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施政報告推出調整樓市需求管理措施,目的是希望市場健康發展,樓價不會大上大落,同時讓市民了解清晰的政策方向。日後會否撤辣會持續留意市場發展。至於股市方面,李家超認為,不能只看印花稅調整,政府有短中長期措施推動股市流動性,包括極端天氣下停市與否的安排。

冀樓價不會大上大落
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買家印花稅(BSD)與新住宅印花稅(NRSD)稅率,兩者均由原來15%,大幅下調至7.5%,而額外印花稅(SSD)的適用年期,由3年縮短至2年。另為吸引專才落戶,合資格外來人才徵收辣稅方式,由「先徵後退」改為「先免後徵」,即置業時暫免付稅,若其後未成為永久居民,才需繳稅。

李家超指出,政府當年推出「辣招」的目的是阻止炒家炒賣,希望市場正常發展,並非要控制樓市。「我們希望樓市穩健地發展,健康地發展,因此需要『辣招』穩定樓市。惟『辣招』是需求管控措施,並非要永遠推行。」他表示,政府在平衡因素後,認為目前是適當階段作出調整。對於日後會否完全「撤辣」,李家超表示會持續留意市場發展。
便利旅客|開放中英街 研人面識別「跨境」

大公報》今年5月推出沙頭角新藍圖系列報道,引起特區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

《大公報》今年5月推出沙頭角新藍圖系列報道,引發特區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建設沙頭角文化旅遊區,由明年1月起逐步開放沙頭角禁區(不包括中英街)。被問到開放沙頭角禁區的事宜,李家超說,港深雙方在有關方面有很多接觸和溝通,「在沙頭角發展旅遊區是共識,我們只是如何共同解決中英街。」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會共同研究香港沙頭角和深圳沙頭角發展文化旅遊區的可行性,包括研究讓兩地旅客更便利進出旅遊區的安排。

深港共研拓沙頭角文旅遊
李家超強調,施政報告所寫的一定會實行,希望將沙頭角發展成為旅遊區。他續說,目前仍需要探討中英街問題,中英街是兩地人民都可以經過,但不是真真正正的口岸區,因為「打開門必須確保風險可控」,他舉例說,目前走私的問題仍然存在。李家超希望運用科技的力量,例如運用預先登記制度,以及應用人面識別科技便利現時可進出中英街人士往來。他說,港深雙方都有這方面的探討,「但是,我們要按部就班的,因為(一旦)一蹴而就,有些新的風險我們未必考慮得到。」
至於開放的時間表,李家超指出,他是心急的人,他已經交代保安局局長以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推動此事。他強調,很多項目都很想盡快推出,但需要分優次。他認為河套規劃是首要項目,「因為無科技,就無未來。」

深入調研|增加房屋供應 有序改善「劏房」

施政報告首次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為「劏房」定下最低標準。由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房屋局局長任副組長。工作組以十個月時間作深入調研。李家超說,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會有序、小心處理多年累積的問題,縱然自己非常心急,但由於涉及20多萬個住戶,不能一蹴即就。

「工作組會探訪一些住戶,了解實際情況,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李家超說,工作組會研究為何會產生「劏房」,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工作組將會提出建議,大家都可以充分討論,集思廣益,集中智慧,共同去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不可以太過一蹴即就,需要有序進行。
李家超指出,隨着增加公私營房屋供應,目前有契機解決累積多年的「劏房」問題,希望踏出正確一步,將「劏房」形勢逆轉,邁向正確目標。「劏房」涉及約11萬戶,約20萬人,政府會定下標準,確保政策能精準有序改善「劏房」問題。
「限售」需考慮香港競爭力
坊間建議重推首次置業貸款計劃以及設定限售,李家超說,在制定施政報告時一定會考慮坊間的意見。特區政府推出各項政策幫助市民「上車」,包括有為樓價一千萬港元的物業,最高可做按揭增至九成。至於是否限售,他認為香港是自由的市場,是自由的經濟體;如果實行限售需要考慮整體的競爭力,香港需要與全世界競爭,香港亦需要吸引他人投資。
「香港不能獨善其身,我們不是身在孤島,我們是和全世界競爭,特別是在區域裏面的競爭都很激烈。」李家超指出,香港吸引其他人過來投資,無論是內地或者外地。他舉例,施政報告提出為外來人才的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徵」;「辣招」減一半;落實「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三千萬元或以上的合資格投資者,可以透過計劃申請來港,這些政策目的都是吸引外國的投資者。

曾赴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感受強烈

「愛國主義教育關鍵在於培育愛國情懷。」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新措施,包括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成立兩所博物館介紹抗戰歷史等。李家超認為,愛國主義教育需入腦入心當中分為認知和情感兩個層次,他以親身去過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圓明園廢墟的強烈感受為例,指出情感需要親身經歷來培育,強調政府會多部門協同,在不同方面做好愛國主義教育,久久為功。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南京市水西門大街,記錄了當年的事實。

「愛國主義教育是天經地義的。」談到2019年黑暴給香港帶來的傷痛,李家超直言以前的教育做得不足夠。「我們以前的教育,是認識國家、認識國情、認識歷史、認識文化,但是未到一個層次,就是主動愛國。」李家超舉例,一個人讀歐洲史,並不會變成一個歐洲國家的愛國者,只是認識它,但並沒有這種情懷。「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是一種情懷,先有國後有家。」

多部門協同 多方面推廣

特區政府正推動多部門在不同方面做好愛國主義教育。

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要建立以愛國愛港為核心、與「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增強市民對國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把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李家超表示,他要求在政務司司長轄下的「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統籌不同的領域。文體旅局、教育局、民青局、商經局等不同部門,都會有對應的工作。李家超舉例說,在商務的融合過程中,大家可以看到國家在很多政策上特別優待香港,簡單來說,與內地各城市各省份不同,香港所有財政都不用上繳中央
防止「交功課式」應付
李家超又強調,愛國主義有自發性和主導性,涉及在不同領域的人士和不同的政府部門,政府要滲透在每一個方面做工作,久久為功。他認同愛國主義教育要注重實際效果,入腦入心,防止「交功課式」的教育。
李家超認為,愛國主義教育有認知和情感兩個層次。認知的問題比較容易,可以通過書本、講學達到,而情感的問題則需要親身經歷「我自己曾去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去看過我們圓明園被人破壞的遺跡,感受十分強烈。」

強化競爭|成立「應科大」 新思維育才招才

特區政府以開創性思維搶人才、留人才。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了開放越南人才來港就業的簽證政策,同時開放老撾及尼泊爾人才來港就業、受訓和就讀教資會資助院校。報告同時會增強職專教育,推動成立應用科技大學。
「人才辦」月底成立
政府將在本月底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為來港人才提供服務和幫助。李家超表示,對越南、老撾及尼泊爾這三個國家入境政策的開放,都是按部就班有計劃進行的。每個國家的發展情況都不一樣,這三個國家在不同行業都有人才,早在2021年,香港就已經向越南學生開放了留學簽證。
李家超坦言,在研究政策時,政府亦有考慮過風險問題,但相信風險在可控範圍內,且越南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已經有不少港商在越南發展。
在本地人才教育,包括增強職業專才教育發展方面,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會推動成立應用科技大學,大力提升職業專才教育獲得大學學位地位,達到「行行出狀元」的目標。應用科學大學會與專業技術業界緊密合作,在課程內融入豐富的實習和職場學習機會,加強栽培學生的應用能力。

施政報告表明會增強職專教育,推動成立應用科技大學。

「我們開創性地推動應用科學大學」。李家超表示,「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為八個重點領域的發展中心,香港需要人才,且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例如我們除了要工程師,我們還需要一些機械師;我們基建工程很多,我們的交通發展是產業化,這方面是否一定要由一些本科大學走出來?有些應用科學的更重要!」

愛國教育及人才政策重點

全方位提升本港愛國教育

  • 把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 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
  • 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
  • 設兩所博物館介紹國家發展和抗戰歷史
  • 明年起舉辦「中華文化節」
搶人才留人才

特區政府正招攬各地專才,以增強香港的競爭力。

  • 在10月底成立實體「人才服務辦公室」
  • 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至184間
小特寫|記憶力驚人

李家超來到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錄影室接受訪問。(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去年我們坐在這個背景板前面,記得好清楚。今年有變化哦,換到呢邊來了……」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第二份施政報告後的首個周末,再一次欣然應邀來到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錄影室,剛坐下來,就察覺錄影室的布置與去年接受訪問時有所不同。可見他果真記憶力驚人。
這一次,他坐在清爽的天藍色背景前,面對大公報總編輯于世俊、香港文匯報總編輯吳明的提問,不論是宏觀還是微觀,不論是經濟、民生,還是教育政策等,李家超都一一解說,原定40分鐘的訪問,延長到一個多小時,在助手一再提醒下,大家仍意猶未盡。

李家超接受大公報及香港文匯報訪問。圖為特首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李大宏親切握手。(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非常感謝你們的專業採訪!」當日已連趕多場活動的李家超,還要趕下一場。他與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李大宏握手告別時表示,「兩位老總問得很尖銳,激發我把施政理念和背景原因都解說出來。」李大宏感謝特首接受訪問,表示大家收集了最近社會各方面意見,藉這個機會替讀者和網民提問。


內容來源:大公報A1、A2、A3

報紙記者:吳俊宏、劉旅程、李清、麥潤田、義昊、李天源、龔學鳴、

報紙編輯:鄭小萍、徐家寶、杜樂民、劉國光、劉子康

網絡編輯:常伯勞

審校:京辰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我還是幾乎每天都做噩夢。」


這兩萬能撬動香港的未來嗎?


「我對香港的前景看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