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拆光霓虹招牌?真相在這裏!
在保障公眾安全的同時,香港的霓虹燈文化如何保育和傳承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
近日,有內地網友發文稱,香港要引入內地城管的管理辦法,將霓虹招牌統統拆掉,並配上多個霓虹招牌被裝車運走的圖片,引發網絡關注。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查證後發現,三張配圖中有兩張都是經後期處理的圖片,並非真實照片。
引發網絡關注的配圖中,有兩張都是經後期處理的圖片,並非真實照片。(微博截圖)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屋宇署資料顯示,小型招牌(含霓虹招牌)只要符合相關安全要求,是可以保留使用的。
自2014年起,特區政府出於安全考慮,開始拆卸一些隱藏「殺機」的霓虹燈牌。近年來,香港屋宇署也加強針對危險及無人維護招牌的管理,挑選人流多及交通流量大的區域進行定期巡視招牌行動,以保障公眾安全。
由霓虹燈招牌建構舊香港光影隧道。(大公文匯全媒體資料圖)
相關人士透露,有關部門並無集中清理現存招牌的計劃,更不存在「引入內地城管的管理辦法」一說。
在保障公眾安全的同時,香港的霓虹燈文化如何保育和傳承也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
香港霓虹燈文化有歷史
微博網友Tiny說,「小時候從港片中看香港,層層疊疊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代表着特有文化,和香港電影一樣,深深的印在我腦海中,是我心目中香港特有的文化標誌。」
近一個世紀以來,閃爍的霓虹燈點亮香港夜色,也交織出獨特的街角風景。早在1920年代,城中的許多生意人就開始在唐樓上層安裝各類霓虹燈,用獨具創意、五光十色的燈影招攬顧客。直到二戰後,霓虹燈招牌更加在香港發揚光大。當時,諸多工廠和車間競相製作出設計美觀、工藝精湛的玻璃燈管,這才成就了香港燈火璀璨的繁華夜景。
霓虹燈招牌是香港的一道城市風景線。(大公文匯全媒體資料圖)
隨着時代變遷,市場上出現了LED等更平價的代替產品,香港的霓虹燈也從大型霓虹燈廠的大量出產,逐漸變成幾位霓虹燈師傅的手工製作。
不過,在過去幾十年裏,多得王家衛、雷利 • 史考特(Ridley Scott)等著名導演通過鏡頭,將香港獨一無二的城市景觀帶到了全球觀眾眼前,這些經典的電影畫面也激發了新一代藝術家、設計師和歷史學家們,竭力保留城中的霓虹色彩。
Karen Chan認為,霓虹燈是香港文化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網絡圖片)
藝術家兼設計師Karen Chan就是他們當中的功臣。除了以藝名quiettomymess展出個人作品,她還組織各類以香港傳統為主題的藝術展覽。她曾與香港霓虹燈大師黃師傅合作,在中環的Kong Art Space策劃了霓虹燈裝置展覽「My Light,My Hood」。「黃師傅是香港最資深、最傑出的霓虹燈大師之一,他今年70多歲,做這一行已經60年了,能與他合作辦展意義重大。」Karen說。
對於Karen來說,霓虹燈是香港特有的「視覺語言」,而通過藝術手法來呈現一件商業產品,可以為這種語言賦予新的意義。「我們一直在談論藝術和文化,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霓虹燈是香港文化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人們開始將其視為一種藝術形式。當我們把它看作本地視覺文化和語言的一部分時,我們便會欣賞它背後所包含的技藝,並去進一步提升它。」Karen解釋道。
霓虹燈文化如何保育傳承
胡智楷師傅是一名霓虹燈工匠,與霓虹燈結緣36年,曾在香港最大的霓虹燈公司南華工作。現在,胡師傅除了會為商家製作霓虹燈招牌外,還會舉辦工作坊,讓有興趣的人得以親自體驗這門日漸式微的藝術。
「我繼續造好每一件霓虹燈,讓見到的人都覺得霓虹燈是好看的。一樣美麗的東西自然有保留價值,有人要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有人識去造。」對於文化傳承,胡師傅始終默默守護工匠人心中的一絲希望之光。
霓虹燈招牌是香港的一道城市風景線。(大公文匯全媒體資料圖)
同時,非牟利機構「霓虹交滙」(Tetra Neon Exchange)也盡民間之力保育拆下的招牌,找合適的大型倉位保管,在展覽前對招牌進行測試及部分修復。「霓虹交滙」總經理陳倩雯(Cardin)這些年奔走在不同的商舖、團體間,為「搶救」拆下的霓虹招牌鍥而不捨。與此同時,Cardin也在思考一個問題,當下的機械工業和AI人工智能大行其道,傳統工匠如何守住手藝生存下去?也許,藝術家們可以給出部分解決方案:
一方面,眾多獨立餐館、酒吧和時尚品牌都在致力為霓虹燈提供一個新家,將它們從街道帶入室內,成為真正的裝飾藝術。另一方面,非盈利的文化藝術中心通過展覽方式,幫助公眾更為直觀感受到舊香港的文化符號。
今年7月到9月,大館全新展覽「霓續」免費展出,通過標誌性的霓虹故事,展示香港獨特而鮮明的視覺文化形象,讓觀眾能近距離觀賞作為香港視覺文化一部分的霓虹招牌、精闢工藝和繁華街景。展覽橫跨大館兩個不同的空間,市民可以欣賞到超過20個霓虹燈招牌,當中不少是已拆除的霓虹招牌如「南昌押」、「大同老餅家」、「東方表行」等,是由霓虹交滙團隊保育下來,重新安裝後首次向公眾展示,與融合不同世代的全新作品一同展出。大館亦舉辦了一系列公共活動,包括工作坊、講座、放映及導賞團等,讓參觀展覽的市民可深入了解香港霓虹燈行業的獨特文化遺產。
中環大館早前推出《霓續》展覽,展示香港獨特而鮮明的霓虹燈視覺文化形象。(大公文匯全媒體資料圖片)
「香港是一個充滿活力、日新月異的城市,我們總是想要把它變得更好、更現代化。但同時,這也意味着許多老傳統可能會在這個過程中消失,這也是為什麼霓虹燈展覽對於我和其他藝術家來說很重要。雖然它的存在似乎與我們漸行漸遠,但我對它的未來還是很樂觀的。我相信我們能找到保護、升華霓虹燈的方法;而通過霓虹大師與藝術家和設計師進行合作,我們可以將其轉變為一種藝術形式。」Karen說。
香港夜經濟催生新文化元素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推出「香港夜繽紛」等多項政府支援措施,持續豐富港人文化生活,力求催生更為多元的文化符號。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推出「香港夜繽紛」等多項政府支援措施,持續豐富港人文化生活。(香港旅遊發展局圖片)
本月連續三個周五至周日,西九文化區(「西九」)將舉辦「夜樂西九」活動,在秋風送爽的日子,遊客可以一邊欣賞維港天際線全景,一邊享受現場音樂表演和街頭美食,感受西九的活力,以及「香港夜繽紛」魅力。
這個周末,觀塘海濱發現號03將化身戶外舞池舉行「拉丁之夜」及「韓流舞蹈派對」,有熱情的拉丁樂隊現場演奏、韓流音樂和舞蹈表演,加上美食攤位,相信氣氛會非常熱鬧。
此外,「We劃」海洋嘉年華2023,加開周六及日最後兩日。市民可到灣仔海濱參與水上活動主題的遊戲和體驗,包括三合一短途拉機挑戰、陸上巨型水池體驗、VR划艇機體驗等,以及欣賞夜間草地音樂表演。
微博網友囚青說:「『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湧』。歌裏描繪的場景在今日仍然鮮活生動,無論何時,皇后大道中永遠人潮如織,漫步於此,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與碰撞,品味香港的獨特魅力。一側是中環近乎頂級的寫字樓,一側則是有着歷史與煙火氣的半山,富貴的,平凡的,為生計奔波的形形色色的人們交匯在這裏,歷史與現代相融,繁華與寧靜共舞。」
霓虹之光燃亮在港人心中,只求踏實做事,默默守護着光。
網絡編輯:Akira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