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馬跑不動了,香港的「馬照跑」
香港賽馬會「笑到了最後」。
澳門的馬跑不動了,四十多年的賽馬歷史將於4月終結。
1月15日,澳門特區政府與澳門賽馬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澳門賽馬會」)簽署文件,自今年4月1日起解除澳門賽馬會經營賽馬專營批給合同,並自該日起,終止賽馬活動。
澳門賽馬會已有44年歷史。2003年為澳門賽馬的巔峰,當年舉辦超過1,200場賽事,馬口亦高達1,200匹;2003/04馬季亦創下單季總投註額超過90億澳門元的高峰。
可是自此之後,光景不再。
澳門賽馬衰敗,與過分倚賴香港和海外客源有關。
澳門賽馬會逾70%投註來自香港,但香港特區政府在2002年5月修例,禁止任何人身在香港而投註離岸博彩活動。再加上後來新加坡和澳洲賽馬會為了保障自身利益亦採取和香港特區政府類似的措施,嚴重影響澳門賽馬會的投註額,投註總額由2003年高峰期的約91億澳門元,持續跌至2023年的1.4億澳門元。
沒有了香港和海外馬迷,澳門賽馬會只能靠澳門本地馬迷和入境旅客撐場。隨着澳門開放博彩業,本地人和遊客有更多其他選擇,入澳門馬場投註的總人次由2003年高峰期的約37萬人次跌至2023年的2.9萬人次。
投註額和參與人數雙雙暴跌,澳門賽馬會自2005年起持續虧損,如今累計虧至25億澳門元。
「馬跑不動」的不只澳門賽馬會。
據統計,新加坡賽馬場2010年至2019年的每個賽事日的出席人數,從平均1.1萬人下降至約6000人。2022年4月新加坡馬場在新冠疫情結束後重新開放,但單日出席人數進一步減少至不到3000人。
2023年6月,擁有180年歷史的新加坡賽馬會宣布,決定於今年10月結束賽馬活動,將馬場土地收回用於住宅和其他用途。
亞洲的賽馬場,如今只有1884年成立的香港賽馬會仍在營運。
香港的賽馬會運營情況如何呢?
香港的「馬照跑」。
2022年6月—2023年6月,香港賽馬會收入達3048億港元、漲幅5.1%,創歷史新高。
2023年12月11日,是疫後全面復常的首個香港國際賽事日,香港沙田馬場吸引了逾7.3萬名觀眾入場,是自2019年以來的新高;投註額則高達16.97億元。
香港人賭馬,總是將一句話掛嘴邊——「小賭怡情,贏了開心,輸了也就當作捐錢,做善事。」香港賽馬會以獨特的運營模式,每年將94%的稅後經營盈餘撥捐慈善信託基金。
2022/2023年度,香港賽馬馬會回饋社會共359億港元,當中包括透過博彩稅、利得稅及獎券基金撥款,向香港特區政府貢獻稅收286億港元,以及已審批的慈善捐款73億港元。
香港的賽馬運動創於1846年,香港賽馬會於1884年成立。發展至今,香港賽馬會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博彩機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公益慈善組織之一。
成立之初,香港賽馬會就確定了非牟利俱樂部的身份,「賽馬惠慈善」是香港賽馬會長期以來對香港人的服務承諾,也是其獨特經營模式的基石。
自1915年開始,香港賽馬會每年都捐款資助各項有意義的公益慈善計劃。過去十年,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款,每年平均為50億港元,惠及社會各階層。
走進香港,處處都有賽馬會捐款資助建設的項目,香港學生的校服上、大學的教學樓上、診所的外牆上,都貼有香港賽馬會的標誌,這都是香港賽馬會歷年來開展慈善公益活動的所留下的歷史印記。
在經營博彩業和慈善事業的同時,香港賽馬會也不斷提升賽事的水平。香港賽馬會於1988年創辦香港邀請盃(即今香港盃),邀請新加坡、馬來西亞馬匹來港參賽,其後賽事漸漸發展成香港國際賽事,成為全球馬壇一年一度的盛事之一,被譽為「世界草地錦標賽大賽」,不僅是全球頂級騎師、練馬師及馬主的目標所在,也在全球專業馬界及馬迷心中享有崇高地位。
新加坡宣布關閉賽馬場後,有評論說,同樣是殖民時代的遺迹,香港跑馬事業今天仍舊「春風得意馬蹄疾」,比新加坡幸運得多,也許是因為當年「馬照跑」的祝福依然有效吧。
又或許,可持續的運營模式,才是香港賽馬會「馬照跑」的真正原因。
綜合:大公文匯網、香港賽馬會官網、星島日報、《競馬論》、聯合早報網
編輯:常伯勞
審校:京辰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