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贾葭:2017,流动的世界欢迎勇敢的你 | 西洋参考

2016-12-30 外邦科技 西洋参考


 | 贾葭


半夜有位朋友在微信上吐槽,说2016年要过去了,很不开心。我问他,你是不是刚刚读过王晓渔写的那个《2016年中国文化纪事》?他说是的。我说你没事看什么王晓渔啊,多堵心。我们来聊点儿开心的事。


他明年打算把北京的房子卖了,琢磨出去的事儿,但有一点特别纠结。经常有人问他:你眼中没有饱含泪水,是不是对这片土地爱得不深沉?作为一个腼腆的知识分子,他很难回答,问计于我。我说,谁要再问你这个,四个字直接喷回去:关你屁事。


你在最中央


作为一种个人选择,走出去的确不关旁人的事。个人不应承担这样的道德义务。为了孩子的教育以及更好的生活,选择出去是一种个体的自我拯救。我常常说,人要先爱自己,进而爱家人,爱亲友,爱陌生人,要像涟漪一样荡漾出去的爱。而不是突然爱一个从天而降的特别抽象特别宏观的大东西。


有一年跟柳传志先生座谈,问他做企业为了什么。他说,先为自己能吃饱饭,其次让家人吃饱过好,再次让员工吃饱过好。接下来,如果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就更好。再接下来,能为国家做点什么?最后,假如能为世界、为人类、为文明做点什么,这个就是特别伟大的企业了。我觉得这个顺序特别对,还不能乱。就是这样的一个同心圆。你自己应该在最中央。



柳传志先生


崔卫平老师说过一个故事,她在新学期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伸出右手先掐自己胳膊一下,感知到疼,那就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了。一定要先明白这个道理。我觉得这个启发挺好,个人才是整个生活、整个世界的起点。努力把自己过好,把自己家过好,能有点余力关心他人,不妨做点公益什么的,没有余力,也不接受他人的勉强和道德绑架。


我就说,那些不同意你出去的人才是极权思维呢。全球化的地球村,每个人的身份不仅是自由的,也是流动的。你出去了,孩子读书,往后的工作等等,都不那么操心了,什么学区房补习班中考一概不用挤破头抢名额,有那功夫,多搞搞研究写几本书多好,外国的资料又齐全。他一下子开心了,安心去睡了。


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二战以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相继到来,人类及文明的演进可谓天翻地覆,但就“人”这个角度看过去,过去这二三十年,毫无疑问是“移民时代”。二战后,100万英国人迁居澳洲,澳大利亚政府出路费并赠十英镑,这批移民被称为“十磅移民”,开创了过去半个世纪澳大利亚的辉煌。



悉尼的旖旎风光


美国也是如此,我们所熟悉的卡内基、柯达、NBC、Google、Intel、Hotmail、Yahoo、易趣这些大公司,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贡献良多,都是赴美的移民创办的。移民往往是那些最勇敢的、最具才华和活力的人,世界因为“移民时代”的到来而美好。


随着国际间旅行、通讯的不断便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一次移民,而是一生中移民数次,体验不同的人生风景。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既然不能在人生长度上延伸,就在人生宽度上拓展。香港的朋友跟我说,早年移民到香港,现在发现还不够,要继续移。我开玩笑说,没有什么不是移民能解决的,如果不能,就再移一次。


世界的多样性就在此,国际化大都市如纽约、香港的繁荣都离不开移民的努力。在西方流行的那些特色菜系,比如印度菜,意大利菜,土耳其菜,都源自移民对人类味觉的贡献。比如老外最熟知的中国菜宫保鸡丁,就是早期华工带过去的。而台湾的牛肉面,则是大陆过去的老兵集四川、陕西、甘肃、江浙一带的口味综合而成。



位于纽约的一家中餐厅内景


不仅如此,爵士乐,雷盖乐,这些对西方流行文化起到不可估量作用的音乐形式,均是移民创造的。理科生崇拜的爱因斯坦和文科生热爱的加缪,都是移民。作为一个当代的世界公民,我们在过去的24小时之内,肯定能接触到某些东西是移民创造的。当代文明与移民文化(culture of migration)密不可分。


诚然,过去移民在目的国大多从事所谓3D(dirty,dangerous,difficult )工作,但通讯革命及互联网革命的到来,极大地延展了移民的就业空间,美国每年释放出近7万名H-1B的名额,就是为了给高技术人才提供就业。欧洲的大学教授往往更愿意去北美,就是因为实验室够大,工资够高。世界在变化,你所知道的那些故事早就旧了。互联网时代的人,过去的语言障碍和信息渠道障碍,早就不是什么障碍。


出去的还是太少


泰康人寿和胡润研究院曾发布过《2015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截至2015年5月,中国大陆共有121万高净值人群(通常指除了房产以后,还能拿出100万美元来进行投资的人群),而2015年这其中仅有9000多名拿了他国护照,移民比例仅为0.7%。而法国、西班牙的富人移民率都在2%左右,希腊则高达5%。结论就是中国出去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其实,走出去也没有那么困难,很多人是因为不了解而心存疑虑乃至恐惧。了解并不难,继续看这个公号就好了。认知是不可逆的,当我们在价值上有选择之后,就会义无反顾。我经常想起来大学爱唱许巍的歌: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现在想想,阻挡还是挺多的。但首先得排除认知上的阻挡。


很多人走出去,就为了孩子。牛津大学安东尼·希斯(Anthony Heath)教授十多年的研究显示,移民第二代不会遭受种族苦难,通常就业率会高于本土人口。而且少数族裔的异族通婚会远高于第一代。这是符合“同化原理”的结论,也更容易文化及社会融入。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即此谓也。



2016年11月29日,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名华裔女士赵小兰出任美国交通部长


我的一个观察是,国内移民往往是国际移民的前奏,比如从各省小城市到北上广深或者中心大城市打拼的这一代,富有创业和冒险精神,自主决策的习惯,受过更多教育,有广阔的信息渠道,也更多自信。其中的女性,会因为迁徙而获得更多自由。中国的国内移民差不多1.6亿人。


这是一个身份流动的世界。德国哥廷根大学马普研究所所长史蒂夫·韦尔托韦茨(Steven Vertovec)曾有过一个有趣的说法:跨国主义具有潜在的变革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因为大家一起在铸造新的意识,新的人口结构,新的文化,集纳新的资本和资源。移民会造就一个新的小世界。


这是一个漫长但有意义的旅程,美好和幸福,永远是留给那些勇敢、聪明、忠实于自己的人。


西洋参考三个月了,我们还会不断探索,为我们的读者,开辟一条没有荆棘的道路。2017,流动的世界,欢迎勇敢的你。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过去的三个月中,有许多朋友在自己的微信公号推荐《西洋参考》,特别列出名录,聊表敬意与谢意。希望新的一年,大家继续支持。

(排名不分前后左右)


王五四:(ID不确定)

槽边往事:bitsea

小道消息:WebNotes

仕图:shi4tu2

卖杏花:yigehuaiwa

晒爱思PsyEyes:psyeyes

四一哥:songshinan41

一种开端:begin_art

现代聊斋:ixiandailiaozhai

人物LIVE:renwulive

狐狸宅:hulizhai

发现新西兰:Go_kiwi

autocarweekly:autocarweekly

世界说:globusnews

侯印国老湿:houyinguo

乔国公:liu1261579294

和毛利午餐:lunchwithmaoli

六神磊磊读金庸:dujinyong6

全能爸爸:daddytalk

七个作家:qigezuojia

徐瑾经济人:econhomo

深圳客:szhenke

文史砍柴:kanchai303

遇言不止:Yuyantalks

大家:ipress

活色生香小资派:xiaozinvren-123

商业人物:biz-leaders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你可能还想看

贾葭:不要再对重霾嬉皮笑脸了

GetFunCEO陈峰的忠告:移不移民跟钱没关系

孩子,这就是我送你去美国的原因

致命雾霾、国民身体与大国领导人

骆轶航:美国的网约车司机需要本地户口吗

贾葭:做好准备,牺牲一两代人



外邦科技

waibang@iwestbound.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