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踏成长日记之三:「京津之旅·为梦想而战」第一次考博(笔试)流水账。
文 | 老踏
(写于2008年4月5日)
3月11日上午9点,行程开始。检查收拾好的行李,打车去东山机场,领取登机牌,安检,在空荡荡的侯机大厅里面安静地坐着。后来大厅里的人逐渐多起来了,却一直没有得到登机的消息——飞机晚点。爱人打来电话,说她也在机场,于是兴冲冲地张望和寻找。隔着侯机大厅的玻璃,我们那样远远而又默契地说笑着。
终于起飞了。窗外的地平线呈现出陌生的角度,终于被云团遮蔽掉了。两小时后,随着一声沉闷的钝响,飞机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25分钟以后,我坐上去往北京火车站的机场巴士,脱掉了毛坎肩。窗外是温暖的阳光,懒洋洋地照在脸上,一切都呈现出美好的样子。
买到去天津的动车组车票,在人潮涌动的候车大厅枯站,等待检票。经过1小时11分钟,到达天津,时间还算好。赶上开往南开大学的8路公交车,站了1个小时终于到了。一个人傻呵呵地在南开校园里转悠着,吃了饭,找到谊园招待所,住下了。
12号很早起来,洗簌完毕,吃过饭,就去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待现场照相和领取准考证。自己去得很早,可已经有人排在前面了。一切都很顺利,拿到了准考证,去熟悉考场。
在自己即将要进行考试的那间阶梯教室里,找到一个座位开始学习。我很清楚自己这次考试成功的机会很是渺茫,可还是安下心来,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的复习。除去午休,整个一天时间,自己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于是很有点沾沾自喜,很为自己的定力感到自豪。
13号,还是去二主教学楼学习。10点多钟,大学同学的短信进来了,他也报考南开,而且我们报考的又同是一个学院的一个系,感觉世界真小。于是我们见面,得知他的爱人也一起报考了南开,如此志同道合的小两口,倒也真是令人羡慕。去了他们两口子工作的大学,一同午饭,在他家里休息,之后,赶回了南开。还是拿出复习资料来看。
14号,哪里都没有去,踏踏实实学了一天,我学得很用心,心情也很放松的,用这样的状态迎接考试,还真是不错。下午抽空出去冲了个澡。
15号。早起靠着床头继续“磨枪”,呵呵。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在自欺欺人,不想那么多了,看吧。吃早饭居然可以碰到同学两口子,真是很巧。在人群攒动的二主教学楼外面等待放人进入考场。由于这几天一直在这里学习,所以进楼后驾轻就熟,去趟厕所之后,直奔考场。
上午考俄语。必须得说,这试卷的题目出得让我大跌眼镜。没有听力也就算了(这对我倒算是好事情),居然连作文都没有!这样一来,我功夫下得最多的作文一块,根本派不上用场了。而且,更为惊奇的是,阅读题也只有20分,分值的比重超小不说,而且还不是选择题,而是简答题。与此同时,语法题居然占据试卷分值的一半,这是最要我命的题目了,只好硬着头皮答,而剩下的30分,是翻译。刚拿到试卷时感觉题量很小,16开纸不到三页。可越答越发现不好对付——翻译的题量很大,这明显超出了我的估计。我用了接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弄这个翻译,可时间还是不够用(吸取教训,以后无论题量如何,都必须抓紧时间往前赶,否则,吃亏的是自己)。
中午吃饭,坐在一起的都是考博的兄弟,大家用简单的语言交流着内心的感受,吃着同样简单的饭,各自散了。回到招待所调整一下心情,休息半个小时,又拿出下午考试科目的复习资料,一目十行地浏览着。下午的政治学理论,觉得题目出得很偏,似曾相识,却绝非参考书目中的内容。于是自己挖空心思往试卷上胡扯。由于一些题目自己复习中的确没有涉及到,所以不得不多次停下手中的笔去思考。还剩一个小时的时候,大言不惭地掏出德芙巧克力大口嚼着,也不知道自己写出的文字是否对得起那块巧克力。总算是把所有的题目都编出来了,12页的答题纸,也基本弄满了。
晚上二主教学楼封楼,自己满校园溜达,打算找一下自己报考的学院。走过文科楼5楼长长的而又黑暗的走廊,终于看到了几间办公室的牌号上写着“**学院**室”的称谓。于是很有些感慨。之后,在另一栋教学楼的阶梯教室里面继续着自己的学习——明知道到了这个关口再做挣扎已经没有意义了,可还是不断熟悉着那些文字。那种感觉有些悲壮的意思了,我知道,我不甘心。
16日早上仍然学习,上午是最后一科,民族政治学。题目并不很难,也并不生涩,然而,想要答出水平,又的确需要些“功力”。自己搜肠刮肚,希望自己的行文不要过分露怯,可仅仅阅读过两本相关书目的自己想要做好这些题目,难度也是非比寻常的——感觉自己的文字一直浮在表面,缺乏严谨的逻辑和缜密的思考。而那些东西偏偏不是可以装得出来的,没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这个无法做到。还差10分钟考试结束时,我确定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了。于是潇洒地交了卷子。
总算是考过博士了。“不过如此”的念头在交卷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一直占据着我的脑海。是啊,考博嘛,就那么回事吧。内心的压力,比照三年前参加硕士入学考试时,的确是轻松了好多的。
中午和同学两口子一起吃饭,回招待所收拾东西,直奔天津火车站。又是在公交车里一路站着,忍受着闷热的车厢和拥挤的人群。我很幸运,买到了去北京的动车组的最后一个座位。在北京站下了火车就直接坐地铁去西直门,弟弟在那里等我。
晚上,弟弟和他的好朋友请我美美的吃了一顿,自然花销也很是惊人。当晚住在弟弟在中央民族大学的寝室。可能是一直以来紧张的身心终于松懈下来了吧,当天晚上自己的嗓子开始发疯似的疼,早已开裂的嘴唇内侧又出现了溃疡,也在拼命地疼。凌晨三点,我不得不爬起来吃药,昏昏沉沉地捱到天亮。
17日,让弟弟陪我去海淀图书城买书,当时心里的念头是——准备复试。我知道自己的想法几乎可笑了,也为这个想法感到惊奇,可还是坚韧地出去买书。虽然我进复试的机会渺茫,可万一进入了,如果我没有复习,那一定就会被淘汰,这会是非常遗憾的:准备了没有通过是能力问题,可没有准备就该打了,那叫错失良机啊。
必须说明一点,从这天开始,吃饭成为了苦役——那些食物一接触到我嘴唇内侧溃疡的部位,就会生生的疼,可我又没有办法不让它们接触那里。必须承认,那时的自己有些沮丧。
下午,约好自己初中的同桌,还有我们同班的另外一个同学一起吃饭。环境很棒,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很是开心的样子。恍惚中发觉,那时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同学少年,转眼之间,十六七年的光景过去了。于是,经历了各自的成长,从一个起点,走向不同的方向,玄虚而惶恐。谈论的话题最后集中在她们两人之间,围绕着各自在北京的生存状态,以及感情生活来展开。我静静地听着,内心涌动着莫名的感动。窗外逐渐黑了,都市的喧嚣却丝毫没有褪去。同桌送我了一张《春去春又来》的电影DVD,前几天看过了,必须承认,这是很珍贵的礼物。
晚上10点回到民大,在校门外徘徊了一个小时,终于得以进入——据说学校发生了敏感事件,校外人员不得进校。很累,洗洗睡了。
18号,清早5点20爬起来收拾东西,简单洗洗脸,就和弟弟一起去了机场巴士站。弟弟把我送上巴士,我们匆匆告别了。机场安检比以前复杂了,通过的速度也就下降了,为此,我不得不在拥挤不堪的人群中忍耐了1小时又10分钟,那是对一个人身心忍受能力的巨大考验。不同肤色的人们为了各自的目的拥挤在一起,心想那些国外的朋友,这下一定会对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形象,有了一个切身的感受。
登机后,又不得不在飞机上等了一个小时。原因很简单:由于安检的问题,很多乘客没有办法如期登机。于是,一些先登机的人开始发牢骚,甚至有一位女士和乘务组发生了争执。
快降落时,飞机播报地面温度:现在海拉尔的地面温度是零下10度。于是,机舱里一片哗然。我有种幸灾乐祸般的快感,心想,我生活的这个城市起码没有让你们无动于衷,呵呵。爱人居然开着单位的车来机场接我,这很是让我意外,但那种感觉很幸福,也很温暖。
我的京津之旅,就这样结束了。谈谈感受吧。
南开大学不错,真的不错。起码,在安装有中央空调的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学习,本身就该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了。坐在那里学习的某个时刻里,我恍然觉得自己一直就是这个学校的一名学生,那种感觉很奢侈,却一直在脑海中固执地滋生着。
除去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不说,南开学生的高素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校园里面问路,每个人都认真回答,热情相待;偌大的阶梯教室,自习时没有人发出异样的声音,手机的铃声也异常罕见;有老师在前面讲课时,不喜欢听课的学生的确是有,可交头接耳东张西望的没有,要不认真听讲,要不认真做自己的事情;在校园中随处可见的不是一对对的情侣,而是拿着书本戴着耳机高声朗读或背诵外语的学生。校园中的情侣,一方面相对罕见,另一方面,也比较含蓄。
考试的前两天,13号吧,有幸听了半场朱光磊教授的关于我国阶级阶层问题分析的讲座。很有点大家风范,谈吐风趣,平易近人,师生之间的互动搞得很得体。所有这一切导致我在16日下午离开南开的时候,内心的感情有些复杂。对我而言,能够在这所高校深造,那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终于见到一帮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了,呵呵。住在谊园的,几乎都是考博的兄弟姐妹。同室的两位兄长来自贵州,考中文方面的专业,大家聊得很是投机。复习期间的艰辛,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我去的早,第二天、第三天不断有考生来到学校,每每遇到他们问路,我总是煞有介事地给把报名地点和招待所详细指给他们,一副老南开人的模样。我在想,如果这是真的该多好,哈哈。每个孤军奋战的人都在这里找到了组织,开考前,在二主教学楼外聚集的人群,让我感到格外亲切。自己考场里右前方的一个女士已经怀有身孕,而坐在自己前面的那位大哥,每场考试都要端来一大杯沏好的咖啡,考试的时候不停地喝着,香气扑鼻。感觉大家都挺不容易的,可能够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自己还是多少有些兴奋。而那些年轻的朋友,真的很让人羡慕——他们只有二十几岁的光景,未来该会是灿烂的吧。
由于自己一直躲在南开校园,所以对于天津这个城市,并没有更多的感触。8路公交车和从大港回南开的161路公交车沿线的风光,并没有带给我关于这个城市的任何良好印象。到是坐在从天津外国语学院通往天津滨海外事学院的通勤车上,粗略地感受到了天津作为一座现代城市的点滴风采。
北京的印象,没有去年三月时的感觉好。我知道,一定是我那突如其来的病痛左右了我对这个城市的观感。明年我会再来这两座城市的,这里将会是我圆梦的地方,希望我的圆梦之旅,不要走得过分艰涩才好……
老踏感言:
对,这就是我第一次考博(笔试)时的情形。文中那些照片,你们能想象出来吗?是用一个带摄像功能的MP3拍摄的——这个东西能有……10万像素?
编辑这篇推文的时候,当年的场景和经历,依然历历在目。怀旧是一种瘾,就像奋斗是一种病。而梦想,是拯救艰难人生的最好春药。
老踏成长日记往期回顾:
老踏成长日记之二:「回想·面对·展望」写在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分答认证答主。个人公众号【老踏科研联盟】(ID:tarenerxing)。
欢迎加入我们,我们将在每周一到周四谈「学术成长」,每周五到周日玩「文艺狂欢」。
投稿、转载、咨询与商务合作,请点击“进入公众号”页面右下角「联系老踏」查询相应信息。
苹果用户赞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