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分享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大家谈【第四场】

2018-01-19 老踏 老踏科研联盟


【老踏编者按】

 

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2018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已经发布。

 

想要申报这个项目的小伙伴,是时候开始了——事实上,很多人早在三个月甚至半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准备申报这个项目了,从文献检索到选题论证,再到项目申请书的撰写。

 

为了助力大家的项目申报和项目申请书写作,我做了如下两件事:

 

1.把社科科研工作交流QQ群里曾经开出的四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经验讲座的文字稿整理出来,陆续在这里推送——今天是这个系列讲座的第四场,也是最后一场,前三场讲座的链接在这里:


讲座分享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经验大家谈【第一场】

讲座分享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经验大家谈【第二场】

讲座分享 | 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大家谈【第三场】

 

这个系列讲座是在2014年二月份举办的,虽然时隔三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一些内容发生了改变,比如:项目论证活页的字数从4000字增加到了现在的7000字;研究基础从填写课题组成员的前期成果变成只填写课题负责人的前期成果;申报课题的题目从可以加副标题到一般不加副标题……但是,项目申报的道理都是通的,相信大家看过之后依然会得到很多启示。

 

2.我在荔枝微课的老踏直播间那边开出一个关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经验的付费专栏,以系列微课的形式,把我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形成的全部经验体会和盘托出。是的,你没看错,这是付费课程,介意者请绕行。订阅方式:扫描或长按下面的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如果拿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你的科研梦,那么,开始吧!

时间:2月21号晚8:00—10:00

主讲人:经济学-木子、历史学-刘

特约主持人:西马-Diane

 

西马-Diane:

 

首先允许我简单说说今晚的流程:

(1)8点—9点:主讲人是木子老师。具体程序:木子老师谈“2011年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经验体会”+木子老师答群友提问。

(2)9点—10点:主讲人是刘老师。具体程序:刘老师谈“2013年成功申报教育部课题的经验体会”+刘老师答群友提问。

温馨小贴士:今晚我们邀请到的两位嘉宾将从“普通高校青椒奋斗史”的视角给我们奉献一场经验盛宴!希望在座各位与我一样默默奋战在普通高校的青椒们能从中受到指引和激励!

2011年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经验体会

 

经济学-木子:

 

今天,我们就自己的申报切身体会聊一聊,希望能给大家启发。另外,我的项目去年12月份刚刚结项,趁着还有记忆,也和大家分享一下结项的心得体会。在分配给我的这一个小时时间内,希望能把我当年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如何开始写申请书和如何摸索着顺利结题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因为我当时拿的是青年基金,所以我就从青年基金的角度实话实说我的经历。今年写一般项目,同样是战战兢兢的,就像从来没有接触过国家社科项目一样的感觉。

 

你们可能想象不到,我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之前,只主持过一个省社科联项目,而我们这里省社科联项目非常不够级别,甚至评职称的时候都不算数。我呢除了社科联项目外,甚至连一个省哲社项目的申请书都没有写过。

 

在拿到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之前,我也没有发过什么核心期刊,是一个将近十年的老讲师。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次写申请书,一次就中!

 

其实写完之后自己把这事都忘了,又回到了我的资料堆里开始博士论文的写作。

 

五月份的一天,系里领导给我打电话,问我知道消息了吗,当时我正好累了在宿舍的床上躺着舒展坐僵了的老腰呢,我说啥消息,领导说你的课题拿下了,我还很平静的躺着,问:课题?然后突然意识到是国家社科中了,当时真的是高兴的从床上跳了起来。

 

前几天我在群里说过一句话:你努力了,机会来了,你就成功了!

 

当时,我的博士论文已经开始写作了。每天忙于查找各种资料,阅读,整理思路。对于写什么申报书的事情,根本想都没有想。我们领导打电话给我,说今年你一定要报一下哦,学校支持国家级项目申报,不管拿不拿得回来,都会给申报者1000元的资助,你可以用这个钱去咨询专家,也可以不咨询。

 

我承认,当时我是被这1000元吸引了。呵呵。

 

“努力”是自己前期一定做了很多别人看不到的工作,“机会”是可能在关键时候有人可能推了你一把。

 

比如我,如果不是领导打电话拿1000元诱惑我,我肯定不会想着报课题,因为那会满脑子都是博士论文的事情。但是如果前期没有做工作,别人把机会摆在眼前的时候,也不会这么顺利的。特别感谢我的这位领导好朋友。

 

因为我的博士论文的选题当时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而且自己知道有一些东西是前人还没有做的,思路也比较成熟,所以当时就决定以与博士论文选题相关的题目来报吧。

 

你们能想象到一个没有写过正式申请书的人,当时真的就是两眼一抹黑。

 

过了没几天,正好我读博士所在的学校有人告诉我学校组织给本校老师请专家做申报方面的讲座,我打听到时间地点,混进了老师的队伍去听了。

 

不得不承认,当时专家老师讲的一些东西,对于一个没有写过国家社科申请书的人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两个老师把自己申报过程以及一些细节上如何反复斟酌给我们讲了讲,听了很受启发。

 

听完讲座以后,对怎么写这个申请书大概有了一个眉目。也从专家那里知道了,给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定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题目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按照专家的建议,接下来,我首先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把前五年的申报指南都下载下来,对指南中本学科历年所列的条目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在看条目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有些什么研究内容是国家在长期内一直关注的,有些什么研究内容是与当年的热点问题相关的。

 

同时,把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的关键词输入,在规划办网站上把和自己研究相关的近五年已经立项的题目也搜索出来,

 

对这些题目进行研究,一方面看自己想要做的东西别人是不是已经做了,如果已经做了,那只好放弃了。如果没有做,则观察与此相关的研究别的人已经从什么角度做研究,我自己还可以做什么研究。

 

为什么要选五年呢?我当时想,大家都说国家社科基金结题那么困难,那么就算五年内已经立项的题目,其实也还是研究者在探索中的题目,所以在他们已有的选题基础上,可以让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题目。

 

一番研究后,惊喜地发现自己想做的题目尽管在指南中没有明确地列出来,但是指南所列的很多条目和我想做的内容相关;另外,自己想做的题目,五年内的立项中都没有。

 

这样,最后选了一个虽然不是指南中的条目,但让人一看又觉得是当年的指南想让研究的题目。(现在我仍然觉得,当时能获批,题目是最最关键的!)

 

接下来开始写了,第一稿申请书,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大家不要笑我好像不知道申报书要求4000字一样,我当然知道了,呵呵,这也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我当时的经验。

 

最初写的时候,根据申报书要求的内容把自己关于这个选题所有的想法都写出来,我们才能把我们的思路都摆在自己面前,然后从这个思路中去找更好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如果有些东西当时没有及时写下来,可能会错过一些火花。

 

在第一稿的基础上开始修改、删减、增添。

 

下面说一说针对申请书中国每一部分我当时写的时候的想法

 

1.关于文献综述:

 

虽然这部分在评审中所占的权重不大,但是我感觉可能应该是专家一眼就能发现你前期有没有对这个选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地方。

 

前几天看见有人问,国外的文献不多,怎么写文献综述?当时我也遇到这个问题。虽然写的是国内外研究现状,可是我的国外文献很少很少,已有的文献中好像对我的选题也没有直接的支持。所以,最后我选择了按照研究内容来划分,弱化国内外划分。

 

最后修改的文献综述部分,自己读的时候感觉,研究内容的划分很清楚,专家读的时候应该会被吸引而忽略掉“国内外”吧。

 

个人感觉文献综述部分必须用小篇幅概括大信息量。比如我采取了:关于XXX的研究。一部分学者认为XXX;一部分学者认为XXX,更多的学者认为XXX。已有研究XXX(已经取得的成绩),但在XXX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这样的表述应该能够让专家感觉,诶,这人对这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认识;诶,这方面确实还有研究的必要性。

 

2.关于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这方面当然很重要,但是这方面最是别人给你传授不了经验的地方。如果你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写价值和意义,那说明你还根本不知道你为啥要做这个研究,所以,这种情况下,可能你今年就别申请了。

 

我个人认为,当你认为你所选的题目应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的话,把你认为的凭什么来获得这个资助表述出来,就是你的项目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如果自己都说不出来,那也难以说服别人给你资助。

 

3.关于研究内容。

 

前几天我在群里说过,研究内容的表述,是要告诉专家你对本选题如何研究已经胸有成竹了,不会拿到项目还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这部分我采取的表述形式是,先用一句能高度概括本部分研究内容的话来做总括,然后进行高度概括的阐释,让人知道你要怎么做,要达到什么研究目的。

 

4.关于基本观点。

 

说实话,当时不知道现在也不太确定这部分该怎么表达。只能说说我当时是怎么写的。

 

基本观点看似和研究内容有重合,我想既然前面已经说了研究内容了,研究内容是从每部分怎么做说的,那么基本观点应该是对整个项目的基本观点或者说关于本选题你不同于别人的观点是什么的表述吧。所以当时就这样表达了。列举了几条,直截了当的说观点。

 

5.关于研究思路和方法。

 

我当时采取的是用路线图的方式,把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当时这一部分只用了图,因为版面不允许,所以没有用文字表述,后来这种方法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大家对图赞赏有加,对没有配以文字担心有余。不过可能因为是青年项目,专家比较宽容吧,没有成为致命之处。)就用的word插入文本框的形式。

 

当然,这一部分不仅仅是画一个图的问题,而是如何画这个图的问题。这个图做完后,如果能让自己总想欣赏一下,还想向别人卖弄一下,那么这个图你就做成功了。个人感觉。

 

我当时确实向同学卖弄了,她说,诶,没有想到你还有这本事。她是别的专业的,我问她,从这个图你能看明白我要做什么吗,她说能,还给我讲了讲我图中的逻辑关系。她懂了,专家肯定也会喜欢这个图。呵呵。

 

6.关于创新之处。


同研究价值和意义,也是别人不好传授经验的地方。自己必须能够说明白,这是最基本的。

 

7.关于前期研究成果。


第一场的扁舟教授说不要太在乎,我感觉对于青年项目来说,可能专家在这个问题上比较宽容吧。我把自己当时的顾虑和采取的办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当时也没有太多前期成果。所以当时先上网搜了搜我能联系到的同学同事的成果,看谁有和我这个项目相关的成果。非常幸运,不但找到了一个好心的同学,而且幸运地在别人之前预定到了她。

 

在写前期成果时,申请书要求主持人的成果和成员的成果要分开写,我当时考虑,如果分开写不就暴露了我很弱了么,所以最后冒险写的“项目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前期相关成果”。不知道这种现在还行不行,呵呵,我不是建议,只是如实向大家汇报我当时怎么考虑的又是怎么做的。

 

那年整个寒假基本是在反复修改申请书中度过的。

 

以上是申请书的写作过程。

 

群友提问:国家社科成果一般是选择专著、研究报告,还是论文集和研究报告?

 

答(经济学-木子):大家都建议同时选专著和研究报告,但是我最后项目验收的时候就是拿的专著书稿。这次申报,我仍然写的专著和研究报告。虽然不写论文,但是研究过程中必须不断发论文,发高质量的论文。评审专家倾向于专著。结题验收后才能出版专著。千万不要先出版,必须先外审验收之后才能出版,而且出版的时候要标明是项目资助。还有一个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是在读博士想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申报,一定要记得毕业的时候,把毕业论文申请保密。

 

群友提问: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两个怎么选择,因为管理类都既有理论又有应用?

 

答(经济学-木子):比如西马-Diane,你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肯定是基础研究。比如有人做企业的,肯定是应用型研究。

 

西马-Diane:


从木子老师的讲座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从选题还是论证,她都是非常用心和做足功夫的,让我们看到立项名单背后,被资助人付出的心血。在羡慕嫉妒恨之余,在愤慨评选不公正之余,不如刻苦勤奋,好好积累,多花心思写本子吧。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经验


历史学-刘

 

为期四天的“社科项目申报大家谈”系列讲座终于接近尾声了,大家探讨的多是国家社科,而且中的人也很多,我是最没资格在这里讲的。前面几场先贤,以及本场木子姐姐,都很用功,至少在写申报书方面很用功。这些我都没有。

 

1.总体感觉。

 

国家社科跟教育部感觉差距还是蛮大的,在申请书的设计上国家社科更显精细化,教育部粗枝大叶。教育部我感觉更注重实用价值吧。其实我的标书只写了一遍,没怎么修改就交上去了,看到前几场有的学者修改了20遍,发给这看,发给那看,我没有,也没想到。我们单位比我前两三年毕业的博士(只要肯干,如果博士是混的,或者只想安稳过日子的就算了)都拿到了教育部青年项目。我最终要表达的是:像我这样一气呵成,没给人看过,没怎么修改(没说假话),半懂不懂,第一次申请的都能中,可见教育部对博士青年骨干还是有倾斜的,至少感觉是这样。

 

现在想起来,其实标书还是要认真打磨,多给别人提提意见会比较好,每一次的修改都会发现新的问题,这是我在写国家社科申请书时的体会,所以,只要你足够认真,做我们可以控制的,“只要有我在,中国一定强”,呵呵。

 

2.教育部与国家社科,我粗浅的体会是教育部蛮重视实际应用价值的。

 

我们可以看看表述方式:

 

教育部:“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国家社科:“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部特别提到“实用价值”,国家社科没有。所以我的体会,你教育部的选题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现实意义。国家社科也很重视现实意义,可能教育部更重视吧。说到这里,我就谈谈选题吧。

 

3.选题部分。

 

我喜欢抓住最核心的东西,可能这根历史学学科有关,我认为没有最核心的东西,你的标书写的鬼斧神工也没用(我还是结合自己的学科说吧)。

 

历史学最讲究两点:史料新和观点新。这两点不沾上一样,博士论文毕业门都没有。而我的感觉,在历史学(思想史另类,除外)观点新不新是一回事,最关键要史料新。

 

没有新史料你的观点再新也没用。所以我认为写教育部标书与发历史类顶尖期刊是一个道理——最新史料。如果你有了最新的第一手史料,我认为你的标书已经中了六成。剩下的四成就是刻画标书的细节了。

 

我举个例子,最近钓鱼岛问题比较热,我也是从历史角度研究钓鱼岛的人,社科院有个李理,日语很精通,结果跑去日本大学弄了点新史料(日文的),就将这些史料出版了,也没有什么观点,相关的顶尖期刊发到手软,因为跑到了日本,找到了最新史料,所以各大顶尖期刊哪个不要。

 

所以我最最想表达的是:大家别光关注你的教育部或者国家社科小细节的东西,看大家老是说小细节的东西,我感觉大家丢了西瓜捡芝麻。所以诸位如果申请教育部,还请你第一步先看看你的选题到底好不好,有没有结合课题指南,有没有触及热点,换句话说,有没有让评审专家眼前一亮的感觉,没有,还是先确定好选题再说吧。因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本身更有意义和价值。

 

那么怎么选题呢,我感觉选题导向要符合政府政策需要,要把选题和国家最新时事动态、最新中央文件紧密联系;仔细研读课题指南,尽量将自己在某个领域里盘了十多年的东西与课题指南结合起来。

 

也是我唯一的申报心得。我这个人比较奇怪,不是太注意细节,所以我喜欢以大处取胜,我说的是结合学科的。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新观点没有第一手资料作证也是白搭,很多人跑到外国待了一圈,回来了,就成了大牛。

 

就历史学科而言,我觉得就是要去全世界找第一手别人没发现的资料,而且切合热点,那么第二个陈寅恪诞生指日可待了。联系到申报教育部或者国家社科也是一个道理。

 

下面就是一点支离破碎的小经验,很快说完,大家一起讨论吧,我真的没什么其他经验了。

 

4.课题组成员构成。

 

我的课题组成员乱找的,而且成员三年来的成果也与我的选题不相干,胡乱凑上去的,我的感觉课题组成员尽量找相关的,实在找不到也不要硬凑,关系不太大。

 

5.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是申请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立论的依据。要搞清楚自己所选择的研究内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都有哪些人在进行研究,在哪些领域研究,从哪些角度研究,用什么方法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领域没有涉及或研究的不够深入,针对前人的研究基础,自己计划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 采取怎样的思路进行研究,撰写该部分时,一定要尽量全面地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

 

像我校这样层次的申报者在论证这一部分时,往往重视对国内研究状况的梳理,对国外的研究状况就不甚了了;名校的一些年轻的申请者,一般英语较好,认为国外的研究就代表了先进水平,十分注意对国外研究成果的检索,疏于对国内研究工作的检索,这都是片面的。国内的不少研究者们可能在相关的领域中都做了大量高水平的工作,我们应该看重自己的成果,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同行评议专家们可能也正在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若看到自己的成果被检索到且得到恰当的评价,在评议时会有一份好心情哦。

 

群友提问:刘老师,请说说你发清华学报的过程。

 

答(历史学-刘):发文章只能结合学科谈论,对于其他学科只能参考了。我刚才说了,历史类的最关键是要有别人没有的新史料。台盟中央副主席吴国桢来我们学校讲座,说清华大学有一大批保钓资料,于是我在11年两次去清华查阅了资料,当时是破相机一点一点拍照,全部大概200G。后来去了台湾也查阅了一个多月,所以我在史料占有方面还可以。其实我的写作水平一般,但我投稿清华学报一个月就回复了。因为我的题目副标题是“以清华大学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为中心”所以中了。可见巴结编辑很重要。我的经历相对简单,经验就是一个:抓选题,搞史料。

 

西马-Diane:我认为,申报项目有三重境界:一是前期积累较少、申报本子用功较多;二是前期积累较多,申报本子用功较少;三是前期积累较多,申报本子也用功;以上三种境界,我身边都有成功申报的案例。所以,只要大家保持信心,鼓足干劲,持之以恒,一定能如愿的。

 

群友提问:前期成果有没有从教学角度说一下呢,比如教授课程对课题有关吗?

 

答(历史学-刘):教课与课题是个矛盾,其实我教课是教育学,研究的是钓鱼岛问题,对教育学一窍不通。我感觉教学就做好教学。你选题尽管选择喜欢的,其实也不矛盾。申请课题与教学没多大关系,专家一般不会太在意。如果没有多少前期成果可讲的,可以把相关教学经验讲讲。

 

群友提问:引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教育界问题,是选择教育学还是交叉学科为好?

 

答(历史学-刘):我感觉教育学,经济学讲教育学很好啊,报教育学会很好,搞交叉就怕四不像。

 

群友提问:那么请问教育质量管理应该选哪个学科呢?

 

答(历史学-刘):教育质量管理,报教育学希望大,管理怕不好吧。


(完。)

 

主讲人、主持人简介(2014年2月讲座开出时的简介):

 

经济学-木子: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本论》。主持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该项目已于2013年12月顺利结项。近两年在《当代经济研究》《江汉论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C扩1篇,普刊若干。学术感悟:学术研究要能坐得住冷板凳。

 

历史学-刘:历史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钓鱼岛周边及台湾问题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中国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台湾研究集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入选年度某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

 

西马-Diane:法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问题研究,同时在生态学领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高教探索》《学术论坛》《湖北社会科学》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分答认证答主。个人微信号laota0707。


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学术成长」,一起「文艺狂欢」,愿我们一直在一起!


投稿、转载、咨询与商务合作,请点击“进入公众号”页面右下角「联系老踏」查询相应信息。

长按上图二维码

关注→【老踏科研联盟】←关注

发送→  简历|PPT|科研|巨婴|电子书  ←发送

发送→  国社|老踏|文献|成长  ←发送

~免费资料包奉送~

苹果用户赞赏通道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老踏《如何提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标率》专栏微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招生啦!
最高资助5万元!2024年度省社科规划艺术学项目正在申报
2024翻译类国家社科立项名单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名单(翻译类)
人文社科研究者一般有四个阶段最能逼出学术成果:一是拿博士学位阶段,二是为评副教授需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三是……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新进两名教师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