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十个问题把论文写作讲透了(上)
【老踏编者按】
今明两天,我决定在【老踏科研联盟】隆重推荐闫老师的原创文章《我们为什么要搞研究以及怎样搞研究》。我未经闫老师同意就斗胆更改了文章的标题,但文章内容一字未动。
这篇文章的亮点在于:既有形而下的实操干货建议,更有形而上的学术情怀观照。我在以往科研精进类推文里一直努力的方向只是前者,其实我也清楚,前者的功利化指向,要有背后的价值关怀才能走得长远。严老师的文章,恰好填补了这个短板。
让我们向严老师致敬,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一起加油。
文 | 闫文博
001 为什么要搞研究写论文呢?
写论文与搞研究实际上是两回事。搞研究,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把那些不明白的事情搞明白;写论文是为了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表达出来,与其他人进行分享,既起到交流的作用,也为人类的知识增量服务。所以我们写论文,一定是有原因的。原因本应该是,我们有新的研究成果要表达。
你一定是有点东西想要表达一下才要写论文,否则的话为什么还要写论文啊?写啥东西呢?不写不是过得很好吗?当然有时候我们是为了获得什么才被迫写论文、搞研究。比如为了获得学位、为了评职称、为了拿到课题经费等等。
反正不管基于什么样的原因,你得搞研究写论文。那就写吧,基于此,我们要引出第二个问题。
002 我们写什么论文?
回答这个问题要明白一个前提,写完论文要干什么?答要发表。也就是说,我们写完的论文,目标是要发表出来。或者写完之后参加会议与同行进行交流。无论是杂志上发表抑或是大会上宣读,都是为了交流,以文来会友。所以如果没有论文也就没有什么朋友可会,而你写什么论文,往往又会交到哪个方面的朋友。
从这个逻辑来看,我们写论文不仅是一种压力,一种被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为了我们与其他人有更好的联系和交流的生活方式。说到这里,答案基本上呼之欲出了,写什么论文呢?
一定是你感兴趣的东西;
应该与你的工作有关或者与你未来的工作有关;
符合前两项的前提下之后,挑简单的做。
所以看到了吗,兴趣是第一位的啊,如果没有兴趣,如果那么痛苦,为什么还要做啊?折磨自己,折磨别人。没有真正的认同,也很难交到什么朋友。
即使感兴趣,也要立足现实,不可天马行空。也即是要与工作有关,如果你的工作正好是你的兴趣所在,那就是吉人天相,最最幸福的事情了。如果工作不完全是兴趣所在,那就得找到自己工作与兴趣的结合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持久的钻研下去。否则会累的。
满足了前两个需求之后,你再挑一个简单的做啊。当然前提是,有简单可让你挑,如果都被人家挑完了,或者简单的都已经被做完了,那你也得在简单的基础上往前走一步吧,总是会有最简单的那个吧。
加油,这就是你要做的事情了。
003 一定要给自己的论文起一个好名字。
无论什么行业,无论什么事情,一个好名字都非常非常重要。比如人的名字、比如商家的名字、比如一本书的名字、比如一部电影的名字,如果名字起的都不好,别人根本就没有想要了解的欲望啊,你怎么可能指望着你的东西会被别人看到的?难道你辛辛苦苦做出来,只是为了雪藏吗?当然不是,任何一部作品的出现,都是希望能更广泛的传播。
印度有一部电影非常好看,但因为名字不好(其实是翻译的不好),所以在中国的影响力很一般,好多人都是听别人推荐了才去看,名字叫《三傻大闹宝来坞》。片子是好片,但是如果仅看名字,很多人都没打算花这个钱和时间。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Gone with the wind》是一部经典小说,也被拍成影视作品。翻译到中国时,初叫《飘》,我觉得翻译得非常有意蕴和诗意,但并不火爆,知者甚少。后来有人将其改名为《乱世佳人》。于是吸引来无数眼球和赞誉。
这就是是否有一个好名字的重大差别。论文、课题无不如是。因此,一定要注意,不管文章可能会写得怎么样,你一定要给它起一个好名字,让它具备传播的可能性。
004 一定要把摘要和开头写好。
摘要非常重要,这决定了我是否打算下载和打开你的论文继续看你的内容,如果摘要都写不清,那大概可能就不再打开了。
开头很重要。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打开一个文章,看一下开头就还想继续看下去,这是因为作者很努力的在思考,如何吸引你继续读这篇文章。但也有一些文章,好不容易决定下载了它,并要读它,可是看了开头,就不再想开下去,也没有看下去的欲望和想法。这肯定是失败的写法。
读者的感受尚且如此,编辑更可能是这么想的。所以写论文的时候一定应该要注意把开头的部分写得引人入胜,充满了对你所提出的问题的兴趣,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以及如何论证这个问题。
005 写论文应该有论的过程。
论文,核心的是要论。如果仅停留在描述阶段,那可能不能叫做论文,顶多叫做说明文或者是一篇新闻报道。说明文和新闻报道自有他的价值,有些新闻报道传播也非常广泛,甚至某种程度上被人们争相传阅,所以写成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也不是一件易事。但我们毕竟不是要写新闻报道,而是要写论文。那就得注意论文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区别了。
如果说新闻报道的目标是希望读者能够对所讲述的事情有一定了解的话,那么论文就应该是对该事件作深入的了解或者是理论上的提升了。简单的讲,就是要有深度。那么,深度从哪里来呢?论文有深度是因为作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掌握了较为全面的材料,运用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借鉴了前人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而在此基础之上的创新。
所谓的创新当然不易,但实际上也并不神秘,无非是观点创新(提出了一种新观点)、材料创新(发现了其他人没有发现的新材料)、视角创新(从他人从没有关注到的新角度来观察问题)、方法创新(用他人没有使用过的方法来研究问题)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哪种创新,如果做得实做得透,就一定会在前人的基础上使对该问题的认识推进一步,从而增加了知识总量或理论总量,那这篇论文就是有意义的。
但仅说到此,还是没有解决“论”的问题。好的论文应该在文章中有论的过程,有一个逻辑贯穿于论文的始终,可能是总分总,可以是分分总,也可以是层层递进,但一定是应该有一条逻辑主线,一点一点说明自己想要说明的问题,这样一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论的过程中,必须应该有与其他学者之间的对话和拷问,而不能是自说自话。也就是说,当你谈到某一个问题或想要证明某一个观点的时候,要注意与其他学者之间的对话,要对其他人对该问题的看法进行回应,要么是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要么是为了指出其观点上的缺陷或不足,或者是为了自己提出的观点提供论据上的支撑,但不能没有与其他学者之间的对话,否则的话,就可能出现两种危险:
第一种危险是你可能在做重复的劳动,而且你的重复劳动可能还不如别的学者走得远,做得好;
第二种危险是你的研究工作没有价值,所以根本没有其他学者予以关注,也就没什么人可以进行对话。
所以当在你的论文中没有与其他学者进行对话的时候,你应该要警惕了,要想为什么出现了这种局面?然后要针对性的解决这一问题,修正自己的观点或者反思自己的研究方向。
(未完待续。)
作者闫文博:法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明清司法制度、政治制度。曾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若干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 项,主持省社科基金 1 项。在学术研究领域刚刚入门,初窥门径。始终认为,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期望更多学术大咖给予指教。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分答认证答主。个人微信号laota0707。
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学术成长」,一起「文艺狂欢」,愿我们一直在一起!
投稿、转载、咨询与商务合作,请点击“进入公众号”页面右下角「联系老踏」查询相应信息。
长按上图二维码
关注→【老踏科研联盟】←关注
发送→ 简历|PPT|科研|巨婴|电子书 ←发送
发送→ 国社|老踏|文献|成长 ←发送
~免费资料包奉送~
苹果用户赞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