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点此关注↓↓↓
柏林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的关键战役之一。
1945年4月25日,苏军开始进攻柏林,苏德军队在城内展开激烈攻防战,4月30日,希特勒在地堡中自杀,5月2日,柏林城防司令宣布投降,在这短短的几天中,两军各伤亡30多万,德国平民死亡高达20余万。
与战争相伴的是X暴力狂潮,苏联军人在柏林实施大规模强J,有人说在1945年4月24日至5月5日之间,全城有近50万妇女遭苏军强J(来源不详)。
一位英国历史学家在据战争档案和当事人自述写成的著作中估计,在1945—1948的三年间,共有13万名柏林妇女被苏军强J,其中1万人自杀,全德国被苏军强J的妇女估计多达200万人。
如此广泛而疯狂的暴行却一度无法揭露,由于苏军的英雄光环,也由于受害者的羞耻。
上世纪50年代,女记者玛塔•希勒丝匿名出版她在1945年4月至6月间的柏林日记,披露了困城妇女在暴力、恐惧和饥饿中求生的真实故事,直到2003年再版,此书才在德国引起注意,2008年,该书改编为电影《柏林的女人》。
这部电影,打破了观众对二战题材中的德国形象:惨无人道迫害,随心所欲杀戮!撕碎了日耳曼民族的高傲,呈现了德国女人在战争中的苦难。影片不是靠惨烈的战争场面刺激感官,情节平铺直叙,情感极具克制,没有控诉的味道,那简洁的对话和独白,非常抓观众的心,呈现理性的反思况味。
在丁香花和废墟的混杂味道中,镜头出现了德国首都柏林的一条街道,彼时为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后期,德国气数已尽,苏联加紧了对柏林的包围圈,柏林到处是苏联军队。从苏联一路鲜血淋漓杀到德国的苏联红军,心里装满的是家园被毁、亲人被杀的仇恨,如今以胜利者和复仇者的身份,在柏林街头狂欢、叫喊,用抢夺和强暴宣泄心中太久的恐惧和愤怒。他们的复仇火焰,肆无忌惮地喷射在德国这个法西斯老巢。于是,杀人、放火、J淫成了入侵者的三大招。苏联红军称所有德国女人为“希特勒夫人”,是他们的战利品。主人公Anonyma是一位美女记者,曾经游历过十二个国家,是一位会多国语言的知识分子。她曾经尝试寻求保护,她向苏联指挥官请求帮助她们,结果,那位少校冷漠地说:我们的士兵都很干净、健康……女记者Anonyma绝望了,她无助地转身离开之后,就遭遇强J。于是,每天都有人自杀,有人被虐待,有人精神崩溃,有人因不顺从被枪杀……Anonyma选择“活下去”,并且把这一切在日记中记录下来。这些苏联红军,有粗鲁的农夫,有紧张战兢的毛头小伙子,有上了年级的老人。Anonyma们不仅遭遇毫无防备的J淫,还有的打她,有的甚至骑在她身上一边糟蹋她,一边往她脸上吐唾沫……曾经高贵的日耳曼民族的尊严,被蹂躏得粉碎。Anonyma眼含屈辱,咬碎牙齿,抱定要活下去的决心!于是,为了活下去,为了减少伤害,Anonyma停止了抗争。既然逃不开被奸淫,就不如主动找一个固定的靠山。她开始物色高级军官,寻求庇护。终于,她成功“勾搭”上了少校安德烈。她为他提供“服务”,他保障她不再被人侵犯,并提供稀缺物资。然而,曾经深爱的丈夫因看了她的日记而无法面对这一切,嫌她肮脏、无耻,最后弃她而去。“从前,战争和死亡都是男人的事儿,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片中女记者这样说。为了活下去的柏林女人们,越来越平静看待被J污这件事,强J变成了交易。她们大方地说:“不给东西,就不做爱”这和电影开头时,德国人在国会大厦举行的party,形成对比和讽刺!片的完整片名叫:Anonyma - Eine Frau in Berlin (无名——柏林的一位女人)。“Anonyma”意为“无名”。名字代表着个体,在巨大的“倒塌”之下,个体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名字的意义就失去了。在苏联红军眼里,一个个柏林女人都是“希特勒夫人”,不需要知道她们的名字。电影以此命名,除了羞耻和保护,还是别有深意,读来令人有一种深浓的悲怆之感。电影尚有一点希望和亮色。除了影片开头提到的与废墟共同存在的“丁香花”和片尾女主人公拼命要找的花而外,男女主人公之间竟然产生出了爱情,也是人性之中“善”的存活。苏军少校一样被战争罩上了残忍的外壳,他无视柏林女人的求助,默许部下的奸淫行为。但他的内心深知他们在柏林所做的,和法西斯没有区别。他有极好的修养和克制,会弹钢琴,懂得尊重女主人公。当看到女主人公像对待其他苏军一样脱衣服时,他转身走了——他不想像其他苏联军人那样待她。他的妻子被德国人吊死,他仍然可以超越当时普遍的仇恨而爱上这个德国女人,并为她尽可能多的给予保护,甚至受到处罚。导演: 马克斯·法贝尔布克
主演: 尼娜·霍斯 / 茱莉安·柯勒
最后我想说,优秀的人看到喜欢或有帮助的内容除了收藏,还很乐意点个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