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知书院43】修行一直在路上——读《教育是美好的修行》有感@​张鑫磊




个人介绍


张鑫磊,合肥市行知学校漕冲校区语文老师,八年级语文组备课组组长。


教育主张


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以是教育。


《教育是美好的修行》





本书是汤勇老师2021年的全新力作,从教育心语、教育常识、教育随想、教育直言、教育视界等八个方面,展示了他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以来对教育的践行与思考。每一篇文章,作者都结合了当下真实的案例作为切入点,没有空谈教育理论,而是从突出的教育现象和教育热点出发来阐释他对教育的思考,并在书的后两章展示了他眼里的当代教育人物和富有办学特色的乡村学校。


修行一直在路上




今年寒假,拜读了《教育是美好的修行》一书。这本书从教育心语、教育常识、教育随想、教育直言、教育视界、教育阅读、教育人物、教育拾英八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读来受益匪浅。


从事教育事业也有十几年了,虽然是义务教育阶段,但这段时间的教育经历,结合书中的教育理想感受,我感觉教育就是一路生花,一路修行的过程。


一、体罚学生不如改变自己


尽管上级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老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体罚学生的现象还是司空见惯、屡禁不止。体罚学生根本问题是个心理问题,我认为很有道理。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体罚学生,是因为我们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既能提高自己的素养,也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大家也非常明了,惩罚学生的方式方法如果不恰当的话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如给学生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的有被学生家长告到上级有关领导那里的,有诉诸于媒体的,有被告上法庭的,更严重的是被学生或家长打骂、刺杀的,这种情况已经不胜枚举了。


很多时候,我们体罚学生就是惩罚我们自己。当我们体罚学生的时候,我们有意无意的就把学生的错误转嫁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焦虑、紧张,以致于失绪、失控。我们不但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也给自己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当遇到此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从事教育三年后我逐渐学会了克制自己,进而学会改变自己的交流方式,学会改变自己的语气,学会改变自己的临时处事的态度,反而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育的过程中出错是难免的,我不断的换位思考,学会改变自己与学生相处的方式,不是主管刻意判断学生的错误,学生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对老师的评价也逐渐好了起来。理想的教师和理想的学生在不断的磨合中逐渐有成型的趋势,这是我们期望得到的。


二、平等的眼光是最好的赏识


工作时间越长,感觉自己比学生的年龄更长,比学生的地位更高,看待学生的眼光似乎可以随意拿捏。但到实际工作中发现这样的想法是实在荒谬,遇到学生的问题解决起来磕磕绊绊,特别是遇到叛逆的学生甚至会适得其反。这样我就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做法。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改从何处着手?


学生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富有生机和活力,昂扬着生命体征的尊贵的生命体。谢云老师在《跟禅师学做教育》一书中说得好:“我们的学生,就像种子,有自己的生命胚胎和自然生长的可能性——生命的本能,就是成长,成长就是生命本身的自发行为,只是其间需要有人来浇水、施肥、培土、除草。”也有人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我们要做的就是陪伴他们,顺应天性,在必要的时候帮助他们不断的修正错误,而不是把他们“控制”在我们手中。我们应该像叶圣陶说的那样“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就行了。


老子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最好的教育,就是“无为”,教育者遵循教育规律、学生发展规律,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潜移默化,因势利导,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接受教育、领悟道理。


所以,逐渐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学会放下身段,和学生以朋友相处,帮助孩子们分析面临的问题,解决出现的困难,不以高人一等的身份去说教,拉近了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在德育和智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路,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力。


教育之路漫长无比,教育之“毒”让我们熟谙教育的博大精深,让我们能够单纯地做事,能够创造性地做事,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绽放自己的光芒,修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END




来 源:合肥市行知学校教育集团
初 审张鑫磊、谢淑娟
复 审:程曙辉
终 审:周向荣

【行知书院40】学生三年求学路,师者一生修行渡@许辛
【行知书院41】请多教孩子一些方法——读《教育是美好的修行》有感@童绪付【行知书院42】当一道光,向前照耀@涂小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合肥市行知学校教育集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