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员卢雅娟应邀在欧美同学会与南京大学共同举办的主题论坛上发表演讲(附全文)

温州致公 2023-09-20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2月19日,由欧美同学会和南京大学共同主办、江苏省欧美同学会协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谱写留学报国新时代华章”主题论坛在南京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陈旭,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江苏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惠建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出席论坛并致辞。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丕君主持论坛开幕式,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主持主论坛。


欧美同学会丁仲礼会长致辞(图片来源:留学生杂志)


欧美同学会丁仲礼会长在讲话中指出,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节点,再次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精神振奋。百余年留学史与中国现代化紧密相连,既是“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也记录着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懈尝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留学人员作为人才生力军,理应走在前面、作出表率。他希望海内外留学人员要厚植爱国底色,坚守报国初心,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心同行;要牢记“国之大者”,求真务实做事,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努力把名字镌刻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奋斗史册上;要坚持自信自立,积极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增加理解和认同。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陈旭主任致辞(图片来源:留学生杂志)


陈旭代表中央统战部表示,留学人员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助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高校是留学人员成长成才的基地,也是海归人才施展抱负的热土。做好高校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对于新征程上引领留学人员爱国奋斗、干事创业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她寄语广大留学人员,要初心不改,赓续留学报国光荣传统,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要奋斗不止,激发创新创造蓬勃动力,把世界眼光与中国国情、把国家所需与自身成长紧密结合,助力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笃行不辍,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主动肩负起“民间外交使者”的光荣责任,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论坛现场,欧美同学会和南京大学共同发布了《奋进新征程留学报国倡议》,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还举办了留学报国基地、“讲好中国故事”研习中心、留学归国人员科创园、海创大讲堂揭牌启动仪式。


来源《留学生》杂志


党员卢雅娟应邀在主题论坛上做题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四个“力”》的演讲。如下为演讲全文: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四个“力”

发言人:卢雅娟

2023年2月1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学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欧洲中国留学生创业基金会的卢雅娟,目前在荷兰工作生活。今昨两天有很多人就问我荷兰光刻机的事,很显然光刻机我没有带回来。


     不过我今天带来一个问题。


     我是昨天抵达南京的,路上我邻座的一个小姑娘的手机壳很有意思,背面写着“一夜暴富”,我就好奇问了一嘴,她说这个网上买的,类似的个性手机壳还可以还有很多文字,比如“赶紧搞钱”,“早日退休”这样的标语。又说一夜暴富是她的梦想。


      后来到了南京大学,我到处转了转,看到朝气蓬勃的南大学子,我突然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也同样问了自己这个问题,我的理想,大概是每个人上小学的时候必然写过的作文,当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现在想起来显然有点自不量力。但是小时候我是那么笃定,那么的虔诚,现在年纪大了,反而觉得忐忑犹豫,甚至觉得没有办法回答。


      而我也想请问现场的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好,我们暂且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我们说回留学,留学能给我们带来的是,首先是学历,其实还有经历。


      但是我觉得在这两者之上,我们还要修炼两种能力,第一种是定力。


      要从何说起呢,我想给大家分享小故事,我当年初到荷兰留学,20出头,半工半读,有一年圣诞节,也没公交车了,我在餐馆打完工,骑车返回学校宿舍,骑了一个多小时,外面下着大雪,结果快到的时候,我就摔倒了,当时太累了,根本爬不起来,我躺在地上,躺在自行车旁边,躺了很久,那个时候,无限地自我悲剧,内心充满挣扎,要不要找一份适合女孩子来钱快的工作,你们懂的,要不就直接回国吧。如果那个时候我动摇了,那现在我可能不会站在这里。


      人生中的很多坚持都是需要牙咬的,可能在当下,有很多同学和当时的我是一样的心境,在求学的道路上,在科研的道路上,正在动摇挣扎。当你扎在实验室里,仿佛进入了一个长长的隧道,周围漆黑一片,只有前面出口微弱的光。我记得钱学森学长曾经说过:“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我们要不要坚持下去,尤其是基础性研究工作,似乎很难短期出一个成果。这个时候家人可能不理解你了,同伴甚至嘲笑你了,因为你身边的很多人可能已经将知识变现了,创业了,上市了,发财了。就像昨天我碰到的那个小姑娘那样,实现梦想:一夜暴富了。


      这个时候你是否还能坚持?


      当前,世界已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地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是少数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目的,企图和我们从诸多方面进行逆潮流的脱钩。全球范围内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使我国在诸多科技创新领域遭遇“卡脖子”问题,严重影响产业链稳定。同时,中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依然受制于人,所以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迫在眉睫。


      但是现在很多的留学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倾向,就算是回来的同学,希望被聚光:国家政策红利的光、地方招聘人才的光、大城市的光、大厂的光……


      似乎很少人愿意去往二三线城市,因为需要考虑那里是否有优质的生活圈,比如,有没有子女可以上的国际学校,从事产业有没有集成的能力等等这些现实的问题。


      就像很多父母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留学的孩子工作不错,待遇很好。而这种普遍的价值取向是值得我们再推敲的。


      我们似乎更在意外在的资源,很少去体察内心精神的力量。


      当然,知识确实是可以变现的,知识和个人愿望一道,你可能一夜暴富,个人,家庭,团队,皆能富贵。但是你的财富只是个体富贵,并非群体的福祉。就算你把财富匀出去,匀给一小区的人,再厉害点儿,匀给一条街的人,再再厉害匀给一座城市的人,到头了吧?


      但是,知识和理想一道,那样成就的事业,你可以把这种福祉匀给同胞,匀给世人,甚至匀给子孙后代。和富贵比起来,这种高贵,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甚至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我想,我们要感谢欧美同学会在成立一百一十周年之际,举行的这次活动,让我们可以得以回顾,得以反省。让我们每个人能再次寻找内心精神的力量,寻找我们可能不小心丢失在路上的理想。


      我想我们需要向那些伟大的学长致敬,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些学长们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那个时候出国留学不是那么普遍,能出国的人基本都是来自顶级富贵的人家。现在的年轻人希望更好的把知识变现,而那时候的他们却因为知识受难,耐寂寞,扛苦寒,在破旧的实验室里,甚至在荒芜之地扎根搞研发,一事数十年。


      为什么那时候的学长们什么设备都没有,却能开宗立派?定力!是他们之所以强大的能力,他们不需要被聚光,他们自己就是光!


      除却定力,学历和经历,我想我们需要修炼的另一种能力,是眼力。


      留学生兼而有在国内外接受教育的背景,但是我们要规避一个误区,就是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虽然西方尤其是在科技领域有很多先发的优势,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我们国家的特点、传统、和实际情况。


      除了找共性和兼容性,更要善于发现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及衍生突破性和更高层次的创造性,而这就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前提。


      同时,教育、学历、知识,文化,这些很容易被认为是一件事,虽然它们内在有很多牵连,但绝非等同。


      诸如此类,都要求我们需要有洞察力和动态分析的能力,比如我开头说的留学带来的经历,可哪怕是三年前的经历,都可能已经无法契合当下的实际。


      前几天我们开会,我对我的同事说,最落后的其实是科技,大家很吃惊。


      我说一个产品,比如可乐,味道配方可以几十年不变,它有的变化,只要变变包装,变变广告和营销方式这些外在的东西。但是科技则正好相反,它每次变的都是本质的东西。比如说手机,算不算一个微小的科技产品,你出了二代的,一代就过时了,出了彩屏的,黑白屏就过时了,而且这种过时不是慢慢的,甚至是一瞬间的事。现在科技的迭代非常快,特别是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蝶变,无异于核变,很多行业将被彻底颠覆。


      这就是科技的魅力之处,也是残酷之处。


      所以高精尖的领域是最难搞的,尤其是自主体系,既需要周期未知的基础性的研究和培育,又需要随时应对被迭代的风险。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沉得气,又要赶得上趟。所以眼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能让我们在自主体系建设这个长长的隧道里面,在暗黑中找弯道超车的岔口。


      关于最近风很大的chatGPT,我也简单说两句,必须承认的是,人工智能有无限的创造力,也有超越我们认知的颠覆性,但是人工智能没有精神力量,我始终相信人的力量才是强大的力量,因为人工智能可以修复,但是人工智能不会反省,人工智能可以超越幻想,但是人工智能没有理想!


      最后,我想说几句题外话,今天我看到南大的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几乎每个学校的校训都非常简短,八个字,甚至只有四个字,可能是怕毕业远去的学子们,日子久了,容易忘记。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把母校的校训,变成裱在我们心魄上的刺青。让我们用理想之光,不断温热我们的定力,用智慧的光,不断开阔我们的眼力。也许我们无法像那些优秀且伟大的学长,在建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道路成就一番事业。


      平凡的我们,只要坚持学术的清白,做人的操守,敬畏苍生的纯良,不论身在何方,从事何业,都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里,微小且重要的力量,一个不让我们母校蒙羞的合格的毕业生!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人!


      与大家共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