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专栏】“中国先生”傅高义:对中美青年学者寄予厚望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本文约2839字,读完约8分钟


【小i导读】


当地时间12月20日,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著名中美问题学者、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Ezra F. Vogel)去世,终年90岁。
傅高义,1930年7月生,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汉学研究学者,也是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他对中国问题的观察和写作持续数十年,精通中文和日文,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撰有《邓小平时代》、《日本第一》、《日本的中产阶级》、《重整旗鼓一重建美国实例分析》和《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等著作。
傅高义教授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理解付出了毕生努力,曾多次与北京大学国关学者展开学术交流,并对青年学者们寄予厚望。今年6月30日至7月3日,傅高义教授还参加了由《环球时报》社、美国卡特中心、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美青年学者论坛”。他对青年人寄语:“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当科技和经济发展迅速时,学会一门技能并不能保证让你们的余生都不必担心生计的问题。在学会一门技能之后,你们必须做好适应大环境的准备。”
泰山其颓,哲人其萎。小i将连续发出傅高义教授纪念专题。本期回顾“第五届中美青年学者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参会全记录,追忆傅高义教授对推动中美青年学者间交流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020年6月30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第五届“中美青年学者论坛”正式开幕。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开幕式。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前主任、社会科学教授傅高义教授应邀参会。


在开幕式致辞中,《环球时报》社总编辑胡锡进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与中美关系恶化的严峻背景下,相信此次中美学者交流活动一定会极具价值。“真心希望中美两国有智慧管控彼此的纠纷,给人类献上一个以21世纪文明方式竞争的大国关系。希望论坛能给两国指出一条光明之路。”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强调了中美作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利益攸关者,应当致力于求同存异,在良性的竞争中寻求和平与共同发展。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回顾了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中国出席的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肯定了卡特总统对于推进中美关系友好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并鼓励在场的青年学者努力探索实现中美合作的方法与路径。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多位长期研究中美关系的中美两国前政要和著名学者发表主旨演讲。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顾问王缉思,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美国国务院前代理助理国务卿、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董云裳,以及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前主任、社会科学教授傅高义在开幕式上围绕中美双边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发表主旨演讲。


于洪君提到,中美关系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关系体系中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的一对双边关系。构建协调、合作、稳定的中美关系,不能单纯以经贸关系为基石,而应置于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安全对话三大基础之上。


董云裳从个人的经历与思考出发分析了中美国情的差异,以及互相认知与理解的潜在困难,提出了中美“共生”与共同进化的观点,鼓励参会的青年学者思考如何构建更加包容公平,更富有韧性的中美双边关系。


王缉思提到了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对于分析世界复杂局势的重要作用,并就国际关系学的理论与对政策的影响之间关系问题分享了思考与见解,启发各位青年学者在具体的政策实践与现实语境下深化个人的学术研究。


傅高义表示,世界面临的很多主要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贸易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控制,都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间的密切合作,尤其是中美之间合作。虽然在未来的几十年始终保持良好联系具有挑战,但需要双方人士认识到这种关系的必要性并不断尝试。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开幕式


论坛设置了以“温故知新”、“相互影响”、“认知,话语权与青年人”与“寻找新的互利点”为议题的四场会议,深入探讨中美双边关系的历史与新发展,中美关系中的利益协调与新契机。会议分别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克里·布朗(Kerry Brown),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小明与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担任主持。宾夕法尼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杰(Jacques deLisle),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陶文钊,波士顿大学帕迪全球研究学院国际关系和政治学教授傅士卓(Joseph Fewsmith),以及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及东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乔纳森•波拉克(Jonathan Pollack)担任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陶文钊点评论文


基地学术委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小明点评并主持论坛三“认知、话语权和青年人”


基地学术委员、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点评并主持论坛四“寻找新的互利点”


基地学术委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点评并主持论坛一“温故知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点评论文


经过四天的热烈讨论,本届中美青年学者论坛于7月3日圆满闭幕。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部主任刘亚伟与环球时报社副总编辑谢戎彬分别作总结发言,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秘书长祁昊天主持闭幕式。主办方向各位应邀参会的学者表示感谢,青年学者们卓越的思考力与洞察力以及与资深中美关系学者们的热烈讨论使会议产生了丰富的思想成果。主办方均表示,希望论坛能够增加中美学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将继续为青年学者搭建平台,更充分地发挥人文交流对于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作用。



环球时报社副总编辑谢戎彬闭幕发言


闭幕合影留念


01 关于“中美青年学者论坛

“中美青年学者论坛”是《环球时报》社、美国卡特中心、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迄今已举办五届,目的在于为中美两国年轻一代学者提供相互交流、增进了解的平台。论坛每年也会邀请中美关系领域知名中外学者对参会青年学者的学术成果进行点评,与青年学者就热点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首届中美青年学者论坛于2014年9月在西安成功举办,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出席并致辞。

 

02 关于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Institute for Global Cooperation and Understanding,iGCU,原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是由教育部批准设立并由北京大学承办的集学术科研、政策咨询与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目前,基地是北大唯一一家教育部设立的人文交流综合智库,服务于人文交流“十大机制”,引领国内人文交流研究的高地,统筹、协调和推进我国中外人文交流事业的建设。


排版 | 钱美利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网站:igcu.pk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