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埃德加·斯诺:西方第一双了解中国革命的眼睛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小i导读 #
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花神庙的旧址上,有一方容易为人忽视的白色大理石墓碑,碑上镌刻着叶剑英同志亲题的“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 记载着一段中国共产党走向世界的历史。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孙华曾撰文《埃德加·斯诺与北大的不解之缘》追忆斯诺先生。今天就跟随小i了解更多有关斯诺的故事,聆听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吧~本文约2450字,读完约8分钟
真理铸斯文,西行漫记
诺言孚异国,东结殊缘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谷向阳先生题斯诺
斯诺并不是共产主义者,但他看待中国共产党时,不带意识形态偏见,始终坚守客观真实,始终追求公正良知。他所展现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让人敬佩,他为增进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倾注了毕生心血,中国人民至今仍然怀念他。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
一
斯诺生平
二
西方第一双了解中国革命的眼睛
这些所见所闻,引发了作为新闻记者的斯诺的敏锐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领导人是谁?这些战士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顽强,那么勇敢⋯⋯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斯诺把心里思考的整整80个问题都记录在了《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里。此时的他,尝试了很多方法,希望能一手报道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相关情况,甚至曾试图通过地下党去江西苏区访问,但未能成功。1934年,斯诺正筹划赴苏区采访,但遭遇第5次“围剿”,计划只好又一次搁浅。
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联系与帮助下,斯诺与在上海行医的马海德医生一同冒着生命危险,经西安前往陕北苏区访问。考虑到斯诺的到来有助于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舆论封锁,他的访问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欢迎和重视,同时还获得了周恩来“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的承诺。在此次访问的过程中,斯诺和毛泽东同志进行长谈,搜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在对毛泽东等人进行了深入访问之后,斯诺又到前线生活了一个月,使他不仅对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乐观主义精神有了切身感受,更见证了苏区的蓬勃发展。他在书中写道,“不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原始简单,但至少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有运动、新鲜的山间空气、自由、尊严、希望,这一切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离开后,斯诺便开始在一些英美报刊发表系列新闻通讯,报道自己在中共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次年写成《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该书在英国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销量超过10万册。一年后,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考虑到要在沦陷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如今,这本书已被翻译成了德、法、俄、日等2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
《西行漫记》一经出版在国内外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使当时大批爱国青年奔赴延安,走上革命道路,也吸引了白求恩、柯棣华等许多国际反法西斯战士不远万里来华支持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据有关资料记载,加拿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求恩大夫,以及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柯棣华大夫等,都曾阅读过《西行漫记》,并从中受到鼓舞。白求恩曾经写了这样一段话给自己的朋友:“要问我为什么去中国,请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你们必将与我同感。”美国历史学家拉铁摩尔在为杰克·贝尔登所著的《中国震撼世界》写作序言时,评价道:“在人们政治上陷入思想苦闷的情况下,斯诺的《西行漫记》就像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书中介绍了人们闻所未闻的、或者只是隐隐约约有点儿感觉的情况。那本书里没有什么宣传,只有对实际情况的报道。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中国啊!”
三
斯诺与北大的不解之缘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于1960年6月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会见了师生和当年友人,访问持续了5个月。他在《大洋彼岸》中指出:“从前最重要的是国立北京大学,在那里,培养了共产党最重要的创造者,到如今,北大还是雄心勃勃的艺术和科学系学生以及毕业的研究人员向往的地方”。1964年,斯诺再次访问中国,重返燕园。
1972年2月15日,斯诺在日内瓦与世长辞,他在遗愿中写道:“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 1973年10月19日,斯诺部分骨灰安葬仪式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举行。周恩来、李富春、郭沫若、邓颖超、廖承志、康克清以及北大师生代表参加。碑前放着毛泽东送的花圈,挽联上写着:献给埃德加·斯诺先生。现今,斯诺的骨灰一半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另一半安葬于位于美国纽约州哈德逊河畔的斯诺旧居旁。
为纪念斯诺,1993年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成立,开始系统地组织研究和举办斯诺及其他国际友人的研讨会、纪念会。为了更好地让大学生了解更多国际友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北京大学还以斯诺研究为基础开设了新闻专业选修课《名记者专题》,邀请大量国际友人的后人来华讲座,介绍先辈们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80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跨越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让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和平发展,更鲜明地展现进步思想和精神力量。秉持人文交流的包容精神,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秋石:《海伦·斯诺与邓小平的传奇会面》,《党史文苑》2021年第03期,第62-63页
[2]何晶:《埃德加·斯诺:让世界第一次看到“红色中国”》,《中国报道》2021年第03期,第28-31页
[3]何理良:《忆1970年斯诺访华》,《百年潮》2020年第10期,第66-69页
[4]张志敏:《斯诺和海伦的梦想之旅》,《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4期,第96-101页
[5]孙华:《埃德加·斯诺研究综述》,《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149-152页
[6]孙华,埃德加·斯诺与北大的不解之缘,2018年5月20日,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8/0520/c1013-30001123.html,2021-6-21
[7]何晶,埃德加•斯诺:让世界第一次看到“红色中国”,2021年3月11日,http://www.crtv.org.cn/djbd/2021/0311/20367.html,2021-6-21
[8]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第17届斯诺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2016年10月13日,http://pkunews.pku.edu.cn/xwzh/2016-10/13/content_295306.htm,2021-6-21
策划:刘聪
文字编辑:钟兆雯
文字排版:李知之
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精选
【纪念专栏】贾庆国:傅高义教授,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伟大的学者(中英文)
【纪念专栏】斯蒂芬·沃格尔教授追忆父亲傅高义先生:我的父亲,重塑自己、启发世界(中英文)